学术投稿

溶瘤病毒研究现状及进展

罗翔;郑振佺

关键词:肿瘤生物学, 病毒治疗, 相互作用机制, 实质性发展, 肿瘤患者, 治疗肿瘤, 认知能力, 科技手段, 遗传学, 抗肿瘤, 副作用, 放化疗, 病毒学, 指数, 学科, 兴趣, 试用, 杀伤, 缺陷, 工具
摘要:对于癌症的治疗,一直是人们努力研究的方向.传统的放化疗存在抗肿瘤能力低,杀伤指数小,副作用大等一系列缺陷,早在一百年前,已有人发现极少数的肿瘤患者在感染病毒后,出现肿瘤暂时消退的现象,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并开始尝试用病毒治疗肿瘤,但限于人们认知能力及科技手段的局限,历经数十年,未取得明显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才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研究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及病毒和肿瘤相互作用机制的有力工具.这样,肿瘤的病毒治疗便进入了一个实质性发展阶段.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奈福泮治疗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术中寒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奈福泮治疗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中发生寒战反应者60例,随机分成盐酸奈福泮组(30例,静脉滴注盐酸奈福泮20 mg)和曲马多组(30例,曲马多1 mg/kg静脉滴注).观察寒战消失情况及副作用.结果 盐酸奈福泮组寒战减弱至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曲马多组(P<0.01).结论 盐酸奈福泮治疗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明显优于曲马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会长;刘泽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徘徊在50%(直肠癌)和70%(结肠癌)左右.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治仍强调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池畔;卢星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毒鼠强急性中毒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目的 探讨毒鼠强中毒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急性毒鼠强中毒18例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14例,病人清醒后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结论 毒鼠强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是从病人接触史、临床表现、毒物鉴定入手,进行早期诊断,采取早期洗胃、吸氧、辅助呼吸、净化血液、及时抗惊厥和应用二巯基丙磺酸钠等综合治疗.

    作者:许喜泳;陈志桥;余追;陈海华;张利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生儿惊厥的诊治进展

    惊厥,或称惊风,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放电产生的行为改变.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脑功能障碍的常见急症,足月儿中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为2%~3%,早产儿中为10%~15%[1].

    作者:于新桥;邹典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误诊为肾炎的急性血吸虫病临床分析(附32例报告)

    急性血吸虫病以高热为主,常伴随其他症状.当急性血吸虫病(肾病型)高热伴随浮肿、蛋白尿时易误诊为急性肾炎,且临床鲜有报道.1998年8月~9月,我院收治32例急性血吸虫病(肾病型),为总结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红;邓远见;曹林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

    克罗恩病是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其治疗一直徘徊在内科与外科之间,外科治疗在克罗恩病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兰平;何晓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胰头部炎性假瘤15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胰头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5例胰头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痛和黄疸是胰头部炎性假瘤的重要症状.各种胆肠内引流术对消黄减痛效果满意,治愈率达93%.本组仅1例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肠吻合口瘘死亡.结论 对胰头部炎性假瘤尽可能在术前有意向诊断,术中认真判断,选用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避免盲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作者:张章;张晓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 67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分为TACE组(TACE治疗,29例)和TACE+PEI组(TACE联合PEI治疗,38例).比较2组AFP下降率、治疗有效率及1、2年生存率.结果 TACE+PEI组和TACE组AFP明显下降(下降>50%)率分别为47.4%和20.7%(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6%和55.2%(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73.7%和48.3%(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31.5%和13.8%(P<0.05).结论 TACE联合PEI是一种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华;刘志苏;袁玉峰;何跃明;钱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骶管硬膜外滴注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2003~2006年,作者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醋酸曲安奈德骶管滴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松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配伍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是一种慢性炎症病变,因形状似昆虫翅膀而得名;其静止期一般不需治疗,发展期可手术治疗,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作者:卢霞;叶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早期宫角妊娠的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

    我院对2005年1~12月诊断的早期官角妊娠5例,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南方;陈春华;张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治疗肢体离断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ge,VSD)处理肢体离断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 对64例肢体离断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处理分别采用VSD技术(VSD组,32例)和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32例);观察和比较二者疗效.结果 VSD组创面清洁时间为5~12(平均8.4)d;2例二期缝合加植皮,29例植皮,1例皮瓣转位.对照组创面清洁时间为为10~39(平均22.6)d;25例植皮,7例皮瓣转位.2组创面清洁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VSD对肢体离断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处理较传统换药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乃比尔;余国荣;陶圣祥;彭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散瞳检影法与小瞳检影法检测青少年屈光不正的比较

    目的 探讨散瞳检影法与小瞳检影法检测青少年屈光不正的准确性.方法 散瞳检影法与小瞳检影法检测青少年屈光度、散光轴向,以及近、远视和散光度数.结果 散瞳检影法与小瞳检影法检测屈光度数的符合率近视为93.5%,远视为62.8%,散光为91.9%,散光轴向为93.1%.结论 儿童远视眼主张用散瞳检影法检测屈光度,近视采用小瞳检影法,但对幼儿、智力发育不全、斜视和明显视疲劳者仍用散瞳检影法.

    作者:邵旭;李道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部闭合性伤致下腔静脉破裂、多段肠管损伤抢救成功1例

    我院成功抢救1例腹部闭合性伤致下腔静脉破裂、多段肠管断裂,失血性休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洪安围;蔡伟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异位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体会

    异位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少见的疑难急腹症之一,为了提高对异位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水平,作者对1991年7月~2006年9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异位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从中获得诊治经验和教训.

    作者:许汉雄;段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子痫前期孕妇剖宫产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子痫前期剖宫产终止妊娠的100例根据术后镇痛方法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yesia,PECA);对照组术后肌注盐酸哌替啶.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血压变化、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实验组术后6、24、48 h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压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防治高血压,对患者预后无不良影响,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晓宁;施正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静脉使用胺碘酮对27例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药物复律,并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律、心率和QTc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8例室速有效率为87.5%,19例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为100%.治疗前后QTc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无严重副作用.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且无严重毒副作用.

    作者:骆琼;叶瑞林;李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探讨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及其对策,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现对本院2005年1月~2005年12月的医院感染作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韩洁;丁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研究进展

    大肠癌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近年美国已达46/10万,国内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已达30/10万,因此大肠癌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作者:崔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是指结肠运行功能缓慢、肠内容物排出延迟导致的便秘,而直肠排出及盆底功能正常.STC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上病情顽固,治疗困难,采用内科治疗效果常不满意,部分严重病例需行手术治疗.

    作者:钱群;张中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