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喉鳞癌放射抗拒细胞株与其亲本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比较

邓涤;周福祥;周云峰;熊杰;谢从华

关键词:喉鳞癌, 增殖, 运动, 侵袭
摘要:目的 比较人喉鳞癌放射抗拒细胞株Hep-2R与其亲本细胞株Hep-2的体外增殖、运动及侵袭能力.方法 分别培养人喉鳞癌放射抗拒细胞株Hep-2R和Hep-2,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其增殖能力,Transwells小室法测定运动及侵袭能力.结果 Hep-2和Hep-2R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0.75±1.29)%和(19.17±0.8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力(6个镜下视野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2.0±6.8)和(117.0±5.8),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侵袭力(6个镜下视野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6.0±9.8)和(166.4±8.4),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喉鳞癌放射抗拒细胞株Hep-2R较其亲本细胞株Hep-2的体外增殖能力弱,而运动和侵袭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抗生素处方调查

    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在治愈并抢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1].为了解门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防止抗生素的乱用和滥用,合理监督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作者对某院2007年1~3月门诊抗生素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燕;黄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喉鳞癌放射抗拒细胞株与其亲本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比较

    目的 比较人喉鳞癌放射抗拒细胞株Hep-2R与其亲本细胞株Hep-2的体外增殖、运动及侵袭能力.方法 分别培养人喉鳞癌放射抗拒细胞株Hep-2R和Hep-2,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其增殖能力,Transwells小室法测定运动及侵袭能力.结果 Hep-2和Hep-2R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0.75±1.29)%和(19.17±0.8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力(6个镜下视野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2.0±6.8)和(117.0±5.8),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侵袭力(6个镜下视野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6.0±9.8)和(166.4±8.4),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喉鳞癌放射抗拒细胞株Hep-2R较其亲本细胞株Hep-2的体外增殖能力弱,而运动和侵袭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邓涤;周福祥;周云峰;熊杰;谢从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死后鼠咬伤的鉴别(附3例报告)

    1 案例资料1.1案例1 青年女性尸体,死后48 h被发现.尸表检查见:右侧面颊部及右眼内眦分别有6cm×7cm、3cm×2cm大小片状软组织缺损,深达筋膜,损伤表面深浅不一,创缘不规则,损伤组织边缘不整齐,呈细小锯齿状.

    作者:戴金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司坦迪联合泌列治治疗Ⅲ型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中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之一,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的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1].2004年10月~2006年8月笔者在我院门诊采用司坦迪联合泌列治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患者7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邓兆平;叶勇;童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2001年6月~2007年4月我科共收治2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年龄23~49岁(30岁以上18例);其中初产妇5例,经产妇16例;占我院同期分娩人数的0.26%(21/8137).

    作者:邵小平;郑铁花;金秋慧;李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DNA与前S1抗原及HBcAg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与前S1蛋白及HBcAg在乙肝患者血清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80例乙肝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ISA)检测前S1抗原、HBcAg,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 HBV-DNA阳性的130例中HBcAg阳性率为82.30%,前Sl抗原的阳性检出率为79.23%,在前S1抗原阳性的94例中HBcAg阳性率为17.02%,在前S1抗原的阴性的70例中,HBcAg阳性率为8.5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S1抗原与HBcAg阳性患者的HBV-DNA拷贝数大部分在107~108IU/ml之间,且HB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S1阳性率,当HBV-DNA在103~106IU/ml时,前S1的阳性率高于HBcAg的阳性率.结论 前S1抗原、HBcAg与HBV-DNA符合率较高,检测前S1抗原和HbcAg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附79例报告)

    子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和放疗为主,晚期辅以全身化疗.2004年7月~2006年7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79例宫颈癌,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鹏;张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0例体会

    我科自2004年3月~2007年3月,选用美国戈尔公司生产的GORE-TEX Mycromesh网片行疝无张力修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孝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68例

    喘憋性肺炎是小儿常见病,严重时会出现心衰、呼衰、胃肠功能衰竭、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甚至危及生命.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收集喘憋性肺炎128例,对其中68例采用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保肢手术结合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18例

    目的 评价保肢手术结合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保肢手术结合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18例,其中广泛切除12例,边缘切除6例;所有病例切除标本均作多切片肿瘤细胞坏死率评估.结果 随访1~5年,18例中无瘤生存超过3年14例,肿瘤局部复发4例;肢体功能评估优良率为94.4%.结论 保肢手术结合辅助化疗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理想方法;术前有效化疗是保肢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卢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内服外治改善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肾衰合剂加灌肠Ⅰ号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肾病(DN)Ⅳ期58例,按肾功能分为2组:A组,20 ml/min<Ccr<50 ml/min;B组10 ml/min<Ccr<20 ml/min.每组又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加用肾衰合剂及灌肠Ⅰ号,对照组加用爱西特.结果 A、B组血肌酐Scr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A组中的中药组优于对照组;甘油三酯(TG)、尿NAG、24h尿蛋白定量,A、B两组治疗后中药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肾衰合剂加灌肠Ⅰ号能改善糖尿病肾病Ⅳ期的肾功能,尤其在肾功能失代偿期疗效优于爱西特.

    作者:张燕敏;曹阳;孙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目的 总结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应用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52例,总结和评价其技术方法及效果.结果 术后死亡1例;肠瘘1例.12例术后行钡餐检查,见钡剂在小肠通过顺畅有序.43例获随访(1~20年),无肠梗阻复发.结论 小肠系膜穿管支架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效果肯定,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理想术式.

    作者:张泽平;陈越;王益;黄明松;杨望林;邹一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纵隔肿瘤术中大血管损伤的预防及外科处理体会

    纵隔肿瘤术中发生大血管损伤往往是由于肿瘤体积大,粘连或侵犯大血管,导致肿瘤与大血管解剖关系不清而在手术分离时所致,属医源性大血管损伤.其一旦发生,出血凶猛,如短时间内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则危及生命,死亡发生率高.1994年2月~2006年12月我科发生16例纵隔肿瘤手术时大血管损伤,其中14例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谢模彦;崔丰和;孙成耘;梅京松;马圣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附1例报告)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为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国内报道占消化道畸形的第4位.该病多发生于新生儿期(占74%),极少病例发生于婴儿或较大儿童[1].而妊娠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罕见,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刚;陈红;喻建;余倩;周洪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胃癌根治术的相关问题

    胃癌的外科治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开始以局部切除为主要方法,历经数十年的反复探索和经验总结之后,人们认识到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首要手段.只有彻底切除原发灶以及周围区域淋巴结,才能真正达到胃癌根治的目的.

    作者:邵永胜;张应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技巧

    腹腔镜结直肠部根治术在中国大陆经历了10余年的艰苦探索,近5年在数量与质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完全可以与欧美国家相媲美.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是该领域难度大的.

    作者:池畔;卢星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全身麻醉对胆囊切除术患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对病人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胆囊切除手术60例,ASA评分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n=30)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n=30).在全麻诱导前,诱导后麻醉前,切皮后90min、4h采血3ml,采用ELISA法测定IL-6.结果 在切皮后、4 h、12h两组IL-6浓度较麻醉前均有显著增加,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控制术中炎症反应程度全凭静脉麻醉组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可以使患者术中、术后更平稳.

    作者:宋青枝;柯剑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护患沟通中的语言艺术

    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1].早在十九世纪,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就提出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作者:黄巧云;石燕;陈小云;王素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管生成素2与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是为肿瘤细胞输送氧气及营养物质的通道,也是实现肿瘤转移的重要通道之一.新近发现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在血管新生中作用显著,尤其是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特异表达于肿瘤边缘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新生的起始及延续过程,影响肿瘤生长及转移,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血管新生的靶向因子.为此,现就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金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两种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Expasyl排龈膏排龈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前牙金属烤瓷冠桥修复120例(164颗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4例(74颗牙),采用Expasy1排龈膏排龈技术;对照组66例(90颗牙),采用排龈线排龈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牙龈出血、印模和模型边缘清晰度.结果 两种排龈技术在牙龈止血、印模及模型边缘清晰度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P>0.05),但实验组疼痛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 Expasy1排龈膏排龈技术可使印模及模型边缘清晰,操作便捷,患者无痛.

    作者:柳红荣;张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