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学、分类及病理

李宏军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病因学, 分类方法, 病理改变, 基础与临床研究, 资源浪费, 准确诊断, 临床症状, 疾病, 合理治疗, 发病机制, 再认识, 新热点, 发病率, 多元化, 诊治, 医生, 医疗, 学说, 能力
摘要: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4%~25%)且让人十分困惑的疾病,接近50%的男子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将会遭遇到前列腺炎症状的影响.由于其病因、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许多医生在诊治前列腺炎过程中感到很棘手,普遍缺乏信心和准确诊断的能力,终导致不能合理治疗,并造成巨大的医疗和人力资源浪费.近年来,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热点众多,主要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的多元化学说、疾病分类方法的变迁和对病理改变的再认识.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铁蛋白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价值

    目的了解骨髓和血清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缺铁性贫血55例分轻、中、重3组,分别为13、31、11例.正常对照组26例.采用放射免疫竞争抑制法测定骨髓铁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含量.结果各组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铁蛋白含量均明显减低.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骨髓铁蛋白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铁蛋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与正常对照组骨髓和血清铁蛋白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骨髓铁蛋白检测是缺铁性贫血实验室诊断的重要依据,特别对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仁彬;赵长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SREBP-1c基因54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外显子18c 54G/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05例正常对照者和93例2型糖尿病患者SREBP-1c基因外显子18c 54G/C SNP进行检测,比较2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正常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69.0%,2型糖尿病组为59.1%,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22,P<0.05);2组的基因型频率未见显著性差异(χ2=4.35,P>0.05).②湖北地区汉族正常人群SREBP-1c基因54G/C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法国人和瑞士人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REBP-1c基因外显子18c 54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肖婧;徐焱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PTE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TE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测定29例前列腺癌(Pca)与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切片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20例BPH中18例(90.0%)、29例Pca中12例(41.4%)PTEN有不同程度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ca中Gleason评分2~4分与5~7分两组间表达无差异(P>0.05),但此两组与8~10分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分化与低分化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A、B期与C、D期表达差异性显著(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TEN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随肿瘤进展而降低.结论将PTEN作为诊断并预测Pca进展的肿瘤标记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冰;杨志伟;郑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中青年男性的常见多发病,由于其病因和分类较复杂,加之社会上的扩大化宣传,致使不规范的诊断及治疗越来越严重,为此,有必要就其诊断问题进一步讨论.

    作者:郑新民;罗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参和枳椇子对小鼠乙醇急性中毒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人参和枳椇子对小鼠乙醇中毒的保护作用,观察并比较其药效和主要作用靶点.方法人参组和枳椇子组小鼠分别以人参8 g生药/kg和枳椇子5 g生药/kg灌胃给药3 d,末次给药后30min空白对照组给等容量双蒸水外,其余各组均以7.11 g/kg乙醇灌胃.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120min后取血测乙醇浓度,取肝、肠检测乙醇脱氢酶(ADH)和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活性.结果与乙醇对照组相比,人参明显延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降低血乙醇浓度,提高肠ADH活性,降低肠和肝CYP2E1活性;枳椇子明显延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降低血乙醇浓度,提高肝ADH活性.结论人参及枳椇子对小鼠急性中毒均有保护作用,人参主要抑制乙醇经CYP2E1代谢,促进乙醇经ADH代谢,而枳椇子则主要促进乙醇经ADH代谢.

    作者:梁赅;詹莉;汪晖;郭喻;鄢友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前列腺炎与勃起功能障碍

    慢性前列腺炎(CP)是男性青壮年常见病,大约50%的男性在不同时期曾有过前列腺炎的症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性生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也倍受重视,而CP与ED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世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

    射精管梗阻(EDO)是少数几种可通过手术纠正的无精子症的原因之一.随着精浆生化检测和经直肠前列腺精囊超声(TRUS)等无创性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得以确诊.近10年来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又使其治疗成为可能.现将治疗EDO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ejaculatory duct,TUR-ED)作一介绍.

    作者:邓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干细胞与消化系统疾病治疗

    干细胞研究及成果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令人瞩目的医学进展之一.Thomas等于1957年首次采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并报告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白血病患者长期存活.此后,人们对干细胞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认识到干细胞在人类认识自身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将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赵清;姚宏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活化蛋白C和D-二聚体的改变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时和两种治疗[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过程中活化蛋白C(APC)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确诊的30例DVT随机分为:A组(15例),用尿激酶治疗;B组(15例),用rt-PA治疗.治疗过程中4次采血观察血浆APC和D-D水平.普通住院术前患者为对照组(10例),不采用药物治疗,入院时采血观察血浆APC和D-D水平.结果治疗前A、B组血浆AP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血浆D-D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A、B组血浆APC水平均明显升高;A组血浆D-D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B组D-D含量明显降低(P<0.05),A组和B组之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的发病时间其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PC和D-D对DVT有早期诊断价值;APC可能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D-D无此作用.用常规剂量尿激酶和rt-PA治疗DVT的疗效无差异;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发病时间一般较短.

    作者:刘阳;谭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精索脂肪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总结对精索脂肪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右侧阴囊肿块患者体检,检测α-甲胎蛋白、β-HCG和卵泡刺激素;行B超和CT检查.行根治性右侧精索及肿块高位切除加右侧睾丸、附睾切除.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阴囊右侧大小约5 cm×6 cm×5 cm肿块,质硬,表面欠光滑,有结节感,与右侧附睾、睾丸精索位置固定,透光试验阴性.α-甲胎蛋白、β-HCG和卵泡刺激素均正常.B超提示右侧精索实质性肿物,非均质性强回声,与附睾、睾丸边界清淅;CT示右侧精索实质性肿瘤,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病理诊断为右侧精索硬化型脂肪肉瘤.结论精索脂肪肉瘤罕见,其诊治及预后的标准难以确定;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杨奇盛;郑新民;杨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功率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附45例报告)

    目的探讨大功率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mium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HoLEP治疗45例高危BPH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PVR)变化,并观察手术安全性.结果45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术后随访3~6个月,Qmax由术前的(6.1±2.8)ml/s升至术后的(20.2±4.3)ml/s,IPSS从术前的(25.6±4.5)分降至术后的(7.5±2.2)分,PVR由(136±145)ml降至术后(15±25)ml.结论HoLEP治疗高危BPH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作者:李朋;李世文;周小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强力霉素对人胃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强力霉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强力霉素作用于SGC-7901的抑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SGC-7901经强力霉素处理后MMP-2的表达,不同浓度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力霉素对胃癌细胞SGC-7901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谢兆兰;朱尤庆;汤小艳;林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学、分类及病理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4%~25%)且让人十分困惑的疾病,接近50%的男子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将会遭遇到前列腺炎症状的影响.由于其病因、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许多医生在诊治前列腺炎过程中感到很棘手,普遍缺乏信心和准确诊断的能力,终导致不能合理治疗,并造成巨大的医疗和人力资源浪费.近年来,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热点众多,主要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的多元化学说、疾病分类方法的变迁和对病理改变的再认识.

    作者:李宏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人工流产是妇科的常见手术.为了消除人工流产时病人的紧张、恐惧、疼痛感,异丙酚被广泛用于人工流产术.但不同剂量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故我们对单次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丽华;肖德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17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接受生物反馈治疗20次,每次20 min,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评分(NIH-CPSI)和前列腺液(EPS)白细胞计数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NIH-CPSI总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7.75±5.26)和(10.13±4.96)分,平均降低16.31分,症状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0.78±5.75)和(8.30±4.42)分,平均降低12.51分;对照组NIH-CPSI总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8.55±7.15)和(18.47±6.75)分,平均降低10.12分,症状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9.27±5.75)和(12.55±5.20)分,平均降低7.67分.观察组显效率(69.4%)、有效率(91.8%)分别与对照组显效率(40.9%)、有效率(6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及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安全、有效,患者的依从性好.

    作者:瑞卡西;李世文;刘云飞;胡小屏;胡礼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与治疗

    无精子症(azoospermia)是指射出的精液中没有精子.临床上通常是3次离心镜检精液中仍未见到精子后才可确诊,同时应该除外不射精和逆行射精等情况.其发病率为1%,占不育男性的5%~20%.通常按照有无输精管道梗阻,将其分为梗阻性(ob-structive)和非梗阻性(non-obstructive)两种.一般认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是指睾丸有正常生精功能,而输精管道梗阻,使精子无法进入精液中.现对梗阻性无精子症病因、诊断和治疗作一介绍.

    作者:邓春华;刘蔚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全口义齿修复中低平牙槽嵴的处理

    目的探索一种全口义齿修复中对低平牙槽嵴处理方法.方法选取52例低平牙槽嵴需做全口义齿修复者,用三次印模法获取患者口腔模型,将义齿边缘制作成边缘厚2.5mm条索状,观察其封闭和固位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该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普遍固位力增强.结论三次印模法和条索状边缘对低平牙槽的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固位有助.

    作者:柳祝说;匡柏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86例

    1998年3月~2004年3月,我院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86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16例梅尼埃病听力损失的临床分析

    梅尼埃病(MD)又称膜迷路积水.该病引起的耳聋多数发生永久性耳蜗及前庭损害.早期听力损失程度轻而患者容易忽视,随病情的发展,听力损失呈现一种特殊的波动.为进一步了解MD患者的听力变化规律,我们收集了1995~2005年我科MD患者116例,对其纯音测听的听力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锡元;娄明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分析(附120例报告)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电图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已确诊的脑血管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心电图异常组(96例)和心电图正常组(24例),对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组病死率为16.6%(16例),心电图正常组病死率为4.2%(1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预后存在着平行关系.

    作者:包健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