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肝健脾汤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治疗作用观察

罗泽中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调肝健脾汤, 临床
摘要:目的:关于肠易激综合征应用调肝健脾汤干预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66例来我院进行疾病确诊与预后治疗的病患,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常规西药的治疗,之后分组再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过西药联合中药调肝健脾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症状获得较大的改善与好转,且患者用药后身体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该组的各项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调肝健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着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极大的减轻疾病带给病患的身心痛苦.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作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小儿输液室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纠纷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对提升科室及医院形象具有重要价值,适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唐曼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改良保留灌肠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目的:探究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措施实施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并给予对应治疗措施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美沙拉嗪实施救治,观察组应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措施实施诊治.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为94.0%,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6.0%,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措施实施诊治,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透室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方法:本次特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未实施预防对策,观察组患者进行血透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后,给予预防对策进行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12.00%,明显优于对照组(26.00%),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血透室护理中的易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行干预后,可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唐升燕;杨兴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95例帕金森患者,撷取时间是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分组原则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分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比较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升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黄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清肠愈疡汤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清肠愈疡汤与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清肠愈疡汤与美沙拉嗪联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之前,结肠镜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应用清肠愈疡汤与美沙拉嗪效果显著,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用药安全可靠,临床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儿肠炎治疗中个性化护理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参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参考组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结果:参考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优于照组患儿的临床控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进行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治疗期间的依从性.

    作者:黄崇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72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临床治疗分析尝试

    目的:经过对脾脏破裂患者的保脾手术资料的分析,提高脾脏破裂治疗技术,促进医学手段的发展与进步.方法:对2011年4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保脾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进行保脾治疗的方法与经验进行探讨.结果:在进行调查的72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保脾手术中接受保守治疗的有56例,接受介入栓塞止血的12例,紧急开腹手术11例,中断保守治疗接受开腹手术的有4例.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的43例,有感染发热症状的有20例,接受脾动脉结扎后有脾坏死症状的11例,接受脾部分切除手术出现再次出血的患者有1例.结论: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保脾治疗手术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方式,其中在入院时血压情况相对稳定、腹腔内有少量或者没有游离液体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更高,接受介入栓塞止血的患者的成功率也有一定提升.

    作者:刘军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护理方法对清醒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索针对清醒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对其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清醒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0例均予以优质护理联合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结果:两组ADL及KPS评分均显著超过干预前(P<0.05),研究组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FN-γ 含量均显著超过干预前(P<0.05),研究组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IL-4含量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感染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研究组28d死亡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清醒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联合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对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林雪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宫腔球囊及B-Lynch缝合止血措施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作用观察

    目的:探索宫腔球囊填塞及B-Lynch缝合止血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住院分娩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1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予B-Lynch缝合止血,研究组60例宫腔球囊填塞止血,对比效果.研究组止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相对接近(P>0.05);两组产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止血成功率均相对接近(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具有较为良好的止血效果,宫腔球囊填塞用时较短,可作为应急止血方式,以有效争取治疗时间.

    作者:韩晓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明确在颅脑外伤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7.02期间本院颅脑外伤患者62例开展此次研究,运用投掷硬币的方法,将62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和管理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管理组患者加用风险管理.对干预后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评分开展对比和分析.结果:管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佳,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管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更佳,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数据比较,结果显示P<0.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刘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时机急诊胃镜对肝硬化出血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对肝硬化出血患者采用不同时机急诊胃镜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肝硬化出血的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21例.①组入院后5h内进行胃镜检查;②组入院后5-10h内进行胃镜检查,③组入院后10-24h进行胃镜检查.对比分析各组的再出血率、病发率、死亡率等差异.结果:在各组不同时机急诊胃镜开展中,①组的再出血率、病发率和死亡率比其他组的数值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出血患者开展不急诊胃镜治疗,选择时机很重要,越早临床效果越好.

    作者:黎林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在肺结核患者中,心理护理所带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中心就诊的50例患者,并将其进行分组,将只进行常规护理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剩下的有心理护理的25例患者则为研究组.对照组与研究组进行效果分析对比.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依从性、胸片好转率及痰检阳性率分析来看,经过心理干预的研究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可通过心理护理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并使其不良心理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马桂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酸芍粥对阴虚火旺证亚健康入睡延迟人群的标准化方案研究

    亚健康态入睡延迟已成为现代医学模式下影响身体、生活、职业的常见亚健康态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对亚健康态入睡延迟服人群服用酸芍粥,观察其在改善亚健康态入睡延迟者主要症状、睡眠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治疗该病的标准化方案,为中医特色疗法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辉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由于损伤而中断的一种疾病.在长骨骨折中胫腓骨骨折为常见,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如果治疗护理不当,或病情观察不仔细,就会延误病情,造成肢体感染、缺血、坏死,甚至造成终身残疾,因此,对这类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每个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职责所在 [1].我科自 2016 年 1 月到 2016 年 12 月共收治了 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先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收治 60 例患者,其中男性 43 例,女性 17 例,年龄13-64 岁,其中闭合性骨折 50 例,开放性骨折 10 例.

    作者:施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因学研究及用药分析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应用有创性机械通气而发生的肺部感染.VAP是仅次于败血症的第二感染性疾病,它是造成患儿死亡和住院时间延长的关键原因.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械通气应用越来越广泛,新生儿的VAP发生率也不断上升.本文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因学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用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临床实践和相关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龙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探讨

    手术室一直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原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院总结了导致医院感染的六个手术室护理相关因素:手术切口,手术时程,ICU,预防性抗生素、接台手术和人员流动,对于这六个相关因素在以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要针对性重视.在护理方法方面,应分别在手术治疗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治疗后严格控制,加强管理才能有效的降低手术后伤口感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郭春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浅议几种教学方法在循环系统结构教学中的联合运用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循环系统是该课程中讲授的重要系统之一.该系统内容复杂,抽象,立体感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兴趣.理实一体结合新媒体教学,便于学生掌握,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教会学生继续学习的方法.

    作者:方宁;李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为了探讨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1月对14例应用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护理.结果:14例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促进接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的顺利康复.

    作者:甘露;张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风险的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时限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不同风险的孤立性肌间静脉血凝治疗时限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患者157例临床资料.根据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将其分为高风险组及低风险组.分别给予2组患者不同时限的抗凝治疗,随访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57例患者中高风险患者103例,低风险患者54例,治疗后6个月随访发现: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长时效抗凝的高风险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与低风险组(p<0.05).结论:低风险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短时效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并且明显降低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林波;龚土平;胥润;张毅;李建;廖智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利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的对照

    目的:探究利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方法:纳入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90例受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处理,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单号为观察组(n=45),抽取患者静脉血来进行血常规检验;双号为对照组(n=45),抽取患者末梢血来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验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检验的各项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量、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水平、红细胞比容值)更加接近标准值,观察组的检验结果更准确.结论: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抽取静脉血来进行检验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检验的准确性高,能够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诊断的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杜晓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