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磺达肝素钠与华法林治疗癌症患者意外检出肺栓塞的临床比较

张惠民;李建英

关键词:癌症, 意外检出肺栓塞, 磺达肝素钠, 华法林
摘要:目的 比较磺达肝素钠与华法林治疗癌症患者意外检出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72例意外检出肺栓塞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36例,给予口服华法林,5 mg/d,1次/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在正常值2.0 ~3.0倍之间)和磺达肝素钠组(36例,给予皮下注射磺达肝素钠,2.5 mg/d,1次/d),观察两组患者连续治疗90 d后临床疗效、治疗结束1年内肺栓塞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连续治疗90 d后,磺达肝素钠组疗效显著好于华法林组(P<0.05);磺达肝素钠组出血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华法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1年内肺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磺达肝素钠治疗癌症患者意外检出肺栓塞的疗效优于华法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芍药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概况

    本文概述了近十年来芍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及相关临床应用情况.芍药的抗肿瘤机制有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引发肿瘤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等.在临床应用上,芍药可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提升肿瘤患者正气,对肿瘤治疗过程中引起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等进行治疗,还可与化疗药物联用,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芍药在抗肿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后期可以进行芍药或者其有效成分的临床试验,使其成为新的抗肿瘤制剂.

    作者:姜建伟;王春雷;周佳佳;章红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黄芩射干汤中千层纸素A和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黄芩射干汤有效成分千层纸素A和次野鸢尾黄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HPLC-DAD法测定制剂中千层纸素A和次野鸢尾黄素含量,使用Ultimate X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 千层纸素A和次野鸢尾黄素含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8 32 ~0.641 52 μg(r =0.999 4)和0.053 76 ~0.591 36 μg(r =0.999 6);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98%和97.37%,RSD分别为1.68%和1.98%.结论 所建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此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王晓月;邸子真;王光函;刘晶;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新型微管稳定剂吲哚美辛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吲哚美辛衍生物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和微管蛋白抑制活性.方法 以5-甲氧基-2-甲基-3-吲哚乙酸为起始原料经两步酰化反应合成12个化合物,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HT29、A549、Hep-2、MCF-7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同时采用浊度法评价其体外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结果 12种目标化合物均呈现了优于吲哚美辛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和微管蛋白抑制活性,其中3位羧基侧链苯乙基取代的化合物12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IC50(2.2μmol)为吲哚美辛的400倍,并且可以干扰微管聚合,其作用于微管蛋白的IC50为5.6 μmol.结论 改变吲哚美辛1位酰胺和3位羧酸侧链所得的系列衍生物是一类新型的以微管为靶点的抗肿瘤候选药物.

    作者:颜宝红;常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核黄素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康复新液用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的74例初诊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37例: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康复新液.具体用药: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30 mg+生理盐水100 mL,放疗期间1次/d静点;康复新液,放疗期间3次/d,10 mL/次,于口中含服3~5 min后缓慢咽下.对照组:康复新液单药,用药剂量及用法与试验组相同.结果 74例均纳入分析,试验组患者Ⅱ级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8% vs.67.6%,P=0.019);试验组患者主要为轻度疼痛(67.6%),而对照组以中度疼痛为主(56.8%),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5).本研究中未观察到重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提示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康复新液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敏;迟峰;吴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奥氮平合并卡巴拉汀致横纹肌溶解伴肝损伤一例

    1例75岁老年女性患者使用奥氮平与卡巴拉汀3月余,出现横纹肌溶解症伴肝损伤,患者左腿乏力,天冬氨酸丙氨酸转移酶607 U/L,肌酸激酶(CK)36 174 U/L,停用奥氮平与卡巴拉丁后,CK值与AST值呈持续性下降.

    作者:李方捷;严峰;毛叶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叶酸与神经变性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Ca2+内流、脑血管损伤等因素导致的中枢神经细胞变性凋亡有关.叶酸能够通过参与一碳物质代谢,参与DNA、mtDNA合成,维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减少细胞的损伤.叶酸片价格低廉,如能作为一种保护神经的治疗手段,将会受众颇广.然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叶酸与神经变性疾病关系的研究结论尚存在争议.本文针对叶酸代谢过程,叶酸与神经变性疾病相关性以及补充叶酸治疗等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情况作以综述.

    作者:于诗嘉;于明军;冯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灯盏花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Breviscapine,Bre)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夹闭左肺门45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前30 min,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灯盏花素(12.5、25、50 mg/kg)和舒血宁(4 mg/kg),并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再灌注2h后,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TUNEL法检测肺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bcl-2mRNA、Bax mRNA表达,比色法测定肺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经灯盏花素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组织W/D,减轻肺水肿,降低肺细胞凋亡指数(AI),改善肺细胞凋亡状况,上调bcl-2 mRNA表达,下调Bax mRNA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改善抗氧化酶(SOD、C AT)活性,降低MDA含量,下调NF-κB蛋白表达,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 灯盏花素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而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毛哲哲;陈奎利;王慧玲;程忠;冯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参总皂苷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观测人参总皂苷(T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TG高剂量(TG-H)和低剂量组(TG-L)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TG 40 mg/(kg·d)和20 mg/(kg·d) 35 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心功能变化,第35天经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肉眼观、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重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第7、14、35天TG-H组LVEF和LVFS均显著升高(P <0.05,P<0.01),而TG-L组仅于第35天显著升高(P<0.05);第35天TG-H组LVEDd、LVESd、LVEDV和LVESV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TG-H和TG-L组LVSP、±dp/dtmax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LVEDP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TG-H、TG-L组心室扩张、梗死区面积和纤维化瘢痕较模型组减少,左室壁较厚,心肌细胞较多.结论 人参总皂苷明显减轻梗死区瘢痕形成及心室重构,从而显著改善AMI后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魏英;王钰莹;吴芹;刘金伟;徐尚福;余丽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STEMI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观察组)和氯吡格雷组(对照组),每组5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心血管指标改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1,P=0.01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2,P=0.002).观察组心血管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ST抬高段不良回落及血小板计数)改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644,P=0.016;t=3.502,P=0.023;x2 =4.118,P=0.021;t=3.835,P=0.017).结论 应用替格瑞洛治疗STEMI具有较高的疗效,能增强抗血小板聚集,抗心绞痛,降低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辉;闵静;郭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我院住院患者乌司他丁应用情况分析及评价

    目的 分析我院乌司他丁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应用合理化.方法 利用院内信息系统调取2016年1-3月期间使用乌司他丁的出院患者,统计患者性别、年龄、适应证、给药途径、剂量、溶媒、用药疗程、转归、乌司他丁金额和住院总药费,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943例使用乌司他丁的出院患者中,男487例,女456例,平均年龄(49.80±17.75)岁,全院平均药物利用指数DUI合理(0.28),乌司他丁药占比为2.91%.平均单次给药剂量为(23.48±5.88)万U,平均日剂量(29.44±13.75)万U,平均用药疗程为(1.89±1.77)d.乌司他丁医嘱共1 063条,完全符合说明书适应证用药的38条,超适应证用药1 025条,集中于围手术期用药1 013条.超适应证用药中有较高质量文献支持适应证的医嘱708条(69.1%),无文献或文献质量较低的317条(30.9%).出院患者治愈率60.87%,好转率37.22%,死亡率1.91%.结论 乌司他丁超适应证应用现象较为普遍,虽然患者转归较好,但合理应用仍需要更多高质量文献支持.

    作者:王心慧;薛静静;周亮;王明媚;张鑫;王晓青;卫晋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单肺通气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非通气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分析盐酸戊乙奎醚对单肺通气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非通气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58例.观察组术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毕即刻和术后24 h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非通气侧氧合指数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变化.结果 术毕即刻,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升高,SOD水平、氧合指数、Cdyn水平降低,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降低,观察组SOD水平、氧合指数升高,对照组SOD水平、氧合指数、Cdyn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即刻和术后24h,两组IL-6、IL-8、TNF-α、SOD、氧合指数、Cdy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调节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对单肺通气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非通气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胡静;密夫丽;夏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临床药师在三例难治性药源性复发性口腔溃疡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难治性药源性复发性口腔溃疡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3例难治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治,根据药学相关知识及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疾病状态及经济承受能力,及时判断为药源性口腔溃疡,并筛查出可疑药物及停药顺序,停药后严密随访监测患者停药反应.结果 3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溃疡持续发作1年多,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判断其溃疡分别由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导致,建议医生停药,停药后3例患者分别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溃疡出现明显缓解,约10 d溃疡均愈合,至随访撰写本文,3例口腔溃疡均未复发,随访长1年、短1个月.结论 临床药师要充分发挥自己药学专业的优势及高度职业敏感性,在临床工作中及时辨别药源性疾病,协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使用药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青霞;李博宇;褚燕琦;闫素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MicroRNA在山楂酸诱导A54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MicroRNA在山楂酸诱导肺癌细胞A549凋亡过程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将人的肺癌细胞系A549经过山楂酸干预,并提取处理后A549细胞的总RNA,通过AFFX 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山楂酸作用前后A549细胞中miRNA表达差异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NA作用的靶蛋白.结果 山楂酸作用前后肺癌细胞A549中59个miRNA表达差异显著,其中23个miRNA的表达上调,36个miRNA的表达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由miRNA调控的细胞增殖相关靶蛋白400余个,细胞凋亡相关靶蛋白300余个,其中XIAP是miR-630下游调控的靶蛋白.结论 山楂酸可能通过调控miRNA的表达发挥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白雪;李慧;张月;彭扬;何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维生素D受体对内毒素感染小鼠肺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D receptor,VDR)对内毒素感染小鼠肺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5只C57BL/6源性的野生小鼠(WT组)和15只VDR敲除小鼠(KO组),予LPS腹腔注射并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8、16 h各组随机选取5只小鼠,比较两组小鼠一般状态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测定两组小鼠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肾素(Renin)、肾素受体(ReninR)、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 mRNA的表达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AngⅡ水平及Remn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一般状态比较,注射LPS后,两组小鼠均出现不良反应,KO组较WT组不良反应症状明显.LPS注射前,KO组肺组织中ACE、AngⅡ的mRNA表达水平较WT组升高(P<0.05),LPS注射后8、16h时,KO组肺组织中Renin、ACE、AngⅡ、AT1R水平及肺泡灌洗液中AngⅡ水平、Renin活性均明显高于WT组(P<0.01),LPS注射16h时,KO组AGT水平明显高于WT组(P<0.01).结论 维生素D受体在内毒素感染时抑制肺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进而对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徐樱溪;赵晴;孙灿;车千红;付瑜;丁丁;孔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DOX方案对比曲妥珠单抗联合DOX用于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三药(简称DOX方案)对比曲妥珠单抗联合DOX用于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HER-2表达、经费及体质状况不同,以及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35例HER-2阳性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DOX(治疗组);45例HER-2阴性患者仅采用DOX方案(对照组).每2周期复查影像学评估疗效,提交多学科讨论,通过讨论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化疗疗效、相关不良反应及肿瘤降级情况,对比两组手术切除率、根治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80例患者全部完成完整的预定化疗,平均化疗2.58个周期.治疗组35例患者,PD 2例(5.7%),客观有效率65.7%,可手术病例33例(94.3%),其中R0切除29例(87.9%),病理反应率为75.8%;对照组45例,PD 5例(11.1%),客观有效率53.3%,可手术病例40例(88.9%),其中R0切除16例(40%),病理反应率为65%,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43),手术切除率及病理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两组共同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vs.1.35%,P=0.044).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在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的降级、降期更明显,且能降低化疗药的毒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周宁;刘翠云;唐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乙酰胺吡咯烷酮联合卡左双多巴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乙酰胺吡咯烷酮联合卡左双多巴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高压氧及维生素E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卡左双多巴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乙酰胺吡咯烷酮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SF-36表对两组患者精神健康、躯体障碍、活力、社会职能及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Barthel和BBS法评估患者的运动及协调功能;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躯体障碍、活力、社会职能及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67.7±12.2)、(68.3±12.1)、(57.3±8.2)、(61.7±10.4)、(62.6±10.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和BBS评分分别为(26.3±4.1)、(52.6±6.1)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酰胺吡咯烷酮联合卡左双多巴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文慧;张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大承气汤合大柴胡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中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大承气汤合大柴胡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中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5-12月我院消化科及ICU的68例急性中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合大柴胡汤加减辅助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治疗前后CRP、血淀粉酶、全腹CT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59%、88.24%(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RP、血淀粉酶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CRP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大承气汤合大柴胡汤加减可明显缓解患者腹痛症状,促进排便,恢复肠道运动功能,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疗效可靠.

    作者:苏晓琳;陈苏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地佐辛对高血压患者术后导管相关膀胱刺激症(CRBD)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地佐辛对高血压患者术后导管相关膀胱刺激症(CRBD)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全麻下腹腔胆囊镜手术的男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B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设定术毕即刻,术后1、2、6h为T0、T1、T2、T3,观察4个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肌耗氧指数(RPP)、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以及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术后6h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量;观察两组术后24 h CRBD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HR、MAP、RPP、E、NE及VAS、Ramsay在T0 ~ T3时刻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3时,两组HR、MAP、RPP及E、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1、T2时,A组显著低于B组;T2时,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Ramsay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芬太尼PCIA用量、CRBD发生率、呼吸抑制、呛咳、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毕前30 min静脉使用地佐辛能预防高血压患者术后CRBD发生,且不影响循环系统,安全有效.

    作者:吴斌;张亚军;马凯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65岁及以上住院患者送检的中段清洁尿标本,从中培养出444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美罗培南及厄他培南耐药率低,亚胺培南其次,耐药率高于70%的抗生素分别为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加替米星、头孢唑林、头孢唑喃钠、头孢噻吩、环丙沙星、罗米沙星、左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结论 老年患者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现状较为严峻,从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周潇;张毅;陈立恒;成海娟;徐小嫚;李芳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PCSK9抑制剂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降低胆固醇治疗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防治的基石,目前指南推荐控制LDL-C水平首选他汀类药物.但在临床实践中,经过他汀治疗的ASCVD患者仍存在较高剩留风险,另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或在他汀类药物大耐受剂量的情况下血脂仍不能达标.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LDL-C代谢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PCSK9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血LDL-C水平,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目前国外已批准PCSK9抑制剂用于临床.本文将系统综述有关PCSK9基因与血脂代谢的关系、PC-SK9抑制剂的研发过程,总结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蒋昆;张大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