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物质对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于洋;常志杰;姜岩;姜恩魁

关键词:P物质, Ca2+, 垂体前叶, Fura-2/AM
摘要:目的 研究P物质(SP)对大鼠垂体前叶(AP)培养细胞内Ca2+的影响,进而阐述SP的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成年雌性S-D大鼠的AP细胞48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SP孵育30min,采用Fura-2/AM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探针负载培养的AP细胞,结合阳离子测定系统检测AP细胞[Ca2+]i.结果 孵育时间为30min时,SP使AP细胞内Ca2+的水平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Fura-2/AM结合阳离子测定系统可以精确的反映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SP通过SPR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可通过第二信使Ca2+来完成,在SP对生殖轴(下丘脑-垂体前叶-卵巢/睾丸)调控的理论中进一步证明了第二信使转导途径的作用.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牛血清蛋白提取物对家兔角膜碱烧伤治疗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蛋白提取物(deproteinised calf blood extract,DCBE)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兔右眼碱烧伤模型,实验组、对照组和安慰组于烧伤后分剐立即用20%小牛血清蛋白提取物、表皮生长因子和0.9%的生理盐水点眼,每日4次.分别于1、3、7、14天进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照相后处死做常规HE染色病理切片和测定角膜的乳酸和丙酮酸含量.结果 碱烧伤后第1、3、7、14天,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HE病理染色及乳酸、丙酮酸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牛血清蛋白提取物明显能抑制角膜碱烧伤后乳酸和丙酮酸的含量,进而促进碱烧伤后角膜的组织修复.

    作者:黄平;刘丹;谷淑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辽宁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31例以咽异物感为主要表现的无症状性甲状腺炎

    咽异物感是门诊常见病症,原因复杂,往往难以查找病因而常诊断为慢性咽炎或癔球症,治疗上亦无有效的药物.我院1996-2005年以来共收治以咽异物感为主要表现的无症状性甲状腺炎31例,均经详细询问异物感特征及采取必要影像学检查,排除环后、下咽肿物等而确诊,介绍如下.

    作者:刘巍;邹连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 本研究将互补于hTR模板区的全硫代修饰型反义寡核苷酸(PS-ASODN)经lipotap脂质体转染作用于肝癌细胞系BEL-7402,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检测其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旨在探讨PS-ASODN对肝癌的治疗价值,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一定的试验数据.方法 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PS-ASODN对bel-7402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作用.结果 PS-ASODN能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降低其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端粒酶与BEL-7402增殖活性有关,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张英哲;许德顺;单伟;孙大鹏;任延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47例加压钢板结合钢针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

    胫腓骨骨干骨折是长管状骨中常发生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胫骨的前内侧紧贴皮肤,骨折端易穿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

    作者:陈亚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3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IM)36例病人与同期非糖尿病患急性的心肌梗死(AMI)病人36例的临床特征做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人组病人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致命心率失常、住院死亡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更趋严重.

    作者:才树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扁蓄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D101大孔树脂纯化扁蓄总黄酮的工艺.方法 采用静态与动态的吸附-解吸两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扁蓄总黄酮的含量对工艺进行评价.结果 药液浓度为(总黄酮浓度0.533mg/mL),上样量为10mL,以1mL/min的吸附速度进行吸附,50mL40%乙醇以1mL/min的速度进行洗脱效果佳,扁蓄总黄酮的含量达57.65%.结论 该方法分离效果好,且简单可行.

    作者:张相荣;付明文;段建新;袁春玲;郭伟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是指非糖尿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病后出现短期高血糖现象.一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也可能发生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1-4].

    作者:杜彦蓉;闵连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组织固定的探讨

    固定是将新鲜组织浸人某种固定剂内,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从而防止组织的死后变化,将生活时的结构保存下来,使组织的形态结构与生前相仿.

    作者:王玉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爱宝疗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发病率较高的妇科常见病,以局部治疗为主,可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我们在临床中联合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生存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MVD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生存素蛋白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I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S-P)法检测66例 NSCLC组织和20例肺良性肿瘤组织中生存素及CD34表达情况.结果 NSCLC组织中生存素阳性表达率54.5%,显著高于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0%(P<0.05);在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3.6%,在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高分化、低分化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0%、87.5%,在中-高分化、低分化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4.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48.7%(P<0.05);生存素阳性组MVD值(45.55±9.05)显著高于生存素阴性组MVD值(38.21±8.71)(P<0.05).结论 生存素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揭示了生存素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的指标,生存素表达与MVD呈正相关,推测其可能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王政华;哈敏文;朱志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方蛋黄油纱条配合生肌散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从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复方蛋黄油纱条,配合生肌散进行换药治疗和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魏金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辽西地区市售皮蛋中铅含量的检测

    皮蛋传统的加工方法采用氧化铅作辅料,氧化铅能促进料液渗透,维持皮蛋组织状态和固有色泽,但在成品中残留,对人体健康有害,现代科学证明,铅参与人体代谢,在体内蓄积,可导致人体慢性中毒,尤其对儿童智力发育有较大的影响[1].我们结合教学实习对辽西地区市售皮蛋进行了铅含量调查.

    作者:王玉田;顾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抗抑郁药物合并心理护理治疗老年抑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老年抑郁病人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将社区散居老年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纯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定期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抗抑郁药物合并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的患者,生活的态度和质量均呈现明显积极的变化,依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评定.结论 抗抑郁药物合并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老年抑郁病人康复有积极的效果.

    作者:毕然;张会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活性物质理化性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deproteinated extract of calf blood,DECB)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方法 分别将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进行加热、加酸、加碱、烘烤、有机溶剂萃取、接种微生物发酵等方法处理,然后分别用微量呼吸检压法检测呼吸活性.结果 采用加热、加碱、加酸,接种微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处理,DECB刺激呼吸活性的能力没有明显改变.而采用烘烤的方法处理,DECB的活性完全消失;用有机溶剂萃取DECB,可明显降低DECB刺激呼吸活性的能力,而有机相中含有了刺激呼吸活性物质.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DECB)中刺激呼吸的活性物质耐高温、耐酸、耐碱,并且不易被普通微生物降解,但不耐烘烤,较易被有机溶剂萃取,由理化性质推测DECB中的活性物质可能是一种活性脂类.

    作者:张荣立;王洪新;杨菁;于洪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顽固性腹部癌痛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顽固性腹部癌痛的镇痛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2例顽固性腹部癌痛在CT引导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治疗.结果 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在治疗后第一周、二周、一个月、半年随访,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疼痛缓解率均明显改善,大多患者临终前无痛或仅轻度疼痛.治疗过程中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顽固性腹部癌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张佩斯;刘会;王天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辽宁医学院学报》撰稿要求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68例拉米夫定与迪恩安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我们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迪恩安(a-2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作者:刘雅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丹皮酚制剂不同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 建立家兔血浆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方法,观察徐长卿与丹皮酚注射波中丹皮酚在家免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组分别灌胃徐长卿水煎液6mg·kg-1,肌肉注射丹皮酚注射液0.96mg·kg-1;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3P87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家兔灌胃给药后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1/2(α)=0.174h,t1/2(e)=0.796h,Tmax=0.489h,Cmax=0.225μg·mL-1,AUC=0.395μg/(mL·h);肌注后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1/2(α)=0.112h,T1/2(β)=1.417h,Tmax=0.179h,Cmax=0.439μg·mL-1,AUC=0.546μg/mL·h,CL=8.832L·h-1.结论 丹皮酚在家兔体内能快速分布并消除,两种给药途径丹皮酚的体内药动学过程不同,肌肉注射明显优于灌胃给药.

    作者:郭琳;郭伟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TUPKVP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分析及防治

    下尿路梗阻以机械梗阻为主,以前列腺增生为多,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TUPKVP)是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基础上发展产生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手术方法,其安全性高、易掌握、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术后绝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排尿.

    作者:林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