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电梯按钮细菌污染情况检测分析

马宏

关键词:医院现代化, 电梯按钮, 细菌污染情况, 细菌污染状况, 医院感染, 使用频率, 交叉使用, 公共设施, 传播媒介, 应用, 建设, 检测
摘要: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电梯已得到非常普遍的应用.作为公共设施,电梯的使用频率极高,电梯按钮交叉使用的情况极其普遍,所以说电梯按钮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传播媒介.本文对我院的电梯按钮进行细菌污染状况检测,结果如下.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鞘内注药在86例结脑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若加用鞘内注药,即可减少抗结核药物的局部刺激作用,又可迅速地控制结脑局部炎症反应,加速病情好转,本文对1997~2003年我院住院结脑患者分两组对比观察.

    作者:李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家长、教师对其认识与态度的分析

    目的了解锦州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健康干预对提高小学生家长、教师对行为问题的认识及态度转变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锦州市两所小学1200名学生、1000名学生家长和121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利用Rutter行为问题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小学生行为问题调查表进行调查和测评.结果(1)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1%~9.8%,男生为8.9%~12.5%,女生为3.7%~7.5%;(2)影响小学生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父母教育方式和父母关系;(3)通过健康干预,实验组的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转变小学生的行为问题首先要提高成人对行为问题的认识,家庭和学校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

    作者:张丽娜;刘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柯里拉京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柯里拉京(Gorilagin)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Corilagin显著抑制了Bxpc-3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Corilagin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同时也作用于G2-M期.并且有凋亡峰出现.结论Corilagin可有效抑制Bxpc-3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S期和诱导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陆航;张志斌;付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主动脉夹层误诊2例分析

    1临床资料病例1:病人男,46岁,主因右腰部剧痛3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肾结石病史2年.患者于晨起上班途中突然出现右腰部剧痛,向会阴部放散,大汗、恶心、呕吐,考虑肾结石,急查双肾、输尿管超声提示:双肾泥沙样结石.入院后查体:血压:24/12.7kPa(180/95mmHg),面色苍白,左侧卧位,心率84次/min,律整,腹软,右肾区叩痛,双下肢无浮肿.入院诊断:肾结石.给予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3h后症状无缓解.考虑患者疼痛剧烈,高血压病史多年,应警惕主动脉夹层,急诊心脏超声示:左室肥厚.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V4-6导联T波倒置.胸腹MRI示:升主动脉起始部扩张,内膜撕到腹主动脉.诊断为主动脉夹层Ⅰ型.给予吗啡、倍他乐克、压宁定等药物30min,测血压为18.7/10.7kPa(140/80mmHg),症状减轻,疼痛缓解.继续给予降压、抗感染、对症治疗,血压控制在14.7/9.3kPa(110/70mmHg),心率控制在60~70次/min,2周后出院.

    作者:李冬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影像诊断(附20例报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系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中脑、丘脑、枕颞叶、小脑有不同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收治的20例TOBS报告如下并讨论.

    作者:史巍;戴宏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而病理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临床综合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1,2].发病过程中有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交感神经张力过高[1,2],有时伴有高动力循环的表现;也可出现对运动、心理测试或疼痛刺激的异常反应[1,2].我们对38例患有此类病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性的研究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星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猫叫综合征遗传学分析

    猫叫综合征又叫猫叫症,为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又称5P-综合征.由于患儿哭喊声似猫叫,因而得名.本症特点为婴儿哭声柔弱如猫叫,并有生长迟缓及智能发育不全.作者所在医院2004年收治1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劲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巨大纵隔肿物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1年前无诱因出现气短,劳累后明显加重,时有咳嗽,咯白痰,痰中无血丝,劳累时有心慌,休息缓解,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未经任何治疗,近1个月气短加重,伴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就诊于本院.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言语流利,慢性面容,查体配合.

    作者:李春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次性输液器过滤装置在静脉推注中的应用

    静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是将药物抽到注射器通过头皮针或微量泵直接注入静脉中.但在给药过程中没有任何过滤装置.而注射器中药物的不溶性微粒经静脉进入人体,其危害严重而持久,包括对心、肺、肝、肾及血管的损害,其中严重的是肺栓塞,肺肉芽肿,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因此我们在静脉注射操作中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过滤装置,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丽霞;梁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尿道电气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1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25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郑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替硝唑合剂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观察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男性病例39个,女性76个,年龄9~65岁.其中急性牙髓炎21例,慢性牙髓炎42例,急性根尖周炎19例,慢性根尖周炎33例.

    作者:赖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以胃肠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心肌梗死17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6年10月~2002年10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158例,其以消化道症状起病(称胃肠型心肌梗死)就诊者17例,占10.8%.为提高对此型AMI的认识,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石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自发性气胸9例误漏诊分析

    气胸是呼吸科常见病,临床诊断一般不难,经过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若发现不及时,由于各种原因延误诊治会加大治疗难度,尤其是发生在危重病人中将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影响预后.本文将我院1999~2004年收治自发性气胸76例,其中误漏诊9例,现报告如下以供借鉴.

    作者:郝彦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碘伏在肉芽创面围手术期应用体会

    目前加速创面愈合的药物和方法很多.由于各种原因在烧伤后期形成的肉芽创面多老化、水肿伴有感染,植皮成活率低,我院从1997年底采用碘伏在围手术期外用创面,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环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惊恐障碍50例临床观察

    惊恐障碍作为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常见类型,在综合医院较易误诊且因其临床表现均以躯体症状为主述,故病人首次多就诊于综合内科,内科医生对此种疾病症候群了解较少,多按内科疾病常规处理,不但使病人病情迁延且造成经济浪费,也给病人及家属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现就我院收集的50例惊恐障碍常见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汪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切除54例报告

    自1997年3月~2004年1月我们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肺叶切除54例,占同期(598例)全肺、肺叶切除术的9.3%,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文生;黄波;刘志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以卒中样起病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脑内转移1例报告

    肺癌脑内转移在临床上常见,而以卒中样起病为首发症状者易误为脑血管病,现将我科收治2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美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锦州地区1206名中专学生视力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中专学生视力健康状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206名中专学生视力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随着学龄的增长,近视率呈增高趋势,男、女生之间近视率无显著差异;右眼近视率高于左眼(x2=24.57,P<0.01),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四个专业中,计算机专业学生近视率高,护士专业学生近视率低(x2=55.56,P<0.01),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加强中专学生的视力保健工作势在必行,减轻学习压力,减少用眼时间,有利于中专学生的视力健康.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自动组织活检诊断颈部多发性神经鞘膜瘤1例

    多发性神经鞘膜瘤临床少见,文献较少报道.现将我院遇到的经超声引导自动组织活检诊断的1例颈部多发性神经鞘膜瘤报告如下.

    作者:杨柏;崔煜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物质及其拮抗剂对雌性大鼠弓状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微电泳P物质(SP)及其拮抗剂对间情期雌性大鼠弓状核(ARC)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整体情况下SP对生殖活动的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雌性大鼠,采用自制多管微电极微电泳方法研究微电泳SP及其拮抗剂对大鼠ARC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微电泳SP使70.37%(38/54)的受试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减慢,27.78%(15/54)神经元无反应,1.85%(1/54)神经元表现为兴奋作用.微电泳SP过程中给予其拮抗剂可逆转SP的作用.单独微电泳SP拮抗剂则使75.43%(43/57)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加快.结论SP对ARC神经元具有紧张性抑制作用.提示整体情况下,SP及其拮抗剂作用于下丘脑水平参与生殖轴活动的调节.

    作者:骆晓峰;焦金菊;常志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