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光
目的评价陕西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陕西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178例,其中165例为AFP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9/10万,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收到154例粪便标本,其中合格粪便标本141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5.5%,分离出1株脊灰Ⅱ型疫苗株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13株,分离率8.4%.结论要维持无脊灰状态,应继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保证高水平的口服脊灰疫苗接种率.
作者:徐艺;夏雪琴;张峰;刘西珍;李平;司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某男,2004年2月1日出生,2004年4月1日15:30左右,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糖丸1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生产,批号:2003100908,失效期:2005-10),于20:30分左右开始,先从上肢出现少量皮疹,随后躯干及下肢也出现皮疹,面部后出疹(第2d).皮疹呈红色,比针尖略大,布满全身.
作者:张琳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人兽共患病,该病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病死率100%.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曾几度起伏,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几年来,病例飚升,死亡数增加,对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又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
作者:郝永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近10年1~3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及孕产妇乙肝病毒(HBV)感染等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将全市分为两层(城区和郊区),分别于1992、1994、1999、2003年分4次对适龄儿童进行了调查,共调查2 243名儿童.结果随着郊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加强和深入,城郊差距逐渐缩小.儿童HBsAg携带率从1992年的9.09%下降到2003年的1.29%,下降了85.81%;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从1992年的42.42%上升到2003年的83.19%.2003年调查显示:HBsAg携带率、抗-HBs阳性率城郊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0.1624、1.5417,P均>0.05).结论 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加强全市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迅速扭转工作滑坡的局面,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余滨;王夏;韩荣华;陈载超;陈再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的免疫学效果,建立免疫动力学模型,以预测国产YDV的免疫持久性,为初次免疫后何时进行加强免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接种国产YDV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进行了5年的追踪观察.利用曲线拟合方法建立免疫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免疫持久性进行预测.在接种疫苗后第8年,再次对研究队列进行抗-HBs滴度实际测定,以检验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接种YDV5年后,抗-HBs阳性率由接种后第1年的100%下降到73%,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由接种后第1年的160mIU/ml下降到53mIU/ml.到第8年时,实际测定值下降到35mIU/ml,所拟合的模型为Y=165.67exp(-0.019X),决定系数R2为0.98,模型预测的结果为27mIU/ml,比实际值低8mIU/ml.结论按照模型预测的结果,接种国产YDV 12年后,其抗-HBs GMT为10.74mIU/ml,仍维持在10mIU/ml的保护性水平以上.由于在第8年时,模型预测值低于实际测定值,因此国产YDV的抗-HBs GMT至少可维持12年的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可靠性.
作者:罗凤基;董春明;沈永刚;黄长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几年来,虽然北京市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增加了乙脑发病的潜在危险.因此,有计划地开展人群乙脑抗体水平监测是必要的.北京市朝阳区外来人口密集,流动性大,卫生条件较差,发病危险高.为此,于2003年6~7月对北京市朝阳区不同年龄段的外来人群随机抽样进行乙脑血清抗体水平的监测,旨在掌握外来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为制定乙脑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汪滢;张菁;葛申;贾滨;陈天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人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方法选择射阳县盐东镇和盘湾镇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15~60岁、经筛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阴性的1 168名农民为对象,随机分为12个研究小组,选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1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乙肝疫苗(10μg、20μg)和0、1、2个月与0、1、6个月两种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效果观察.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时,12个组抗-HBs阳性率为72.83%~98.99%,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4.45mIU/ml~201.08mIU/ml;6个月时,12个组抗-HBs阳性率为55.00%~95.10%,抗-HBs GMT为27.01mIU/ml~81.81mIU/ml.不同免疫方案之间抗-HBs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疫苗组抗-HBs阳性率、GMT和抗体高滴度分布比例均高于低剂量疫苗组;0、1、6个月程序抗-HBs阳性率和GMT高于0、1、2个月程序;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抗-HBs阳性率和GMT高于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10μg诱导的抗-HBs GMT显著优于10μg重组(酶母)乙肝疫苗,但抗-HBs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成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应选择高剂量的乙肝疫苗,建议选用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并优先选择0、1、6个月免疫程序.
作者:陈胤忠;姜仁杰;沈进进;陈昌标;周聪玲;汤权;胡高兵;吴巨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某男,18月龄,2004年8月14日8:00左右,在当地医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了第4针精制百白破联合疫苗(DPT,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040412,失效期为2006-04-20)0.5ml.注射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按无菌操作规程在左臂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当天下午,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红肿,初时以注射部位皮肤为主,未作特殊处理,晚上红肿范围逐渐扩大,经热敷症状无改善.于2004年8月15日10:00到当地医院就诊,收住院治疗.
作者:温建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江西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对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江西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238例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例临床符合脊灰,未发现本土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16/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0.67%.结论为了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对县级及以下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AFP病例的报告发病率和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同时加强对薄弱地区的主动搜索和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口服脊灰疫苗高免疫接种率.
作者:涂秋凤;郭世成;刘丽萍;王东海;周顺德;王飞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到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消灭脊灰工作在一些脊灰流行国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的3个区(美洲区、欧洲区、西太平洋区)已实现了无本土脊灰野病毒(WPV)流行的目标.消灭脊灰的一个重策略是通过调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建立灵敏的监测系统.为保证能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正确的病毒分离,1988年WHO建立了全球脊灰实验室网络.
作者:马丽莉;温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沙县自1993年下半年开始大范围接种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至2003年底共接种30 841人,平均年接种率11.92‰.接种疫苗后甲肝发病率显著下降.现对1990~2003年报告的1 044例甲肝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长华;张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2年7~8月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全省分4层共抽取12个县,24个村,3 864人作为研究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甲型肝炎(甲肝)病毒(HAV) IgG、抗-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 IgG、抗-戊型肝炎(戊肝)病毒(HEV)IgG;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全省抗-HAV标化流行率69.04%,乙肝病毒(HBV)标化流行率68.94%,抗-HCV标化流行率2.25%,抗-HEV标化流行率7.29%.甲、乙、丙肝标化流行率城市低于农村,戊肝标化流行率则城市高于农村;甲、乙、戊肝标化流行率都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甲肝标化流行率男性(50.92%)低于女性(58.73%)(P=0.000),乙、丙、戊肝标化流行率男、女性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各型肝炎有混合感染:双重型混合感染占37.78%,3个型别、4个型别的混合感染分别占3.55%和0.14%.结论揭示了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年,1~9岁儿童HBV感染率大幅度下降;广东省属甲肝中度流行区,提出全省甲肝的免疫控制策略建议.
作者:罗耀星;张吉凯;李建基;李辉;蔡汉港;方苓;陆碧如;阳文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好发于冬春季的呼吸道传染病,在使用疫苗前,呈周期性流行.开展疫苗接种后,由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广泛应用,使流脑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控制了A群流脑的流行.近年来,国内不断有C群流脑爆发的报道,为了解潍坊市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于2003年8~10月,选取3个县(市、区,下同)开展了人群抗体水平调查,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作者:李林;于海波;徐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狂犬病诊断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在一般的实验室条件,技术人员有暴露于以下传染的危险:--野生狂犬病毒(即街毒),当实验室对接收到的动物标本进行尸体解剖或对标本进行加工(悬液制备,离心)等,这一类操作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在P3以上条件的专业实验室中进行.
作者:徐葛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3年5月27日9:00许,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油坊沟村村医误将卡介苗作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卡介苗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02040602,有效期2003-06-26.接种对象为散居儿童,男,2002年8月1日出生.
作者:马国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169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47/10万,其中临床符合脊灰2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9例,Ⅰ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1例.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运行良好,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2003年仍有28个县无病例报告,16个县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农村病例占全部AFP病例的79.28%,乡、村两级的首诊报告率只有21.95%.计划免疫薄弱区域和免疫空白依然存在.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的发生是对维持无脊灰的预警信号.结论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必须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和高的OPV接种率.
作者:刘军;陈世毅;卓家同;蓝光华;刘巍;刘素珍;郑志刚;谢镇国;班华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4年4月23日~5月30日,安福县阳光幼儿园发生一起麻疹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特征该园3个班共108名学生,发病10例,罹患率9.26%,无死亡病例.4月23日出现首例病人,由于未及时报告并未采取措施,导致5月13~30日陆续出现9例.10例麻疹中,男性4例,女性6例;3岁2例,4岁6例,5岁2例.据家长回忆,10例均有麻疹疫苗(MV)接种史.
作者:欧阳淑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的分布情况.方法 2003年11月在山东省济阳县开展了15~40岁人群HBV感染标志分布的横断面调查,共采集合格静脉血1 994人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均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检测.结果 15~40岁人群HBsAg、抗-HBs、抗-HBc和HBV感染率分别为6.52%、24.77%、30.99%和43.63%.HBsAg流行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女性别之间HBsAg流行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次调查正值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之际,此调查可为之提供本底资料,并为进一步探讨乙肝疫苗扩大免疫策略提供参考.
作者:庞志钊;宋立志;刘桂芳;张济;董微;吴秀峰;何坤芳;张勇;曹惠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