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木吉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应用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治疗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20例,发病时开始服药,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20例中临床治愈9例(45%),显效7例(35%),好转2例(10%),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可使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发作患者症状减轻,病程明显缩短,减少住院治疗比例,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作者:何建文;骆世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阳东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加强卫生消毒监测管理,为防止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06~2008年,对全县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现场采样监测.结果 共监测各类医疗机构222间,检测样品11016份,合格样品9170份,总合格率为83.2%.2006~2008年,全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依次为78.8%、83.6%、87.2%,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呈逐年升高(p<0.01).各检测项目监测结果 显示:物体表面的合格率高,为93.4%;无菌器械浸泡液合格率低,为70.5%.结论 2006-2008年阳东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农村卫生站等小规模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谭丽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穴位指压联合腹部按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穴位指压+腹部按摩.结果: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指压联合腹部按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AMI患者便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平;李向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阐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其相应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并对其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重点介绍.
作者:郭晓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两个相同规格的干净且干燥的烧杯,采集两份同等重量的样品.标号后使用两种不同的标记方法 检测其中两份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结果 相对比,并比较两种方法 的测定范围、灵敏度、分析时间等等指标.并记胶体金技术为实验组,另一种方法 为对照组.结果:两种方法 均测出了这种真菌毒素的含量,但是使用胶体金技术成本低廉、操作简易、容易识别、灵敏度高.结论: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真菌检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该更多的应用到真菌检测中,代替以往的效率低成本高的检测方法.
作者:曹露;王胜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联合超声冲洗在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颗患牙随机分组,用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预备根管后一次性根充.实验组用超声根管冲洗,对照组用传统注射器冲洗.记录术后1周的疼痛反应及半年后的根充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1周疼痛反应有显著差异(P <0.05),术后半年疗效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联合超声冲洗可降低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术后疼痛,提高疗效.
作者:纪涛;杨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室间质量评价(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通过对各参加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监测和评价,可观察参加者的工作质量,找出各自的差距,设法改进工作,提高实验室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把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作者:李文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方法 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164例结缔组织病(CTD) 患者和85例非结缔组织病对照血清ENA多肽抗体.结果 CTD中用IBT法测抗ENA抗体阳性109例,占66.5%;SLE患者中,抗Sm阳性率为46.7%,而在其他组中均未检出;DM/PM患者中抗Jo-1阳性率为22.2%;PSS患者中抗SCL-70阳性率为62,5%;各组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均检出2种或2种以上的自身抗体.结论 IBT法检测抗ENA抗体具有高特异性、敏感性,对提高结缔组织病自身抗体检出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邢忠海;张秀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症.持续性无排卵、雄激素过多或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特征,是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常见的原因[1].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失调、多毛、痤疮、肥胖及不孕.
作者:乔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饮食结构的变化,不良生活习惯增多使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此外,由于糖尿病引起代谢紊乱,过度消耗及免疫功能减退,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患病率为32.7% ~90.5%,已经成为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第二大重要原因,尤以肺部感染为常见,约占糖尿病合并感染的45%,且与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2,3].因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渐加重,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更应该当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现介绍一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病例.
作者:郑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在慢性宫颈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收住我院妇科的慢性宫颈炎患者210例经过探讨微波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微波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痊愈203例,有效6例,治愈率96.67%,总有效率99.52%.结论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见效快,治愈高的理想物理疗法.
作者:李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为了加深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方法 科室自查与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查相结合,通过各种监测查出不足,找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整改和总结.结果 制定了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 只有加深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抓好有关医院感染系统化的各项工作,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王亚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在制剂生产过程中,不论中药制剂还是西药制剂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制粒过程,制粒工序或制粒工艺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颗粒成品质量,确保临床疗效,药学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信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胃大部切除术开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由于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面的地位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是难治性溃疡和消化性溃疡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也是胃癌的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敖少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人们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护患纠纷成为热门话题,而护理对象是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的儿科护理中的投诉更是繁杂,以至于投诉的接待和处理对医院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的造成消耗,并给医院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有效减少和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本文就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投诉处理、培训教育和管理、提高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及优化就诊、输液流程等防范措施.
作者:雷晓霞;贺爱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根据随州市合管办转发的<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我院积极对照标准,认真学习,并从基础管理、就医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费用管理、信息化管理、社会满意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自评,综合自评分为97.5分,可达到AAA级的评定标准.现将医院开展新农合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吴慧玲;代德辉;吴会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运用益气柔肝、化瘀祛湿之法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同时予以常规西医保肝护肝、抗感染、利尿、补充电解质及白蛋白等对症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在症状体征、肝功能及影像检查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愈52例,占86.67%,好转4例,占6.67%,无效2例,占3.33%,死亡2例,占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失代偿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孝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抢救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救治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连枷胸合并ARDS治疗方法.结果:全组治愈32例,死亡4例,治愈率93.7%,死亡率6.24%.结论:创伤性连枷胸并ARDS的治疗是病情危重、抢救难度高、综合复杂的过程,抑制反常呼吸,防治ARDS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李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社区家庭指导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所辖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家庭进行为期1年的指导,内容包括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血糖监测、预防并发症、低血糖反应的防治等方面,并对指导前后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和比较.结果:家庭指导前血糖稳定60例,基本稳定30例,不稳定10例;家庭指导后血糖稳定82例,基本稳定13例,不稳定5例;社区家庭指导后患者血糖稳定性优于家庭指导前(χ2=11.78,P<0.01).降血糖效果社区家庭指导后亦优于家庭指导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家庭指导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稳定性和降血糖的有效性
作者:周春华;赵加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清及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1月至2011 年8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34例、病毒性脑膜炎32例、对照组为正常患儿38例.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作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测葡萄糖、氯化物、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M.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及脑脊液标本IGF- Ⅰ含量.结果:1、对病毒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对照组的比较发现,脑脊液IGF-Ⅰ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P<0.05),血清IGF-Ⅰ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P>0.05);2、脑脊液IGF-Ⅰ浓度与白蛋白、总蛋白、IgG、IgM成正相关(r=0.467、0.534、0.516、0.418,P<0.05),与葡萄糖成负相关(r=- 0.421,P<0.05).结论:脑脊液IGF-Ⅰ显著增高是化脓性脑膜炎的特征之一,影响脑脊液中蛋白质和葡萄糖的代谢,可以作为病毒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辅助鉴别指标.
作者:张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