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反应前瞻性调查

马福宝;孙晓冬;应颖;丁筱竹;徐文忠;余录根;李燕婷;赵莉莉;刁连东;蔡光辉;谢广中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一般反应, 异常反应, 过敏反应, 前瞻性调查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反应,在江苏省和上海市对182406接种人次进行了前瞻性调查.结果显示,乙脑灭活疫苗的一般接种反应发生率为3.6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0.96/10万~23.01/10万;主要临床表现以全身性过敏性皮疹反应为主;大年龄组的接种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年龄组,有过敏史的对象接种易引发严重的接种反应.因此,要改善乙脑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反应状况,除了应提高疫苗的质量外,在实施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执行卫生部1998年颁发的乙脑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程序,以减少该疫苗的免疫接种反应.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计划免疫建卡率的因素及对策

    儿童建卡率的高低影响着计划免疫工作的质量,而建卡率是当前农村地区计划免疫工作的突出问题.

    作者:邢敏;赵恒军;元明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北京市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为了解在北京市居住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的水平,在1998年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346名在北京市居住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结果显示,保护率44.22%,抗体阳性破伤风抗毒素(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096 IU/ml.北京户籍119人,保护率66.39%,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100 IU/ml;外省户籍227人,保护率32.60%,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092 IU/ml.经统计学分析,不同户籍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保护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阳性TAT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北京户籍各年龄组之间破伤风抗体保护率、阳性TAT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外省户籍各年龄组之间保护率、阳性TAT平均含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作者:王凌云;陈丽娟;徐述湘;和京果;赵勇;李艳丽;刘树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快速调查法在常规免疫状况调查中的应用

    在计划免疫工作中,掌握辖区内各种疫苗的接种情况是评估计划免疫工作进展的重要手段.正安县于1997年开始用快速调查法对19个乡(镇,下同)进行了常规免疫督导,现以1998年督导结果为例将有关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丁明新;万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预防和控制策略探讨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不同血清型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均有病例报告.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其病情重,病死率高,在我国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性较大的一种重要急性传染病.本文依据我国HFRS疫情、主要防制措施--防鼠灭鼠和HFRS疫苗预防接种的研究结果,探讨我国HFRS预防和控制策略.

    作者:阮玉华;张兴录;王克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两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基础免疫的血清抗体观察

    为考察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在新沂市和邳州市分别对141名和99名无乙脑疫苗接种史的12~24月龄儿童,分别用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在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采血用反向被动凝集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141名经减毒活疫苗免疫的儿童,抗体阳性率由免疫前的22.70%上升至免疫后的87.23%,GMT由1∶12.60上升为1∶46.13;99名用灭活疫苗初免2针的儿童,抗体阳性率由13.13%上升至67.68%,GMT由1∶11.83上升至1∶22.53.对免疫前抗体阴性的儿童,分别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3.49%和62.79%.两种疫苗的安全性均好,接种后仅17人(0.07%)有轻度发热,11人(0.04%)出现局部红肿.而减毒活疫苗出现反应的人数又少于灭活疫苗.本次观察表明,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明显高于灭活疫苗,安全性好,接种次数少,适宜于推广使用.

    作者:白智泳;赵广法;刘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1999年全国儿童计划免疫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国儿童计划免疫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的现状,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采用组群抽样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四种疫苗的接种率是:卡介苗97.2%,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3剂全程)92.0%,百白破混合制剂(3针全程)92.7%,麻疹疫苗93.0%;四种疫苗全程免疫覆盖率平均为85.3%;计划免疫保偿率为46.0%.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率全国平均为70.7%,12月龄内3针全程接种率平均为63.5%;全国接种点提供乙肝疫苗免疫服务的占85.4%.向儿童家长的调查表明,影响四种疫苗接种的原因是:(1)不知道要接种;(2)时间不合适;(3)本地无户口;(4)计划外生育.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的原因是:(1)本地不提供服务;(2)不知道要接种;(3)收费太贵.本次调查也证实,我国计划免疫工作薄弱之处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边远地区和山区;人群主要是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的儿童.今后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应加强对这些地区和这些特殊人群的宣传教育,探讨为当地居民乐于接受的方法和形式来提高居民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和要求,既有利于减轻计划免疫服务方的工作负担,又有利于提高计划免疫服务的质量.

    作者: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珠海市12~23月龄儿童四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

    珠海市1999年对12~23月龄儿童进行了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麻疹疫苗(MV)接种率调查,现简报如下.

    作者:朱武杰;黄渝扬;柯建厚;许养娇;徐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提纯灭活疫苗人体反应观察

    溧水县于1999年首次使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提纯灭活疫苗,为观察其人体反应,于1999年4月我们在城镇计划免疫门诊随机抽取接种对象进行了观察.

    作者:余录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难度成因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与日俱增.这些人居无定所,难以管理,流动儿童常常不能得到及时的免疫接种,从而影响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被视为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一大难点.现根据多年的实践,就其难度成因与对策谈一些体会.

    作者:任西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沧州市1999年麻疹疫情专报系统流行病学分析

    根据<河北省控制麻疹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沧州市于1999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了麻疹疫情专报系统.经过一年来的运作,该专报系统在麻疹监测的灵敏性和报病及时性较往年有了明显提高,现分述如下.

    作者:高志华;钟海林;李顺利;王万鹏;董伟;殷光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荷兰1999年4月~2000年1月的麻疹暴发

    1999年6月21日,在荷兰一所宗教办小学的390名学生中,报告发生了5例麻疹.这一教派的人们通常不接受预防接种.市政卫生机构(MHSs)在入学儿童中调查,发现了160例麻疹疑似病例.截止2000年2月4日,35个MHSs共报告了包括3名与麻疹相关的死亡病例在内的2 961例麻疹病例,表明在荷兰未免疫的人群中,麻疹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三种细胞用于脊髓灰质炎病原监测的比较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推荐的L20B细胞整合了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受体基因而对PV敏感,有助于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而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则要通过Hep-2和RD细胞检出.1999年我们采用L20B、Hep-2和RD三种细胞同时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比较三种细胞对不同肠道病毒(EV)的敏感性.

    作者:田宏;罗云秋;孟昭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麻疹血凝抑制试验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为了解决麻疹血凝抑制(HI)试验中猴红细胞的保存与人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物质吸收的难点,推广麻疹HI试验方法,研制了麻疹HI试验试剂盒,并用该试剂盒与经典HI试验方法平行检测353份待检血清,结果有322份血清两法检测的效价完全一致(91.2%),其余31份两法检测效价的差异为±2倍,即在HI试验允许误差范围内.两法检测效价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且试剂盒不必用猴红细胞去吸收血清中的非特异性凝集物质,还可在4℃保存4个月以上.该试剂盒的研制与使用,可大大方便与促进麻疹血清流行病学工作的开展.

    作者:卢亦愚;徐宝祥;严菊英;姜晓路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反应前瞻性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反应,在江苏省和上海市对182406接种人次进行了前瞻性调查.结果显示,乙脑灭活疫苗的一般接种反应发生率为3.6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0.96/10万~23.01/10万;主要临床表现以全身性过敏性皮疹反应为主;大年龄组的接种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年龄组,有过敏史的对象接种易引发严重的接种反应.因此,要改善乙脑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反应状况,除了应提高疫苗的质量外,在实施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执行卫生部1998年颁发的乙脑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程序,以减少该疫苗的免疫接种反应.

    作者:马福宝;孙晓冬;应颖;丁筱竹;徐文忠;余录根;李燕婷;赵莉莉;刁连东;蔡光辉;谢广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免疫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儿童.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全身发热,并有延及各种腺组织且累及各种脏器的倾向.

    作者:马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西藏自治区1999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效价抽样检测分析

    为了解西藏自治区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和麻疹疫苗(MV)经贮运到接种现场的滴度,1999年我们对自治区、地区(市,下同)、县(市、区,下同)、乡(镇,下同)、村级贮存和接种现场使用的34份疫苗进行了抽样检测,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作者:雄辉;格桑卓玛;德央;陈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海口市流动儿童分布及其免疫现状调查

    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是近年来我市计划免疫工作突出的难点.为了解我市流动儿童的分布情况及其免疫接种现状,以便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现将1998年我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调查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克柠;梁毅航;邝继琰;黄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监测分析

    河北省1997~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肠道病毒监测结果显示,分离到的47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经型内特征鉴定均为疫苗病毒;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80株,占AFP病例病毒分离数的63%.在明确型别的毒株中,有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Cox.)A组1个型别;Cox.B组的5个型,以Cox.B1常见;有埃柯病毒(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的10个型别,ECHO15型在3年中都有分离.NPEV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人群,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占77.5%,2岁以内的占56.3%.

    作者:张振国;宋慧军;郭( );张晓晔;陈玫;孙印旗;张玉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黑龙江省婴幼儿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多糖抗体水平监测

    为了解黑龙江省婴幼儿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Hib)的感染状况,对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鸡西、牡丹江6个市的0~48月龄婴幼儿共300份血清,用放射免疫方法进行了流感嗜血杆菌多糖(Hib-PRP)抗体水平的监测.结果显示:该人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2.00%,其中男性为36.94%,女性为47.55%;Hib-PRP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0.18μg/ml.Hib-PRP抗体的年龄别分布是:出生后抗体稍高,4~6月龄降至低,8月龄后抗体阳性率和GMT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按城市分,Hib-PRP抗体阳性率和GMT高的是哈尔滨,其次为大庆、鸡西、牡丹江,低的是齐齐哈尔、佳木斯.按采样地可分为医院组、城镇组和农村组,婴幼儿Hib-PRP抗体水平以医院组的明显高于城镇组,城镇组明显高于农村组.

    作者:苏华;王华庆;郑仁淑;许世光;刘英华;姜文海;崔智多;邹怡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观察

    为了解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ACT-Hib,简称Hib疫苗)的安全性,特选定上海市长宁区两个街道的150名2月龄婴儿接种Hib疫苗和百白破联合制剂(DPT),观察其安全性.

    作者:孙晓冬;茅露萍;倪莹菁;李燕婷;胡家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主管:中国计划免疫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