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江
形神兼养理论是中医养生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经>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试从辨证的形神一体观和具体的形神兼养大法两个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全面的探讨和总结,使之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并阐述了它的现实意义.为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为现代心身医学的建立和养生保健提供宝贵经验和理论指导.
作者:贺松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温病学是中医学的经典理论学科之一,从此学说的诞生就一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温病学也是中医学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根据目前温病学教学实际,温病课的教学也亟待改革,但温病学教学改革的实质应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置等综合性改革,尤其应从根本即教材上动手.绝非是把<温病学>的编次、标题的重新安排和证型的来回搬动;更不应是争论其是基础课还是临床课;应设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基于以上,笔者对温病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作者:李海波;王瑞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把中医的针刺、熨疗、温热、按摩、中药透入与现代医学的离子透入、透热疗法和电刺激等理疗方法融为一体,集中于一个治疗探头上,用于身体局部可同时体现出多种治疗方法.在时间上,空间上彼此相互协同,增强作用,其疗效远远超过其中任一单一疗法的疗效.
作者:刘凡;陈学惠;张联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前,关于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多有报道,但研究多侧重于将中药作为一种治疗药物,观察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而关于中药抗原性对实验的影响鲜有提及.为此,从理论免疫学角度探讨了中药的抗原性在免疫实验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并提出,在观察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过程中,其抗原性所造成的影响应当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方案.
作者:李建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内经>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观察和归纳出人生各年龄段的一些约数,对认识整个生命过程,各年龄段的脏腑气血变化,养生防病,辨证用药等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试分析如下.
作者:徐成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21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社会活动的信息化和信息活动的社会化使中医药信息用户的情报教育需求明显增强.与10年前相比,文献检索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无论是医药信息人员,还是医药科技人员,都面临更高层次的情报教育需求.
作者:张海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于1998年3月-2000年3月用痤疮粉外涂,治疗寻常痤疮15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牟桂花;孙文(日见);贾晓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补中益气汤,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用,主治脾胃气虚和气虚下陷所致的诸多疾病,临床上用之得当,每获捷效.用此方治愈便秘、眩晕、血精、胎漏等不同疾病数例,盖方虽同,运用之妙,唯在辨证.
作者:赵苍;王华云;刑作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21世纪是生物研究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适应下世纪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学生必须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此,本院对1999年硕士研究生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初步尝试,现谈谈教学体会.
作者:赵金茹;林庶茹;夏淑杰;才丽平;李秋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妇人以血为本,血化生、统摄于脾而藏受于肝,若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常可引起月经不调.若郁久化火,热伤冲任,则可出现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行吐衄、崩漏等证.逍遥散是临床调和肝脾的常用方剂,在妇科病中应用极为广泛,加上丹皮、山栀即为丹栀逍遥散,能疏肝养血、解郁清热,适合于肝郁血虚、郁久化热之证,临床若能悉心辨治,运用于与月经有关疾病的治疗,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就笔者临床应用丹栀逍遥散的部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芳;郑慧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再发性呕吐是儿科常见的病证,从痰饮论治本病,探讨本病反复发作的特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减少本病的发作次数,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
作者:任国珍;卢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医内科所指郁证类疾病,主要是因神情拂郁导致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的郁证.多与心神情志有关,涉及心、脾、肝、胆等脏腑.患者多有情志不舒的病史或个性心理特征,病情常随着情绪的改变而进退.部分患者可合并器质性病变,其特点是临床症状与病情程度不相符.由于本病查体常无形质异常,且患者又多不愿主动展现其心理特征,这给准确地辨证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先师萧珙教授,毕生致力于四诊研究,多有建树.在内科杂证诊治中,独创郁证的望诊法,望眼皮颤动.笔者随师侍诊多年,对此望诊法颇有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鲁扬;李光华;赵玉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采用自拟方糖尿康汤治疗Ⅱ型糖尿病268例,治愈率86.9%,总有效率100%.提示本病由于先天不足或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使肺脾肾等脏阳气虚损为其之本,以益气健脾运化水湿、补肾固津之法,以达温运其阳疗其病之目的.
作者:尤学文;陈炜;郭永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4-2000年,笔者自拟升白汤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玲;刘志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观察偏痛散(自拟方)塞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4例的疗效.通过脑阻抗血流图(REG)进行治疗前后的观察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对无先兆型和先兆型血管神经性头痛均有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3.3%,REG的流入时间、波幅、转折高比值、重搏波、波型及幅波差均见明显的变化.结论:偏痛散鼻腔给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可望成为替代全身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邱祖萍;庄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前中医院校教材,如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内科学等,在论述阴虚治疗时,均提出阴虚应滋阴清热,笔者通过阅读其它医学书籍及所学之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提出不同看法.
作者:姜哲浩;张海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在教学与临床带教过程中感到,一些毕业实习生对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技能操作不规范,应用不自如,从而影响疾病与证候的诊断和治疗.对此,如何提高中医四诊操作技能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任课带教老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除理论知识传授外,不少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有待教师亲自示范.学生动手练习,经过临床再实践才能逐渐掌握.现就笔者体会略陈管见,并请教于同仁.
作者:戴永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发展的实践确实证明着这样一个真理: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尤其在今天这个世纪交接之际,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涛声里,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角逐中,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更成为国力竞争中一个沉重的砝码.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高校莘莘学子们,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成为创新人才呢.
作者:文世方;刘海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张锡纯一生善治伤寒、温病与各类急证,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尤精于热病的善后调理,究其辨证立法的本质内涵而言,仍不离辨证施治的主旨.所论调理措施主要有药物调理、饮食调理、精神调理3个方面.
作者:汪自源;徐良生;陈松;徐重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变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缩窄而发病.中医认为,哮喘是痰饮久伏、触遇诱因而发,痰阻气道、宣降失常而为病.中药穴位敷贴,通过穴位皮肤吸收而达到化痰、降气、平喘作用.疗效肯定、简便易行,不良反应少等.现就近10年来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翁惠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