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李红香;贺尊丽

关键词:骨科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摘要:目的:浅析骨科护理安全隐患,探讨相应的有效对策,以便更好的避免和减少护理隐患.方法:分析我院骨科常见的护理安全,由此分析而整理出其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有效地维护了护理安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全面评估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给予预防性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是临床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66例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6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近4年来收治的66例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病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总结得出护理措施.结果:采取对症护理和心理护理,经过医护共同努力,大部分患者能在短期内症状缓解或消失.

    作者:石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5年9月~2012年1月,应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单节段或双节段内固定治疗Denis分类不稳定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9例,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2岁.骨折部位:T12 5例,L1 20例,L2 8例,T12合并L1 6例,骨折Denis分类:A型18例,B型15例,E型6例.32例伴脊髓神经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7例,D级13例.经胸入路11例,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28例;19例行单节段固定,20例行双节段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固定平均手术时间为150±60min,出血量平均502±80ml;双节段固定平均手术时间为280±82min,出血量平均920±115ml.胸腔引流时间3~5d,平均3.4d.伤口均一期愈合.单节段组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5.7°±3.2°(1.9°~10.8°),平均矫正率为(64.3)%.双节段组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4.7°±2.2°(2.3°~11.4°),平均矫正率为(67.8)%.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均获得良好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神经功能有1级以上改善.结论:前路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减压彻底,使用Antares脊柱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固定牢靠.

    作者:王勇平;汪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的护理

    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失代偿期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由于腹内压的升高影响静脉回流导致内脏器官功能下降,机体抵抗力降低[1].一些患者经常规的限水限钠和利尿治疗效果欠佳而形成顽固性腹水.同时腹水极易并发感染及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和死亡.

    作者:阳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24例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我院行腹腔镜治疗24例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阑尾炎5例,化脓性阑尾炎9例,慢性阑尾炎10例.结果:2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55min,平均45min;住院时间3-6天,平均4天;没有出现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治疗阑尾炎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黄华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宫颈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2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在手术前要做好准备,给予患者心理指导和健康知识介绍,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地交流,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减轻患者手术前的压力,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指导,排除患者的顾虑,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身体和心理都早日康复.结果:52例患者中,1例肩部酸痛,1例发生尿潴留并发症,2例发生腹腔内出血,均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达到治愈,其他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围手术期的悉心护理对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有积极的帮助,医护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方法,提高宫颈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作者:龚艳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度胎盘早剥20例的护理

    总结20例胎盘早剥的护理.强化高危妊娠的管理,重视有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的孕妇:严密观察病情,重视不典型症状,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迹象,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母婴死亡率,本组20例患者11例发生子宫胎盘卒中,9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因发现、处理及时,均痊愈出院.

    作者:刘德华;曹成铁;张艳萍;潘淑梅;宫雪;符玉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增服曲美他嗪)和对照组(未服用曲美他嗪),两组患者分别在用药前以及在用药12周后对其进行检查,并评价患者心肌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与治疗前以及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心肌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振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6例卵巢囊肿蒂扭转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我院妇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16例,作为治疗组.同时回顾我院采用保守治疗的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首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推广、健康教育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期,减少疾病复发率、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但在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健康教育必须贯穿患者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否则实施计划就不能实现.1 对慢性病人健康教育患者因患病多年,大部分人出于自身经济状况考虑,到处打听老中医名号、广告等传言,试图找到一种既经济又便捷的治疗方法,不考虑游医有无医学常识和有无执业许可证,结果花钱不少,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健康意识淡漠,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维护自身健康的知识.

    作者:查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开展集中式管理的体会

    目的:实行供应室的集中式管理,将医院所有需要消毒、灭菌的器械和用物统一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处理.方法:各种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所有程序,均由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来完成,形成有效且规范的回收、清点、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下送等循环流程系统.结论:确保物品、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避免环境污染以及器械清洗、包装的不规范和资源浪费等弊端;加强对医疗器械质量的监控管理,减少污染源传播、扩散,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化作业流程,减少设备投入和人员编制,便于管理和质量控制,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管理措施.

    作者:陈先慧;苏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的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与MRI对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traumaticlipohemarthrosis,TLH)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TLH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表现.结果:23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提示膝关节骨折21例;13例行CT检查,12例可见脂-液分层改变;18例行MRI检查,均可见脂-液分层征象,并考虑隐性骨折1例.结论:X线平片对积脂血症的诊断意义不大.CT及MRI均能清晰显示TLH,脂液分层这一特征表现,MRI对显示脂肪更敏感、对隐性骨折的诊断意义更大.

    作者:王新辉;孙丽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伤性胰腺损伤一例报告

    胰腺损伤约占腹部损伤的1%-2%,病死率高达20%左右,近来由于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伤害事件的增多,外伤所致的胰腺损伤呈上升趋势.又由于胰腺的解剖特别,诊断上尚存困难,治疗观点也不完全统一.现将我院救治外伤性胰腺损伤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刚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间1132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服药时问、既往消化道病史、吸烟史及是否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情况.结果:年龄>70岁、服药时问>3个月、联合应用肠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既往曾患上消化道疾病病史是导致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同时辅以质子泵抑制剂后明显降低出血发生率(P<0.05).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服药时问、消化道病史有关.同时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明显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惠明;丁永年;严金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肛肠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肛肠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肛肠患者75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8例和常规护理组37例,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患者满意度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在对于缩短肛肠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蔚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羟乙基淀粉在腰麻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容量治疗对腰麻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剖宫产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前30分钟从外周静脉按10ml/kg液体量分别注入130/0.4羟乙基淀粉(Ⅰ组)和复方氯化钠(Ⅱ组).然后实施重比重布比卡因7.5mg-12mg腰麻.于输液前(T0),输液后(T1),腰麻后1min(T2),5min(T3)和10min(T4)记录BP、HR、SPO2、ECG.结果 两组产妇T1时SBP和DBP都有所提高,在T2-T4时都有所下降.但Ⅱ组下降较Ⅰ组更显著(P<0.05).结论:腰麻前输入10ml/kg130/0.4羟乙基淀粉较复方氯化钠能更有效地扩充剖宫产产妇血容量,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作者:蒋俊丽;念艳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63例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的方法与体会.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6月的63例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63例甲状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一个月后对病人进行分析调查,其中3例病人出现短期的手足抽搐现象,其他病症治愈情况良好没有出现声音低调、嘶哑和复发的现象.结论:治疗甲状腺的有效手段是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手术中细致认真,这将会大大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及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苏鉴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1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1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微波的高热效应,使蛋白凝固原理治疗慢性宫颈炎,治愈138例,有效12例,痊愈率92.00%,总有效率100.00%.结论:采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物理方法,是一种患者无痛苦,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止血效果好,见效快,有效率高的理想方法.

    作者:刘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会阴裂伤及侧切对产妇舒适度改变的护理措施

    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减轻会阴裂伤及侧切缝合后患者的不适感.方法:总结我科针对会阴裂伤及侧切缝合术后的患者护理措施,以期不断提高会阴裂伤及侧切缝合后患者的舒适度.结果:通过产前、产后健康教育,产前组织病人及家属听讲座,看幻灯片,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压力,使病人勇敢面对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对于会阴裂伤及侧切缝合后的病人做好产后的会阴护理,使病人尽快恢复健康.讨论: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患者建立分娩信心,增加产程中的依从性,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伤口愈合,产后早日恢复健康等.

    作者:马丽娟;沈秀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对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如阿莫西林、吗叮啉、奥美拉唑、克林霉素等纯西医药物治疗;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采用纯西医药物的基础上添加溃疡散等中药制剂.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利用胃镜检查来评估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67%;并且实验组患者体内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率为93.33%,远远地高于对照组患者体内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率81.67%,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比单纯的西医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我们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徐理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两种头皮静脉拔针方法对小儿疼痛的研究

    目的:改进拔针技术,保护小儿头皮静脉,减少局部不良反应,提高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率,保证输液质量,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家长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取50例留观患儿前后两次头皮静脉输液,形成自身对照,即改良组和对照组.结果:将所得数据进行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两种拔针方法对患儿疼痛有差异,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有差异,患儿疼痛减轻,局部不良反应减少.结论:改良拔针技术由于拔针时气氛好,动作轻,并采用拇腹部按压、护患合作,患儿拔针时疼痛减轻,局部不良反应少.患儿及家长对拔针技术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有效地保证了患儿治疗地顺利进行,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章建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