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配合中频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何向阳

关键词:电针, 中频, 肩周炎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频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电针、中频治疗.结果:痊愈40例(65.57%),显效12例(19.67%),好转8例(13.11%),无效1例(1.67%),总有效率98.36%.结论:电针配合中频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头盆不称判断方法浅析

    目的:对孕妇头盆不称情况进行判断,研究其可能的基本方法.方法:采用阴道检查和B超检查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孕妇进行初步检查,并探究其发病的基本原因.结果:决定孕妇分娩是否顺利的主要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四者协调又无常可顺利经阴道分娩.结论:头盆不称是引起难产的常见也是首要的原因,难产时如果处理不妥当,将给母婴带来严重危害.

    作者:战亚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治疗影响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中进行颈肩腰腿痛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位进行健康教育,做好详细记录同时与进行健康教育前的相关症状以及对治疗的依从度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前我院接受治疗的80位颈肩腰腿痛患者对于医院的综合治疗依从率极低,甚至还出现了极度的不配合现象[1],很难有效展开治疗,但是通过健康教育在治疗的展开过程中极大地改善的患者长期存在的不配合状态,有效的改善了长期存在的医患紧张关系.结论:对颈肩腰腿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的引导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态[2],提高了治疗中的配合程度,具有积极地影响意义.

    作者:李菊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事故后的心理干预

    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差错及护理事故后的心理干预,方法:接受事件已经发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首先把危害降低到小,用积极豁达的心态看待和处理此事.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使当事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放下包袱,摒弃抱怨,避免危害扩大或延续.

    作者:盛秀清;王亚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前路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引起周围与软组织的继发改变,造成颈椎管前路狭窄,压迫颈脊髓,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的方法[1].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及内固定器械的改进,颈椎前路手术的开展越来越趋于合理,特别是近几年来,CT、MRI的引进及内固定材料的改进,使得颈椎前路手术的适应症逐渐扩大[2].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9年8月~2011年5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3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张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室谵妄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

    谵妄也称急性意识障碍,是伴有注意力、感受、思维、记忆、精神运动和睡眠周期障碍的短暂性器质性脑综合证[1].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重症监护病房中谵妄的发生率高达70%~87%[2].谵妄不仅会增加褥疮、肺部感染、跌伤和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而且能引发患者抑郁或自残[3].因此做好谵妄护理十分重要.目前谵妄患者的护理研究在我国还比较少,对谵妄护理知识掌握还不够,本文就谵妄的病因、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重症监护室内谵妄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帮助.

    作者:柳建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胃肠镜下电治疗胃结肠息肉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镜下电治疗胃结肠息肉的治疗效果和优势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到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内镜下检查的消化道息肉患者168例,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在内镜下行微波烧灼、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切电凝、粘膜下切除等多种不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68例患者,供发现345枚息肉,单一息肉(单发病灶)患者经过一次治疗就痊愈,多发息肉的患者一次多切除12枚.患者在手术中明显出血的患者1例,使用金属钛夹夹闭且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进行止血.术后肠道出血患者2例,1例患者乙状结肠息肉患者在术后病理检查可见核大的异形细胞疑为早期癌变,再行手术治疗,患者出现的轻度腹胀或者微疼在术后2~8h消失.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为发现复发患者.结论: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采用肠镜下合适的切除方法治疗胃结肠息肉,对于保证成功切除和预防烧伤、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

    作者:武崇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护理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患者预后较差.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是一种热凝固灭活肿瘤细胞的微创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对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肝癌及转移肝癌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相对安全,容易反复实施及并发症少,适应症等特点.

    作者:冯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剖宫产指征分析及降低剖宫产率对策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区2011年1-10月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对本区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166例本地户口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从1月份的82%降至10月份的52%,尤其是2011年6月开展分娩镇痛后,剖宫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通过新技术的开展、产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及行政干预,本地区的剖宫产率有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开展分娩镇痛后,剖宫产率显著下降,有效控制了无指征剖宫产,基本杜绝了社会因素剖宫产.

    作者:王东红;陈善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羟乙基淀粉在腰麻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容量治疗对腰麻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剖宫产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前30分钟从外周静脉按10ml/kg液体量分别注入130/0.4羟乙基淀粉(Ⅰ组)和复方氯化钠(Ⅱ组).然后实施重比重布比卡因7.5mg-12mg腰麻.于输液前(T0),输液后(T1),腰麻后1min(T2),5min(T3)和10min(T4)记录BP、HR、SPO2、ECG.结果 两组产妇T1时SBP和DBP都有所提高,在T2-T4时都有所下降.但Ⅱ组下降较Ⅰ组更显著(P<0.05).结论:腰麻前输入10ml/kg130/0.4羟乙基淀粉较复方氯化钠能更有效地扩充剖宫产产妇血容量,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作者:蒋俊丽;念艳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发生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发生不良事件原因.方法:总结132例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经验.结果:减少PICC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危险因素,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结论:PICC置管的普及为肿瘤患者治疗提供了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但不良事件也随之增多,加强PICC导管的维护与健康宣教,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也是肿瘤患者治疗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作者:张华平;梅重菊;窦维怡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外科护理问题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以了解老年护理的要点,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分析普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后存在的问题,根据老年疾病的特点、普外科患者自身的特点,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结果:良好的护理能使老年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心理状态,使老年手术患者以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达到佳的治疗.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实施人文关怀、更新服务理念,可显著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作者:杨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53例感染科住院患者抗-HCV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感染科住院患者抗-HCV检测结果,为丙肝的预防提供科学的指导,进一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反应吸附,试验(ELISA)对53例感染科住院患者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进检测.结果:53例感染科住院患者住院患者中,抗-HCV总阳性人数4例,男女性别间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丙肝病毒抗体筛查,可以对丙肝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作者:喻慧铭;孙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茴三硫合用思连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茴三硫合用思连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31例诊断明确的FD病人停用一切药物,给予口服茴三硫以及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疗程2周.观察患者FD症状改善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茴三硫合用思连康可作为治疗FD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药熏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近况

    简要介绍了近5年来国内中药熏洗在促进肛瘘创面愈合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作者:黄艺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一次性浅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一次性浅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临床82例患者采用一次性浅静脉留置针实施静脉化疗的应用,一针穿刺成功77例,二针穿刺成功4例,1例穿刺失败.其中发生顺铂渗漏1例,渗漏率1.2%,是病人上厕所后渗出,经冰敷6h后局部无不适.静脉炎3例,发生率为3.6%.,经外敷土豆片及50%硫酸镁湿敷后症状均缓解.结论:临床上运用静脉留置针可保护血管,减少穿刺疼痛,减轻了病人病痛,提高了工作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融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5.21±13.86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2.64±53.35min,观察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

    作者:梁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隐性遗传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并发先天性皮肤缺损及左眼角膜发育不良1例

    患儿,男,出生5小时,生后口腔、双手及双足出现水疱血疱及皮肤缺损5小时于2011年12月11日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孕41+2W,剖腹产出生,无产伤窒息史,无发绀,哭声宏亮,羊水Ⅲ°污染.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体重2.65k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肺部呼吸音清,无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 cm,质软,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全身表皮极易擦脱,以前额明显,口腔黏膜、舌黏膜大片破损,破损面呈鲜红色,并见多个松弛水疱、血疱;双手双足水肿明显,散在松弛薄壁水疱、血疱及糜烂,约1~3 cm2 大,疱液清,呈类圆形,尼氏征阳性;左足背及跖面皮肤剥脱呈鲜红色糜烂面,如烫伤状.

    作者:刘志新;陈小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发脑积水病人的手术方式及效果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发脑积水病人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本实验选取在2005年8月份到2011年10月份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发脑积水患者56例为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8例观察组(脑内血肿清除联合沟通脑室引流脑脊液治疗组)和28例对照组(单纯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头颅CT检查,观察组患者显示脑内血肿已彻底清除,脑积水缓解;对照组12例患者CT显示扩张脑室术后较术前变小,并显示3、4脑室有部分畅通、脑积水缓解;另16例患者脑积水程度CT显示术前术后无变化,同时显示3、4脑室仍闭塞,经行脑室外引流术后脑积水方得到缓解.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3个月的随访,按ADL分级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脑内血肿清除联合沟通脑室引流脑脊液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发脑积水患者,可以取得脑内血肿清除彻底、有效缓解脑积水并能防止继发脑积水的治疗效果,并可以减少创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

    作者:罗东;何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亚甲蓝与利多卡因混合剂改善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亚甲蓝与利多卡因混合剂改善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因患混合痔入我院,需行外剥内扎术的患者,按术后是否注射亚甲蓝与利多卡因混合剂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注射亚甲蓝与利多卡因混合剂,对照组患者术后仅注射利多卡因.评价两组患者术后2小时及术后6小时的疼痛指数.结果:术后2小时,两组患者疼痛指数无明显差别;术后6小时,观察组患者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亚甲蓝与利多卡因混合剂能够改善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

    作者:周立宇;刘军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实习生心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在做好理论和实践带教的同时,了解临床实习生的心理需求,探讨其解决方法,增强实习生的工作自信心,归属感,使其发挥主人翁精神,方向明确,以提高带教质量,加强职业认同,更好地为护理事业储备人才.

    作者:罗海萍;章灵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