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光;肖莉;朱明;曲恒春;聂莹雪;姜新;李绍英;张朝东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38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和35例非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胆囊内胆汁,对其胆红素、胆汁脂类、钙离子进行检测。结果: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胆汁的非结合性胆红素、钙离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总胆汁酸、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胆汁成分改变与胆石症发病率增高有密切关系。
作者:刘小方;郭仁宣;田雨霖;郭克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颅内转移性黑色瘤罕见,我院于2000年3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8岁。突发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2个月,视物双影,面部感觉异常一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查体:视物双影,视野无缺损,眼球各方向运动不受限。眉弓以上面部感觉麻木,右侧听力障碍,伸舌右偏。辅助检查:头CT未见明显异常。头MRI示(如图1):斜坡背侧长条形占位病变,边缘规则,病灶上段呈长T1WI,T2WI信号,中下段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桥脑内可见小片状稍长信号。初步诊断:斜坡占位病,表皮样囊肿可能性大。术中见斜坡硬膜内褐色肿物,质韧,供血不甚丰富。显微镜下将MRI所示肿物中下段分块钳除。病理证实为:黑色素性黑色素细胞瘤。术后追问病史,患者半年前曾行左上肢内侧黑色痣切除术, 现又生长至黄豆大小, 其皮下深层可触及鸡卵大小肿物,质硬、界清,无压痛。且于左胸、左臂、左趾皮肤有小钮扣大小黑色病变,略隆起, 同时伴有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继以腹部彩超显示:肝、脾、腹腔有1.81 cm×1.82 cm~3.42 cm×2.96 cm不同大小多发实质性转移灶。临床确诊为皮肤黑色素瘤全身转移。
作者:刘赫;关俊宏;王成林;朱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应用细胞学方法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s, IP),癌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涂片瑞-姬染色行细胞学检查分析。大部分病例同时做近红外线扫描、B超、乳腺X线检查。结果:IP 128例中,15例发生癌变,占11.7%,均有手术及病理证实,癌变是在IP基础上细胞形态发生了癌细胞样改变。癌变平均年龄48.1岁,血性溢液为主,占73.3%(11/15)。结论:乳头状瘤是乳腺癌的前期病变。故女性年龄超过45岁,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具有血性溢液者,应考虑癌性的发展。
作者:吴晓芝;张振华;吴广平;黄秀霞;阎佩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放射菌素D对移植血管中C-myc基因表达及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应用不同剂量放射菌素D(0.015,0.15 mg/kg),对照组仅做血管移植。分别于术后2 h及1周切取移植静脉,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myc mRNA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内膜厚度。结果:高剂量组C-myc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6.5%,12.5%;P<0.01),移植血管内膜增殖受到明显抑制(18.7,28.5 μm;P<0.01)。结论:大剂量应用放射菌素D可以抑制C-myc mRNA表达,从而抑制移植血管内膜增殖。早期应答基因C-myc表达在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强;王新文;刁彦鹏;辛世杰;王斌;段志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生率为5/10~10/10万人[1,2]。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案,但30%的患者可能复发[3~5]。对这些患者有指征行手术治疗。既往以标准开胸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虽然疗效确切,但损伤较大,病人心理负担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和经腋下小切口开胸术为目前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两种微创性手术,但各有缺点。从1995年4月-1999年10月,我们应用胸腔镜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良赟;张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式断层核素时相分析对预激综合征的旁道定位及对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对66例准备行射频消融术的预激综合征病人和55例正常人进行平面和新式断层核素时相分析,并对30例术后病人进行复查。用平面和断层时相分析对预激综合征病人进行旁道定位,并分别同射频消融术所证实的旁道定位与心电图的旁道定位对比。结果:左、右侧旁道预激综合征的平均相角程同正常组相比增加 ,且均有显著差异。平面、断层核素时相分析与心电图的旁道定位准确率分别为 83.3%、 93.9%、 79.0 %。预激综合征病人术后的平均相角程小于术前,同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P < 0.01 )。结论:核素时相分析可作为预激综合征辅助旁道定位手段。此外,核素时相分析尚可用于射频消融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牛铁生;韩春起;罗锡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40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44.0%、10.0%,各组间比较P<0 .01;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在CINⅠ、Ⅱ、Ⅲ各级病变中分别为 22.2%、37.5%、75.0%,CINⅠ、Ⅱ与CINⅢ间比较P<0 .01。结论::端粒酶活化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有关,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
作者:沈文静;李秀芬;姚嘉斐;任舒月;卢丹;杜俊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IL-6)在胆管癌疾病中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胆管良性疾病患者,25例胆管癌患者,20例健康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血清IL-6的水平变化。结果:25例胆管癌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胆管良性疾病及健康者(P<0.05),胆管癌手术后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管癌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检测血清IL-6可做为诊断胆管癌重要指标。
作者:何贵金;杜怀林;夏振龙;戴显伟;宋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神经内科重症脑血管病人,多数起病急且凶险,病情变化快,颅内压高,常多次输入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自从1997年1月静脉套管针用于输液治疗后,针对神经内科输入甘露醇每日2~4次输液的病人,减轻了其反复穿刺的痛苦,又保护了病人的血管[1],也减轻了护士负担。此外,静脉套管针为双叉,可同时输入2组液体,方便及时准确地用药,更便于危重病人的抢救。近3年的临床应用,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应用静脉套管针输入甘露醇效果很好,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亚斌;刘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根据肺炎支原体(MP)P1蛋白基因限制性酶切图谱分类MP临床分离株,调查沈阳地区肺炎支原体流行情况。方法:多聚酶链反应扩增MP FH标准株和MP临床分离株的P1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ea III消化,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和FH标准株酶切图谱相同。结论:沈阳地区肺炎支原体分离株属于Ⅱ型。
作者:王桂珍;董占双;刘中顺;李保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纳米复合烤瓷、普通烤瓷和纯钛3种修复材料的细胞毒性,初步评价纳米复合烤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四唑盐比色试验(MTT assay)和材料浸渍液培养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法。结果:3种修复材料在试验中的吸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性均为0级;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未发现异常。结论:纳米复合烤瓷材料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口腔修复材料。
作者:韩雪;杨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及其代谢中的相关物质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性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变化。方法:应用改良的镀铜镉还原法测定NO-2/NO-3的含量,二硫双基苯甲酸(dithio-bis-nitrobenzoic acid, DTNB)法测定GSH的含量,黄嘌呤氧化法测定SOD的活性。取卵巢肿瘤组织共21例,其中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11例。每例均采用患者自身正常卵巢组织与肿瘤组织作比较。结果:在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自身正常卵巢组织与肿瘤组织的比较中,NO、GSH、SOD均无显著差异,在恶性肿瘤患者中GSH的含量及SOD的活性在以上两种组织中有显著差异(P<0.05)。在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中NO与GSH、NO与SOD、GSH与SOD均显著正相关。而肿瘤组织中NO与GSH、NO与SOD、GSH与SOD均无相关关系。结论: NO本身及其代谢中的相关物质可能与卵巢恶性肿瘤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晓宁;温放;郑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G )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intimal hyperplasia,IH )的作用。方法:建立移植静脉IH模型,在9例血管移植术中取正常人大隐静脉(human saphenous vein,HSV )行体外培养,培养液中施加不同浓度的FG。培养14 d后,应用组织学、5′-BrdU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内膜与中膜厚度、面积比,计数5′-BrdU阳性细胞比,观察不同浓度的FG 对IH的影响。结果:(1)FG浓度在2.5 mg/ml时:培养静脉片的内膜与中膜厚度比为0.387;内膜与中膜面积比为0.396;5′-BrdU阳性细胞比为0.544。(2)FG浓度在5.0 mg/ml时:其内膜与中膜厚度比为0.421;内膜与中膜面积比为0.382;5′-BrdU阳性细胞比为0.501。(3)二者与对照组( 不含FG )的内膜与中膜厚度比0.215;内膜与中膜面积比0.229;5′-BrdU阳性细胞比0.36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5 mg/ml和5.0 mg/ml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4)FG浓度在0.5 mg/ml时,上述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结论:高浓度的FG 对IH 有直接促进作用,提示血管移植术后局部高浓度FG可导致再狭窄和闭塞;低浓度的FG对IH无明显影响,提示临床上降纤治疗对再狭窄可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刁彦鹏;王丹蓉;薛静;王新文;辛世杰;张强;段志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测定结节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血气分析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细胞学,并就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究肺功能测定指标与BALF检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结节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18例,行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所有受试者均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检查。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节病组静息状态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P>0.05),单口呼吸法肺弥散功能(DLCO%)减低(P<0.05),并有小气道功能障碍,尤以FEF50% 减低明显(P<0.05)。(2)结节病患者BALF中淋巴细胞%明显增高(P<0.01),CD+4/CD+8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结节病患者DLCO%减低与BALF中淋巴细胞%增加及CD+4/CD+8比增加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67, P<0.01 和 r=-0.55, P<0.05),且小气道功能中FEF50% 减低与BALF中淋巴细胞%增加呈明显负相关(r=-0.54, P<0.05)。结论:肺弥散功能以及小气道功能的检查与BALF细胞学检测指标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结节病病情活动性判定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何晓琳;刘志;黄丽霞;李振华;于润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临床相关浓度异丙酚对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2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制成RBC悬液,分为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H2O2,100 mmol/L)损伤组及3个损伤加不同浓度(分别为25,50及75 μmol/L)异丙酚组,孵育后测定RBC悬液中K+、丙二醛(MDA)浓度和RBC溶血度。结果:孵育60 min,加异丙酚组K+浓度(0.16,0.14,0.14 mmol/L)、MDA浓度(5.66,5.57,6.20 nmol/L)和RBC溶血度(76.89%,59.84%,64.22%)与单纯损伤组(分别为0.26 mmol/L,9.19 nmol/L和100%)相比均显著降低,加异丙酚各组间及与空白对照组(0.10 mmol/L,4.13 nmol/L,52.73%)间无显著差别。结论: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对H2O2损伤RBC可抑制MDA生成,减少K+外流和降低溶血度,具有抗RBC过氧化损伤作用,但浓度依赖性不明显。
作者:沈洁;赵宏;李莉;秦振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硫酸镁(MgSO4)降低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急性疗效。方法: 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检测法观察恒速静滴MgSO4(2% MgSO4,40 mg/min)对8例慢性肺心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结果: 用药后30 min时,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体动脉平均压(mSAP)和体循环总阻力(TSVR)均明显下降(P均<0.05)。60 min时mPAP和PVR继续下降(分别下降13.37%和18.70%, P均<0.05),下降幅度与用药前mPAP(r=0.712, P<0.05)和用药前PVR(r=0.802, P<0.01)呈显著正相关,而mSAP和TSVR较30 min时均有所回升(60 min时分别降低8.15% 和7.43%)。用药后对肺动脉、体动脉血气和其它血流动力学指标无不良影响。结论: MgSO4有急性降低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作用,但对体动脉压亦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秋月;康健;李尔然;于润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外源性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否能够进入低温保存大鼠肝脏细胞内。方法: 采用大鼠肝脏持续低温机器灌流保存模型,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判定[α-32P]ATP是否进入细胞内。结果:灌流液中不加[α-32P]ATP的A组光镜照片显示大鼠肝细胞内外均未见特异性标记银粒显影,而灌流液中含37 MBq[α-32P]ATP的B组光镜照片显示大鼠肝细胞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α-32P]ATP自显影银粒分布,而肝窦及肝小叶中央静脉等血管内则几乎无黑色自显影银粒分布。结论:外源性ATP能够进入低温保存大鼠肝细胞内。
作者:谭晓冬;刘永锋;李益民;何三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影响肺癌术后预后的因素较多,如肿瘤的大小,外侵的程度,有无转移,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等。近年发现,术后胸腔严重感染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国内尚无详细的报道,兹将我院自1962年以来肺癌术后并发胸腔感染并得到随访的12例病人及2例失访病人的生存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卢敏;胡永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p73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标本中p7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73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阳性率为30.0%,对照组骨软骨瘤表达阳性率为20.0%,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73在骨巨细胞瘤Ⅰ~Ⅱ级组表达阳性率为17.9%,Ⅲ级组为58.3%,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73在Ⅲ级骨巨细胞瘤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其在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骨巨细胞瘤Jaffe分级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韩壮;王敏;吕刚;张学;姜彦多;孙传海;崔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心脏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大约为0.05%[1]。据统计,约75%~80%位于左房,10%~20%位于右房,5%~10%位于双房、左右心室或多心腔。1980年2月-1999年8月,我院共收治右房粘液瘤11例,均施行手术治疗。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强;阎德民;谷天祥;谷春久;肖德绵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