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峡
一、心肌梗死的预后及预后决定因子急性心肌梗死无论在欧美还是在日本,都位居心脏死的原因疾病的第一位.据2001年度日本人口动态统计,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的总患者数达911000人.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1990年对新生开始实行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育.基本理念是依据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的PBL教育,使其与日本医学教育相适应,转变成该学校特有的学习方法,并终实施.
作者:曲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什么是RNA干扰在生物细胞内,双股链RNA(dsRNA)可由RNA酶Ⅲ家族切酶(Dicer)切断分解为21~23bp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作者:神田逹郎;谷仁烨;朱丽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毒性肝炎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疾病,尤其在亚非各国的发病例数较多.本病是由来已久的病症,早在鉴定出病毒以前,临床上对它已经有所认识.1930年代,日本各地曾经多发黄疸,当时就将其称做流行性(传染性)肝炎的一种急性肝炎.
作者:岡本宏明;姚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HDV结构HDV基因组结构的特征有二:①共价闭环单链RNA,构成碱基的约70%作分子内配对,故作杆状结构(rod-like structure);②系负链RNA.上述前一特征即为亚病毒病原体(subviral pathogen: SVP)的特征,其中基因组为环状单链RNA的动物病毒只有HDV.
作者:小方则夫;谷仁烨;朱丽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HEV感染1997年,美国由猪分离出酷似人类HEV的病毒.其后,中国台湾、西班牙以及日本陆续分别由当地戊型肝炎患者分离出了HEV株和与之近缘的猪HEV株.实验证明,猪HEV能感染黑猩猩,而人HEV株可感染猪.又从养猪业者受染HEV具有高度危险性来看,提示HEV感染可能是以猪为宿主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
作者:高橋雅春;谷仁烨;朱丽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毒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贫血,以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无效造血危象(aplastic crisis,AC)为代表,以下是对它们的新认识.
作者:侯玲;徐晚枫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的对象当初本是小儿.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成年人病例亦见逐年增加,至2003年日本肝移植病例登记报告的初次移植患者2164例中占1037例,即约达半数.随着成年患者的增加,其接受对象中的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和肝癌比例自亦呈现增多.
作者:臼井正信;姚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上,拉米夫定展示了划时代的效果,大大改善了治疗面貌,但耐药株的出现却又构成了巨大问题.目前,对于耐拉米夫定HBV株也已开发出了并仍在继续研制有效的新代逆转录酶抑制剂.利巴韦林+干扰素联合治疗使丙型肝炎的治疗有效率提升,同时,以HCV丝氨酸蛋白酶和RNA多聚酶为靶位的新一代抗病毒药亦在研发之中.
作者:加藤直也;于会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前认为有效的丙型慢性肝炎治疗方案--PEG-IFN/利巴韦林(RBV)二联48周疗法已使显效率大为提高,然而在基因型1b株HCV高复制水平感染病例仍有半数以上呈现IFN抵抗性.因此,犹待积极开发抗HCV新药.
作者:姚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患者调查据近(2002年度)日本全国医疗机构患者资料[总例数推算法为:住院例数+门诊初诊例数+复诊例数×平均诊疗间隔×调整系数(6/7)],1996、1999和2002年分别在10月份测定的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疾病总例数的平均值为,病毒性肝炎39.9万,其中乙型占15.2%,丙型占81.4%,前者的72.0%与后者84.1%系慢性肝炎.另外,虽未作肝炎病毒记载但诊断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其他肝病(以上均不含酒精性)者分别有17.8万、11.3万及12.2万,计41.4万例,其中高度疑为病毒性者估计可达84.9%.肝细胞癌病例数为6.0万.
作者:津熊秀明;刘荣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各种刺激和打击包括感染、缺氧、创伤、坏死等可导致机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严重发展可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以上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即多功能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1].
作者:张趣;刘春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树突状细胞(DC)作为T细胞被抗原特异性活化的有活力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整个掌管免疫系统的细胞中发挥着中心的作用.近年来,利用细胞因子已能成功的在体外培养诱导该细胞.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飞跃进步,正开始以治疗为目的的树突状细胞临床应用.
作者:赵谨;王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肝炎病毒分类病毒性肝炎依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口传播的传染性肝炎和血液传播的血清性肝炎两大类.前者仅表现为一过性感染,而后者更可表现为持续感染.HAV和HEV是传染性肝炎病因病毒,HBV、HDV及HCV则属血清性肝炎病因病毒(表1).
作者:岡本宏明;刘荣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什么是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机体内强有力的抗原递呈细胞,是唯一能够刺激天然T细胞的细胞.人树突状细胞依系统分类为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C: 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C: PDC).由骨髓中CD34阳性干细胞诱导为MDC和PDC的前体细胞,并在GM-CSF、TNFα及FLT3配体等细胞因子与造血因子作用下分化为DC.
作者:考藤達哉;渡辺卓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拉米夫定的佳适应证病例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的适应对象是不管HBeAg是阳性或阴性,而HBV DNA为阳性,且ALT检测值异常的慢性肝炎.携带状态活动发病不久的病例多无组织学病变的进展,其HBV DNA复制水平高而HBeAg常呈阳性.但是,在此类病例常可预测早期出现变异病毒株,故不提倡对之积极投用LAM.对于这种较为年轻的患者,当以首选IFN治疗为好.
作者:大石和佳;张临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治疗的历史背景--环孢菌素A用于治疗剧症肝炎剧症肝炎成立机制的必要条件为①感染肝细胞的广泛扩散和②宿主免疫应答亢进.为了控制后一条件,作者于1992年引入环孢菌素A(cyclosporin A, CsA)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井上和明;于会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HCV基因复制单位(复制子)复制细胞的建立1999年,Lohmann建成能够自我复制HCV部分基因[亚基因组(subgenome)]RNA并维持此一功能的培养细胞,遂获高效再现复制HCV基因的实验系统.该亚基因组RNA本系HCV基因组中编码生成病毒颗粒结构蛋白的区段,只是将具有细胞毒性的新霉素置换以无毒化的氨基糖苷磷酸基转移酶(AGPT)编码序列(Neor).
作者:土方诚;谷仁烨;朱丽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利巴韦林1. 应用动态与用量用法利巴韦林(ribavirin: RBV)是合成的嘌呤体系核酸结构类似物,具有对各种RNA及DNA病毒广谱抗病毒活性,已在50多个国家取得批准其各种剂型制品应用于各种病毒感染.
作者:坪田昭人;张临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