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以山
目的:分析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急诊抢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将其按照电脑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h的生命体征和哮喘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哮喘会缓解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急诊抢救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稳定生命体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医疗行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种疾病的治愈率不断的提高,从而使得患者恢复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能够得以实现.在进行食管癌放疗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相关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全面地了解食管癌放疗患者的实际患病情况,这还要在日常的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全方面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护理,以确保食管癌放疗患者能够尽早的恢复健康.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性化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资料,然后进一步的分析了相关的研究方法.
作者:任洁;匡雅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采用PFNA-Ⅱ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探究临床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甘肃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所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取152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就诊时间不同将152例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就诊时间段是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和参照组(就诊时间段是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每组76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DHS内固定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PFNA-Ⅱ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机械性并发症、临床愈合时间、恢复至损伤前水平患者例数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采用PFNA-Ⅱ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操作十分简便、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梁维平;马杰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接受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术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0.2±80.5min,术中出血量200.4±165.8ml,平均住院天数11,平均住院费用36267元;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60.4±83.6min,术中出血量507.3±183.5ml,平均住院天数23,平均住院费用50435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及社会效益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田军;林明慧;高建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比晚癌患者重度癌性疼痛伴抑郁状态,分别给予单用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吗啡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联合治疗两种治疗方式,评价两种治疗方式对疼痛缓解效果及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两月以来收治的晚癌重度疼痛患者90例.实验前各实验对象均使用阿片类制剂,疼痛控制较差,同时均伴有抑郁症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Ⅰ组40例,Ⅱ组50例.Ⅰ组采用基础吗啡剂量加口服吗啡剂量30 mg/d,Ⅱ组采用基础吗啡加口服吗啡剂量30 mg/d+阿米替林25mg.一周后评价疼痛评分值及HRSD评分值改变情况.结果: 1、病例基本特征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在两组中是均衡分布的,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2、两种方法镇痛效能的比较,及抑郁症状改善效能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统计软件为SPSS15.0,结果显示疼痛分值改变及HRSD分值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吗啡联合阿米替林对晚癌重度癌性疼痛伴抑郁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吗啡.2、吗啡联合阿米替林能较好的控制癌症患者的痛苦症状.
作者:陈姗;张川;叶继彬;蒋建军;张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接收的3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选取同期在我院接收治疗的3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其鼻内镜治疗.比较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不仅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同时可以保留鼻腔的正常组织结构,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及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改善.
作者:史浪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比较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比较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不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优于比较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比较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16.7%,比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雒秋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该校教职工整体健康状态,为校医院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确定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制定防病治病措施,指导教职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方法:对该校568名在职教职工的体检资料为研究资料,重点讨论体检中发现的病种,按照主要疾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68例中,体检异常总检出率83.10%,男性异常检出率占所有男性的85.08%,女性异常检出率占所有女性的8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异常前8位依次为乳腺增生、子宫附件异常、心电图异常、盆腔积液、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痔、贫血.男性异常前8位依次为超重(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前列腺增生、肝肾囊肿、心电图异常、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结论:体质指数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是高校教职工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男性教职工前列腺增生,女性教职工乳腺增生、子宫附件等专科疾病,也是影响男、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
作者:许清华;吴秋桃;蒋宗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对急诊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普外科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1/30)7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8/30)93.33%,两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恢复正常水平,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治疗所带来的创作小,术后不易产生并发症,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张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收集300例健康志愿者,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AST(谷草转氨酶)和ALT(谷丙转氨酶)检测,并计算和比较其比值.结果:观察组AST/ALT值0.66±0.14明显低于对照组AST/ALT值1.13±0.31,差异经比较后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检测AST与ALT比值可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有较高临床意义.
作者:姚崇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需接受全胃切除术的病患随机分40例为进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观察组以及余下40例为进行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病患在术中平均失血量、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平均住院时长等临床数据差异.结果:和进行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的对照组相比,进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观察组在术中平均失血量、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平均住院时长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明显的良好结果,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的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其术中失血量较少、肠蠕动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长缩短等临床效果,具有大范围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杩栋赫;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综合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入急诊科的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陈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对重症颅脑受损病患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急诊科、ICU、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针对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感染率为33.33%,观察组为16.67%.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病患住院期间易发生肺部感染,需在护理方面强调预防.
作者:林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采用奇偶数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实施硝苯地平治疗,实验组49例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氧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缓解时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庄绪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人流手术中,使用超声引导的效果和要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647例人流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干预,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50例人流手术患者仅仅常规手术,并归为对照组,两组共697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6月到2016年5月间收治;进行手术后对两组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0.3%明显较少(对照组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进行所用的时间明显较短、手术过程中累计出血量明显较少、手术出血停止时间明显较早,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月经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为26.35±3.15天明显较短(对照组为32.15±3.25天).结论:超声引导下人流术分析发现,其能够相对缩短患者手术进行的时间,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准确进行引导,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席永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120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对精神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人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件,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采用护士观察量表(精神科监护记录单)对12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找出患者发生意外更确切、更详细的原因,从而针对这些护理风险评估、特征或原因,总结出更好、更科学的护理对策.结论:通过精神科风险评估强化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降低了精神科风险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并进行科学管理.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呼吸内科在职护士32名,2016年上半年,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614例,2016年8月,尝试加强呼吸内科的护理保护管理,2017年上半年,呼吸内科收治住院患者1679例.对比风险事件、职业伤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017年上半年护士职业伤害、护士病假发生率、跌倒/坠床、误吸误咽、呛咳、眩晕、呼吸机不协调发生率低于2016年上半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临床护理保护,可降低风险事件、职业伤害事件发生发生率.
作者:黄泽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体育治疗对慢性精神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精神病患者100名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单双数床号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措施,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体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NS评分均低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采取体育治疗措施,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董爱红;林战军;董自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原则进行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2月-2017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4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化疗后的感染发生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原则进行探讨.结果:经过化疗后,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就是呼吸系统,其感染发生率为50.00%(71/142),其次是消化系统,其感染发生率为22.54%(32/142),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不同性别之间的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卡氏(KPS)评分≤70分、年龄超过70岁、ANC≤1.5×109/L、住院时间超过14d、肿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化疗时间超过4周期、合并乙肝、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伴有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诱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卡氏(KPS)评分≤70分、年龄超过70岁、ANC≤1.5×109/L、住院时间超过14d、肿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化疗时间超过4周期、合并乙肝、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伴有低蛋白血症等,应当在全面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这样方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作者:吴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对我市2012-2016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探究防治措施.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市居民户食用盐样品中随机选取300户作为样本,现场给予半定量检测并送到实验室进行碘含量检测;然后利用分层抽取样本人群(学生、育龄妇女、孕妇)的方法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结果:本组探究中,碘盐合格率、碘盐不合格率分别是2012年100%(300/300)、0(0/300),2013年99.67%(299/300)、0.33%(1/300),2014年97.67%(293/300)、2.33%(7/300),2015年96.33(289/300)、3.67%(7/300),2016年90%(270/300)、10%(30/300);碘盐合格率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对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为90.00%(18/20),明显高,育龄妇女次之,分别对比学生组间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需要从两方面进行碘缺乏病防治:增加合格碘盐覆盖率、加强碘缺乏病危害以及健康知识的宣教.
作者:蒋顺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