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目的: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 M I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N Y H A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结果探讨其发生机制.随访了34例患者.结果:42例中,33例(86.8%)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AMI;30例(78.9%)为前壁梗死,4例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LVEF<40% 者23例,LVEF≥40%者19例.随访34例,1年内死亡6例.CAG示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者22例(71%).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多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MI,前壁梗死、冠脉严重病变者多见.其发生机制为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严重损害.
作者:雷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价值,对临床研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各种难愈性创面患者50例,一期手术对患者创面进行彻底清创,移植人工真皮,2到3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或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然后二期手术移植自体断层皮片,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断层皮片移植的成活率,同时观察创面愈后的瘢痕增生情况,对患者功能部位的关节活动以及色素沉着情况综合评价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对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研究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42例,成活率为84%,未成活的原因主要为感染问题,而对人工真皮成活的患者进行自体断层皮片移植,移植成活率为100%.创面恢复后未出现明显瘢痕增生、色素沉着等问题,同时患者的复合皮愈合状况良好.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降低瘢痕增生的程度,有助于患者恢复机体功能,对临床治疗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和晓培;焦增印;常朋飞;秦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健康检查的围绝经期妇女96例作为样本,将样本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加强对妇女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焦虑评分(23.09±0.01)、抑郁评分(22.17±0.47)、生活质量(97.66±1.85)分、心悸患者占比2.08% 、失眠患者占比2.08% 、患者护理满意度97.92%,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加强对围绝经期妇女的护理干预,对之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金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参芍口服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IL-1β、IL-23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170-200g清洁级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参芍口服液低剂量组、参芍口服液中剂量组、参芍口服液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饲养,其余组别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食+维生素D3腹腔注射制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SD)模型,饲养12周后进行实验,空白对照组大鼠继续给予正常饲养,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ml/d蒸馏水灌胃,参芍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4ml/d,6ml/d,8m1/d灌胃给药,辛伐他汀组给予5mg/kg/d灌胃,给药4周后取血后处死,分析不同组别大鼠血清IL-1β、IL-23的差别.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23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采用参芍口服液给药的大鼠血清IL-1β、IL-23水平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而降低;而参芍口服液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IL-23水平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芍口服液可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表达量.
作者:吴群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结果: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宝婷;邱立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普外科消化道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普外科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148例患者病历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14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危险的原因,就提出具体的预防对策进行深入探究.结果:经分析,148例普外科接受消化道术治疗患者中32例出现感染风险事件,感染风险发生率21.3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9例、泌尿道感染1例、胃肠道感染3例及皮肤感染15例;经分析,15例切口感染事件危险形成因素可分为年龄(超过60岁)、手术时间过长、术后营养不足及Ⅱ 类或Ⅲ 类切口.结论:普外科消化道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务人员针对危险因素及可能影响因素为出发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目标.
作者:马文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8例.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方法,对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对照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把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护理满意情况展开对比,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运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有较大应用效果,对有效缩减患者出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极大推动,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管菜英;蔡小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麻醉镇痛泵用于妇产科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行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35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经硬膜外置管给予患者吗啡2mg+氟哌利多1mg+浓度25% 的罗比卡因5ml的麻醉液实施镇痛,观察组采用麻醉镇痛泵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96.5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采用麻醉镇痛泵对行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双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以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外侧组和前外侧组,每组44例,分别采用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外侧组优良率为93.18%,明显高于前外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外侧入路比较,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童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给予ICU患者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的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另外36例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支持效果.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后进食率及体重不变或增加的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支持后的血清总蛋白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增强其胃肠的适应性,有效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病人随机分析两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膝关节镜手术临床护理方法干预(3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取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SAS评分、疼痛评分、出血总量、住院费用、疗效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取得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呈现显著性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对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讨论:给予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病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整体疗效理想,是临床护理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病人的理想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米氮平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2月,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对象40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或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联合米氮平治疗,持续8周对比疗效与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4周、第8周SANS评分下降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8周T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控制效果较好,但会加重躯体症状.
作者:颜文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胸部外伤治疗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搜集2016年03月份-2017年03月份在我院治疗的胸部外伤患者90例,全部患者都应用电视胸腔镜进行治疗,根据手术开始的时间分成急诊组、早期组以及晚期组,分别为3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诊组患者引流管的置管时间与早期组、晚期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早期组、晚期组小,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胸部外伤治疗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尤其急诊治疗的引流管置管时间比较短,值得应用.
作者:佘科霖;李飞鸿;姚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42例)与采取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47例)的临床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中,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可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自平;徐如平;徐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剖腹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剖腹产患者200例,通过分析剖腹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给予预防措施及护理干预.结果:200例剖腹产术后患者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对剖腹产术后患者,术前早期进行风险评估,术后及时护理干预,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孔红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应用于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临床治疗中的方法与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35例,根据有无感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7例,均合并感染,术前予以抗生素等对症处理,待降钙素原降到0.5mmol/L以下再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18例,均未合并感染,完善术前准备,予以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手术时间为(58.75±7.14)min、术中出血量为(80.19±7.34)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45±1.07)d,与对照组相比较,t分别为0.584、0.256、0.813,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发热、1例肾通道疼痛,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碎石清除率为94.12%,与对照组的16.67% 、94.44% 相比较,X2为0.005、0.472,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完善常规检测、降钙素原检测,对提升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峰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和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结果:在血糖、血压和血脂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与血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魏采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方法对高龄脑外科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100例高龄脑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将两组患者的康复率、致残率以及满意度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致残率以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对高龄外科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增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满意程度,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彭红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6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头孢组(n=30)和左氧氟沙星组(n=30),两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接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治疗和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结果:头孢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效果与左氧氟沙星组相比,差异较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氧氟沙星组优于头孢组;但二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与实施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比,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夏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肝素结合蛋白、血浆白蛋白与血乳酸水平对于小儿脓毒症诊断与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小儿脓毒症患者120例,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8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取同期普通细菌性感染非脓毒症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白蛋白(ALb),血气分析检测血乳酸(Lac)水平.比较3组患儿血清PCT、CRP、HBP、ALb、Lac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PCT与CRP、HBP、ALb、Lac参数间相关性.严重脓毒症组患儿依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27例)与病死组(13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CT、CRP、HBP、ALb、Lac对于小儿脓毒症预后判断价值.结果: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CRP、HBP、Lac水平逐渐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与CRP、HBP、Lac参数间呈直线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水平间呈直线负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血Lac对于脓毒症患儿预后判断价值较高,诊断效能(AUC=0.896;0.784,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体内炎性反应水平显著升高,血清生物学标志物降钙素原与血乳酸水平监测有助于患儿病情预后判断.
作者:郝寒冰;刘崇娟;刘岩;田文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