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清华;姜瑞花;唐菊华;周敏
目的:探讨对微创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术中护理配合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行微创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配合组(n=40),对所有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所有配合组患者实施术中护理配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配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配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微创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术中护理配合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作者:胡昌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析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66)、观察组(n=66).对照组施行常规风险管理,观察组施行护理标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5%,同对照组的18.2%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显著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云克(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来氟米特(LEF)分别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2例)给予云克+MTX治疗,对照组(78例)给予LEF+MTX治疗.持续观察3个月,比对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均较用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克联合MTX治疗RA疗效明确,安全性高.
作者:刘薇;宋京;王汉宁;王文华;李荣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国民消费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之中.但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目前在人民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疾病,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医疗水平必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来为我们的国民进行更好的服务工作.这就需要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可以发明出一些高端的精细的医疗设备.这样就可以为我国的医疗发展水平做出重大的贡献.
作者:杨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40例,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内容.比较两组产妇血压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产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差异(P>0.05);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为(121.3±11.5)mmHg、舒张压为(79.7±6.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1±14.7)mmHg、(96.1±7.1)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经护理干预后,仅发生1例管路滑脱,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发生3例给药错误、1例坠床及4例管路滑脱,其发生率为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波动,维持血压稳定,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改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玉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4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34例患儿给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儿治疗后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低于治疗前,且白细胞和血小板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在治疗后的血糖、钾、钠及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是一种稳定、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颜福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在我院进行就诊的160例的晚期肿瘤患者,时间段为2014年4月~2015年4月之间,将其中进行分类,分别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这之中观察组80例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护理方式,对照组则是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优质化的护理方式,之后将两者进行有效对比,分析进行护理前后的自身疼痛感染分析,病患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改善病患生活质量的情况等等.结果:分析并及时的比较两组病患,其中观察组的病患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服务满意度要比观察组高出很多,观察组病患对于VAS的评分要对照组高出很多,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比要比对照组高出很多,由此可见,两组病患之间的差异十分的明显,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肿瘤病患进行常规化护理之中科学、合理的运用优质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加大病患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满意程度.
作者:郦筱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孕妇平均动脉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妊娠高血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孕妇采用硫酸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母婴结局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母婴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平均动脉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改善情况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母婴结局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孕妇平均动脉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极高,平均动脉压及母婴结局得到显著改善,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析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共检查出4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33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将其归为观察一组与观察二组,另选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37例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血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一组的RDW和RBC显著高于观察二组和对照组,而MCH和Hb则显著较低(P<0.05);在MCV与MCH指标上,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P<0.05).结论: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可以以RBC、RDW、MCV、MCH以及Hb等血液检验指标作为依据对是否发生贫血以及贫血类型作出诊断和鉴别,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泽红;施佳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围术期更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查阅文献,结合经验,对2016年我科9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与2015年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明显降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红燕;黄金定;陈丹蕾;金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癌术前评估及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78例,且所有患者均拟行肝脏分离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二维影像学技术辅助进行术前评估及手术规划,观察组实施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进行术前评估及手术规划,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术后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术中比较,观察组第一步及第二步手术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进行第二步手术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LF)分级、术后90d死亡、术后半年复发及术后半年生存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癌患者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可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术前评估及手术规划方案,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且预后较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杨闯;张永川;何静宇;古广强;李华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98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减少对患儿造成的脑损伤,有利于预后.
作者:孔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应用于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预防性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所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平均除颤次数,同时记录患者典型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应用胺碘酮进行院前急救后,抢救成功率为93.33%、心肌梗死复发率为2.22%、平均除颤次数为(1.3±0.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20%及(4.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用胺碘酮进行院前急救后,仅发生1例胸痛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发生率为2.2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可有效提升抢救成功几率,避免复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世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临床死亡率高,可出现多器官系统并发症,并遗留严重后遗症,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能够早期及时识别重症病例,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患儿死亡率、缩短病程、促进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旨在探析重症早期预警及并发症的护理策略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5例,对其实施重症早期预警及护理策略--基础护理及相关并发症护理.其中基础护理包括心理、发热、口腔、皮肤、休息及饮食、用药、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及出院指导.针对重症手足口患儿并发症的护理包括:消毒隔离、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结果:通过针对重症手足口病实施早期预警及相应护理策略,75例手足口病患儿中62例治愈,13例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未遗留后遗症.结论: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可减少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死率,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李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研究等比重和重比重腰麻液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需实施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等比重麻醉组和重比重麻醉组两组,各有100例,分别记录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胸段高镇痛平面、麻醉维持时间,并对其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等比重麻醉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慢于重比重麻醉组产妇,麻醉维持时间则短于重比重麻醉组,而胸段高镇痛平面显著更低,其在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均低于重比重麻醉组,上述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等比重腰麻液和重比重腰麻液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均能获得比较理想的麻醉效果,对胎儿的影响也较小,但相对而言等比重腰麻的恢复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择期剖宫产手术中有更显著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疼痛专项护理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收治的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90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疼痛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为(4.63±1.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NRS评分为(5.89±1.45)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疼痛专项护理后患者的疼痛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抗反转录病毒给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性、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7月~2016年11月于我院采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的52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HIV RNA检测结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百分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CD4+/CD8+比值明显上升,HIV RNA明显降低(P<0.05).结论:ART对艾滋病患者部分免疫功能恢复起促进作用.
作者:张应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本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共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2例,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药物进行治疗,毕竟两种雾化吸入疗法的治疗效果,观察患儿的病症改善状况及血氧指标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流量经治疗后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两种方法的改善状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患儿喘息、胸闷、咳嗽等病症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疗法是现代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重要治疗方法,其中通过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均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病症,但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也能使患儿快速恢复,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秋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治疗的118例胃肠道癌患者,例行检查后行腹腔镜胃肠择期手术治疗.结果:有21例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转为开腹手术,开腹率达到17.8%,剩余患者均顺利通过腹腔镜手术得到治疗.经分析,影响开腹的因素主要有术中出血量、黏连程度、肿瘤分期,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对开腹无意义(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根据研究,影响开腹的重点因素为术中出血量、黏连程度、肿瘤分期,则术前应重点评估患者的相关指标,然后选取相应的手术方案,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黄斌;孙小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异体输血,给予观察组预存自体血输血,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平均异体血液用量、术中异体血液平均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积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