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永芬;肖谦;李娜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的表达对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以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验细胞内胆固醇流出情况;同时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印记分别检验ABCA1mRNA与ABCA1蛋白的表达,以低pH值EIA法测定细胞内cAMP水平.实验结果表明,PDE4抑制剂能够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cAMP水平、ABCA1表达、胆固醇流出增加,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与胆固醇值检测结果则明显降低.结论:PDE4抑制剂能够增加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表达以及胆固醇流出,这也许是预防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陈四国;廖昆;欧阳慧;李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抽选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9.25%);心率降至(69.11±6.42)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9.53±8.55)次/min;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至(36.64±4.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30±4.22)%,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车立明;韩书进;程月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用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咳嗽、气促、发热以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用药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加快临床症状消失,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董迁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具体措施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本区收治的100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于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实施预防控制干预后,制作防治知识调查问卷,满分100分,≥60分为基本知晓;同时发放传染病防控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统计两组研究对象对防控服务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于传染病知识知晓率率以及对于本次干预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传染病患者,通过采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能够使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在对患者实施干预时,还应该注意加强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够有效加深患者对于传染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作者:李正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改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 2月收 治的泪小管断裂83例患者,显微镜直视下,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通过泪道引入慕丝线方法,置入泪道引流管,放置引流管 2-3Mon,拔 管后 3个月 ~3年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寻找方法,配合泪道引入慕丝线牵引方法置入泪道引流管的应用,使改良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有效率提高.结论: 改良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简单易学,成功率高.
作者:王娟;张建勇;李东;赵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腹泻患儿中,随机选取84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患儿腹泻消失时间(2.31±0.02)d、呕吐消失时间(1.87±0.33)d、治疗有效率97.62%、护理满意度97.6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结论:应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到小儿腹泻护理中,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水影;郑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情况.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与附件损害,其余的不良反应为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过敏性休克及其他不良反应,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24.0%、20.0%、18.0%、8.0%、12.0%、7.0%、11.0%.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症状较为明显,在临床使用药物时,需要对用药进行监测,保证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杨永秀;巫露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山莨菪碱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择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支气管肺炎小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山莨菪碱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82.00%,观察组为96.00 %.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以常规治疗方案为基础,联合山莨菪碱佐治,临床效果显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病患临床症状,无配伍禁忌,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董爱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同时分析康复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路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等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各项时间明显少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其优势明显,能有效缓解不良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谭利华;何勇俐;何德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急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P<0.05.结论:急诊护理用于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够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有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金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症肺炎中的疗效评价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诊断及治疗均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的标准.在所有患者中,有11例患者支气管哮喘并感染,12例患者脑血管合并肺部感染,14例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患者3例.对于参与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均给予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治疗原发病等常规治疗.对于40例患者实施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后肝肾功能、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统计.结果:经过本次治疗后,2例患者分别在治疗第6天、第12天出现总胆红素升高,但未超出正常值2倍;1例患者分别在治疗第9天、第12天后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但未超出正常值2倍,给予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分别在治疗第10天、第12天出现血尿素轻微升高,未处理,疗程结束后恢复.结论: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可以采用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2012年红花岗区15岁以下儿童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乙脑、流脑五种疾病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与分析.方法:采微量末稍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接种疫苗后的IgG抗体水平,分析保护率.结果:脊灰、麻疹、乙肝、乙脑、流脑五种疫苗接种后IgG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24%、92.93%、95.57%、90.72%、90.30%都达到了90%以上.结论:红花岗区随机抽取的952名0-15岁健康儿童接种脊灰、麻疹、乙肝、乙脑、流脑脊灰、麻疹、乙肝、乙脑、流脑IgG抗体阳性率整体水平较高,免疫屏障建立.
作者:徐毅;冯亚;赵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创助产技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阴道分娩产妇中抽取6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原则予以分组,对照组(n=31)应用传统接产手法,研究组(n=31)采取无创助产技术,就2组产妇的会阴损伤情况以及新生儿健康状态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会阴完整率是38.71%,新生儿出生5min时的平均Apgar评分是(8.36±0.72)分;对照组产妇的会阴完整率是16.13%,新生儿出生5min时的平均Apgar评分是(5.59±1.12)分;2组会阴完整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存在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无创助产技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肯定,可减少会阴裂伤,提升其会阴完整率,并改善新生儿健康状态,值得借鉴.
作者:石文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6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吸氧、雾化吸入等方法进行应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对于匹多莫德颗粒的应用,通过对于两组的观察和对比,从而记录下来两组的综合治疗效果、停药后的感染次数以及感染持续的时间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的平均感染次数、感染事件的缩短都优于对照组,以上几个方面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感染药物与匹多莫德颗粒联合进行应用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很好的对于小儿患者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情况进行抑制,并对于感染起到预防作用,可以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云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当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隐患现象,详细记录并进行讨论分析,寻求解决方法并对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89.3±2.5)分与(96.7±1.8)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与98.4%,表明实施效果明显,P<0.05.结论:重视妇科护理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预防隐患情况发生,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对提高妇科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手术室复用医疗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就手术室复用医疗器械,由消毒中心施行集中清洗,包装,严格质量管控,以包布达标率及完好率,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医疗器械完好度作为评判指标,对施行质量管控前与后进行对比,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施行前为对照组,施行后各数据为观察组,以此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质量管控后,观察组在包布达标率及完好率,医疗器械清洗达标率,医疗器械完好度情况是均优于施行前的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医疗器械复用情况上,通过对器械设备集中清洗管理,一定程度上是能有效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质量度,降低了医院在手术器械方面,形成的感染风险,价值很大,可进行应用推广.
作者:戴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进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4例高龄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干预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的减短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手术总时间,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长红;晏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盐酸替扎尼定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断的60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行盐酸替扎尼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阿米替林治疗,对患者的疗效进行研究.结果:盐酸替扎尼定治疗组头痛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替扎尼定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盐酸替扎尼定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小,值得应用.
作者:李雪莲;李海华;余建伟;胡振龙;代政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针刺联合肌力训练对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有效性,对这种治疗方法的推广价值以及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4年3月接收的患有盆腔瘀血综合征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以常规的中药灌肠保留法进行治疗,而试验组则采用针刺联合肌力训练进行治疗.在相同治疗周期下对患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相同疗程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试验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静脉流速的改善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同时对改善盆腔血流状况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对比中药灌肠保留法治疗来说整体治疗的有效率也较高,可以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欣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环节质量控制,减少或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健全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人员培训,规范消毒隔离工作,强化质量控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及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合理配制设备,严格进行物品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监测、储存、发放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结果:各项消毒隔离工作均符合国家卫计委颁布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标准要求,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更加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质量全面提高.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起主导和关键作用.
作者:薛玉芹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