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
目的:全面分析全身麻醉(全麻)病人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麻醉科苏醒室(PACU)2016年9月2017年8月7065例全麻病人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状况和临床资料.结果:7065例全麻复苏患者中1256例苏醒期发生躁动.伤口疼痛;气管导管、尿管及各种引流管(尤其胸腔闭式引流管);麻醉药物作用;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止血带反应;病人自身状况及手术方式都可能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结论:对全麻苏醒期烦躁病人进行综合分析,对症处理,能帮助病人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作者:康芸梅;秦忠林;苏慧;李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来降低心内科心衰患者记录出入量的缺陷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心衰患者记录出入量的缺陷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调查现状[1]对心衰患者记录出入量有缺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找到3个真因,针对真因制定3项对策:制定好食物含水量表;加强病人出入量宣教;发放食物含水量表并加强宣教.结果:开展品管圈后,心衰患者记录出入量的缺陷率分别有所降低:病人不重视出入量51.7%下降至改善后的20.5%;病人不了解食物含水量表17.2%下降至改善后的8.2%;护士宣教不详细的12.03%下降至改善后的5.4%.圈员8项能力自我评价均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心衰患者记录出入量的缺陷率.且能提高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2].
作者:徐莹;肖道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本文将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管理模式前组.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管理模式前组.管理模式前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管理模式后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运转满意度.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转运满意度(96.8±1.7)明显高于实施前,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病危重症患者而言,在转运过程中,对其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差错,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郝琳;李敏玲;杨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措施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救治的6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程文;刘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我院院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推动医院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进程,从2015年开始,我院工会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创新了“工会查房”这样一种新的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王海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患者给予宣白承气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2017年收治的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宣白承气汤加减的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的CPIS、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5.48%,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PIS和APACHEⅡ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PIS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痰热雍肺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宣白承气汤加减治疗的方法,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还可以有效治疗患者肺部感染,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郭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是有生命的病原体,他在人体内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致病因素所造成的疾病有本质区别,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种类及临床特点是其他疾病所不具备的.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此项工作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甚至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预防为主是防患于未然的集中体现.
作者:邵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84例老年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失禁性皮炎的严重程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IAD时间平均为14天左右,显著晚于对照组的7天左右.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IAD的发生发展,在老年群体中意义重大,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丽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慢性心衰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并对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62例,分组依据护理模式不同为基准.实施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综合护理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总体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经证实后差异产生,呈P<0.05.从生活质量评分来看,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数据结果经证实后差异产生,呈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刘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作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拟行椎管内麻醉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芬太尼符合咪唑安定,观察组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芬太尼符合咪唑安定,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庆小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62例进行对比实验.每组患者各31例.给予对照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3%)显著优于对照组(67.7%)(P<0.05)且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2%)相较后者(19.4%)更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其肺功能指标,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长文;杨奇;王敏彪;顾洪忠;张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使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共54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整体护理,将两组健康简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简表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整体护理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詹会智;金素;廖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采用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随机抽取128例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探讨,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下融入人文关怀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况以及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莲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加深以及医疗机制的日渐完善,以及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外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外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工作强度较大,如果在工作中有些不慎十分容易引发护理安全事故,严重的可引起医疗纠纷,既影响了医患关系,又损害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措施十分必要.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主要针对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分析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增进人们对护理风险的了解,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唐桂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在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过程中维生素AD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2017年几年期间的10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参与研究,对上述选择的小儿进行随机分组,其中50例A组,对小儿实施口服维生素AD滴剂一年,50例为B组,仅对小儿进行未服或少服维生素AD.比较两组小儿的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没有患病的小儿明显多于B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A组患病次数明显少于B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出生之后,需要适当的补充维生素AD,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菊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胃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于2013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胃穿孔患者中选出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开腹组患者行开腹修补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在胃穿孔的修补术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启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护理应用柔性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肝胆外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柔性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35%,与对照组69.77%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务态度、病房管理、拔针手法及熟练程度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护理应用柔性管理的效果良好,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客观上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陈正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产妇产后康复中应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方法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产妇纳入本次研究,抽取时间为为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并按数字比例1:1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52例,其中常规组产妇采取基础产后护理方法,研究组产妇采取产后综合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心理情况及产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产妇(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产妇(P<0.05).结论:在产妇康复中应用产后康复护理方法,能够改善产妇的生理指标及心理,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补佳乐、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用药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补佳乐、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对照治疗组30例患者则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穿孔人数以及术后宫内组织残留人数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55.8±1.3mL)和手术时间(8.5±1.3min)低于对照治疗组患者,另外,研究治疗组的子宫穿孔人数(2例)和术后宫内组织残留人数(3例)均少于对照治疗组,子宫穿孔率和术后宫内组织残留率分别为6.67%和10.00%.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为稽留流产患者进行清宫术前,采用补佳乐、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明显,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的子宫穿孔、术后宫内组织残留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懿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未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前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间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600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我院已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后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600例作为对比组,分析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结果:比组的医院感染率为8.8%,研究组的医院感染率为35.5%,对比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危因素进行调整,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田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