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大出血18例手术治疗分析

吴双寿

关键词:十二指肠后壁溃疡, 手术治疗, 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索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大出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8例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大出血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本组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治疗,而达到佳治疗效果.结果 :体质不同,溃疡出血部位不同,有无瘢痕形成,手术方法不同,治疗效果不同.结论: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大出血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检查相对复杂,手术难度大,必须有足够经验才能准确诊治,临床上经验丰富的医师,认真细致的检查,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以上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目的:在对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其大剂量的奥美拉唑,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60例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的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大剂量的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在溃疡愈合率方面,观察组为92.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在出血的停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在对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患者大剂量的奥美拉唑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地缩短止血的时间并提高溃疡愈合的速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路培源;姚昌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和开放去顶减压术治疗多囊肾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主要分析了后腹腔镜和开放去顶减压术治疗多囊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行双侧多囊肾去顶减压手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90例,接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90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多囊肾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不明显,无可比性(P>0.05);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资料,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和开放去顶减压术治疗多囊肾的临床效果差异不明显,但后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应该成为治疗多囊肾的主要术式.

    作者:闫传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主要讨论了输尿管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5例,接受输尿管镜治疗;对照组患者45例,接受后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为95.56%(43/45),对照组患者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为71.11%(32/45),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效果显著,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高,能降低患者痛苦,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晓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探讨新喹诺酮(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新喹诺酮(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喹诺酮(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深静脉置管应用于脑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脑瘤患者应用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脑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表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 :经护理,实验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应用深静脉置管的脑瘤患者展开综合优势护理,可促进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提高,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获得显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春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药效学探讨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药效学.方法:回顾性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药物治疗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例患者,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丁螺环酮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同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5%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作者:马翠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曲靖市2005-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曲靖市近11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有针对性的在献血人群中筛选合格的献血者,减少血液报废,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以探讨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方法:对本市2005~2015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B的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5年5项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5.82%,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B>抗-HCV>HBsAg>抗-HIV.结论: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加大ALT筛查力度,建立稳定、巩固低危献血者队伍,建立健全抗-HIV阳性献血者屏蔽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血液安全,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作者:刘琼芬;余桂华;黄会武;李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晚期癌症患者的抑郁特点及心理护理对策

    晚期癌症虽然身体极度衰弱,但多数患者神志清醒,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患者同时要忍受躯体及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本文根据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从6个方面,即在明确诊断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保护;消除患者的精神创伤,勇于接受治疗;取得患者的信任,维护患者的尊严;缓解患者的痛苦,协助患者解决身体需要;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死亡;重视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的关怀,简要阐述了心理护理的目的和方法,如何让患者以客观平静的心情接受现实,正确对待现实,消除不良情绪,建立正确的死亡观.护士要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家属,使人间充满温情,使逝者死而无憾,安祥地走向人生旅途的终点.

    作者:唐晓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患者遭受有机磷中毒后,急救护理相关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于2012年8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累计40例,研究探讨急救护理方法方面相关资料.结果 :对于本院累计40名患者,在积极抢救之下,还有细心护理之后,包括37例患者(92.50%)顺利康复出院.但是出现了1例患者(2.50%)抢救治疗后,出现无效死亡的现象.另外还有4例患者(10.00%)自动康复,顺利出院.因此在抢救成功率方面,达到92.50%.结论:对中毒患者彻底洗胃,属于抢救开展阶段重要的急救方法.而阿托品药物,还有胆碱酯酶剂的科学选取,同样属于抢救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合理持续的输新鲜血液,抢救能够更加有效.

    作者:李萍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0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相同住院时间内实验组患者康复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患者康复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王晓英;于斌;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院护士癌痛知识培训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中医院护士癌痛知识培训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选择30例常规对照组患者;2015年3月-2015年6月对全院护士进行短期培训,并在疼痛知识培训后护士健康宣教的患者中选取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后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自我疼痛评估认知;患者镇痛药物认知、接受程度以及患者在接受护士专业疼痛知识培训前后健康宣教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我们参照中国癌症患者疼痛与生活质量问卷设计癌痛评估认知表格、癌症镇痛药物认知表格、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表格,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规范化癌痛培训后的实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癌痛宣教能够提高患者对癌痛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癌痛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邵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7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口腔正畸矫正治疗的70例成人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直丝矫正治疗,观察组则接受正畸矫正后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牙齿咬合及排列状况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错牙合成年患者展开正畸矫正后修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牙齿排列咬合情况,在完善口腔功能的同时,充分满足美观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慢性盆腔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来探讨妇产科患者的盆腔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盆腔炎患者100名,平均分成两组,在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普遍比实验组患者的效果好.并且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研究组.结论:在对妇科盆腔炎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综合护理措施的采取效果更佳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

    作者:沈雪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对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后的应用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骨科自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入院的编号顺序,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39)与康复护理(观察组,n=39)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康复影响展开探讨.结果 :从护理满意度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44%,79.49%,(P<0.05).从复发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56%,17.95%,(P<0.05).结论:为了提升护理效果,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在治疗的同时,建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牵引后实施康复护理.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应用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应用,提高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83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住院号尾数单双数为分组依据,奇数为对照组,共39例;偶数为观察组,共44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术前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降低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显著意义,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董海菊;杨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在围手术期患者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8月行手术治疗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评分为(4.82±0.11)分,高于对照组的(3.76±0.23)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优质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52.12±2.87)分、(53.67±3.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4.58±3.64)分、(66.26±4.12)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作者:陆绍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论加强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有效途径

    公共卫生疾病对对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地保障社会稳定发展,降低突发公共卫生疾病对人们的影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公共卫生疾病的控制与管理.虽然我国对公共卫生疾病的相关管理与控制工作初见成效,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加强对公共卫生疾病的控制与管理,全面的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对其控制与管理.本文基于此种现状,对加强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与分析,希望为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唐德雄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谈在妇产科护理中孕期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目的:针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运用孕妇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4为在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每组62人;其中对照组孕妇均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孕妇孕期健康检查,终针对两组患者对孕期健康知识掌握状况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孕妇对孕期健康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评价度较高,且在分娩时自然分娩率也超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且P<0.05.结论:接受孕期健康教育的孕妇能够使医院护理质量提升,并帮助孕妇掌握更多、更科学的孕期健康知识,使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得到提升,是值得进行临床应用推广的.

    作者:田广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麻腮风疫苗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控制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麻腮风疫苗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控制中的效果.方法:某市某小学于2013年5月暴发了一起流行性腮腺炎,医护人员及时给予疫区人群麻腮风疫苗接种治疗,观察疫情控制情况.结果 :某小学学生共有187例应急接种,接种率为95.41%,一个月内疫情就完全被控制.结论: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控制中,麻腮风疫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王志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指导医院开展患者自体输血16例报告

    1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自身输血,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80年代人们普遍认识到自身输血有很多优点,特别是认识到输异体血可传播肝炎和艾滋病以后,重新激发了人们对自身输血的兴趣,加之近年来临床用血供应紧张,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及实用性逐渐被医学界公认,在一些发达国家,自体输血实际上已成为外科患者的一种标准疗法,在血液中心及大型医院建立了自体血库.在澳大利亚择期手术患者输血,约60%由自己储存血;在日本术前自己备血800~1200ml的病例已达80%~90%;美国自体输血也相当普遍;我国部分医院也开展了自体输血,但数量较少.为了自体输血技术在我市的推广应用,提高输血安全性,缓解血液供求矛盾,笔者从2006年2月至今,成功指导临床开展(储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自体输血1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易敏;胡世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