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科
目的: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开展相关筛查并与既往的症状筛查进行比较,为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提供科学依据,以有效控制结核病传染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0人开展调查.结果:2011年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0.4%,阳性检出率为0.2%.2014年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1.6%,阳性检出率为1.2%.结论:贵州省于2012年起在全省范国内逐步推行将结核病的诊疗工作转入定点医疗机构,通过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和涂阳肺结核检出率.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是发现结核新病例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杨婕;马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对比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应用在急性阑尾炎上,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和人力成本,又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总出血量以及疼痛评分(VAS)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气胸为1例(2.33%),肺不张为2例(4.65%),肺部感染为1例(2.33%),心率失常为1例(2.33%),对照组气胸为4例(9.30%),肺不张为6例(13.95%),肺部感染为4例(9.30%),心率失常为3例(6.98%),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可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法.
作者:鄯丽民;柴辉;马迎光;吕占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修薄股前外皮瓣移植移治疗足踝创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0例足踝创伤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创伤以及行走能力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伤创面恢复速度和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行走能力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患者也有更为显著的提高.结论:采用修薄股前外皮瓣移植移治疗足踝创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陆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webquest是一种基于互联网资源的探究型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网络资源,围绕特定的任务展开学习.可使学生自主地建构所需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论述了将webQuest教学模式运用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相应策略,分析了教学案例的设计思路、组成模块.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易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总共19例,在常规治疗无效后均采取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治疗后,19例患者均得到治愈,子宫保留完整,且无严重并发症情况发生.产后出血0.5h内进行治疗的平均止血时间和平均出血量情况较0.5h后治疗明显较低,且P<0.05.结论: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术治疗产后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有助于保障产妇的身体健康,可做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析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乙肝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胎儿死亡率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妊娠合并乙肝患者优质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得到改善,还能使胎儿死亡率降低,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靳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均为单眼),根据治疗方法分成2组,即单一组(n=40)、联合组(n=40).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对比.结果:联合组患者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单一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6-12个月,联合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5%,结膜充血率为62.5%,相较于单一组患者的17.5%、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中施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可以显著缩短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降低结膜充血率与复发率.
作者:刘冲丽;吕石头;汤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后耐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92例行全身麻醉且需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留置尿管的舒适度、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从舒适度方面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方面对比,观察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尿管的手术患者才用舒适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耐受度,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桂木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及相关并发症、预后关系.方法:对6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后就诊时间、入院时心率、血压以及分型、并发症、治疗期间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显著低于女性,p<0.05.A型夹层患者年龄、入院就诊时间以及血压、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均显著低于B型患者,但马凡综合征病史患者、并发心包积液与意识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致死率方面显著高于B型患者,p<0.05.患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胸痛、腹痛、背痛以及胸闷气短为主.结论:主动脉夹层多发于中年男性,A型夹层合并意识障碍、心包积液以及马凡综合征患者,其致死率高于B型夹层.同时并发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夹层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
作者:付瑞红;韩铁胜;刘伟;杨坤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重点探索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比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较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9.0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7.67%,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差异显著(P<0.05).两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复发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大大降低了复发率,值得推荐.
作者:贺志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婴幼儿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此时口腔大的变化是从无牙到长出牙齿.口腔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牙齿萌出以及维持其正常功能,对婴幼儿一生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都至关重要.维护婴幼儿期的口腔健康有利于孩子均衡撮入营养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张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炎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研究,随机选取27例作为对照组,另27例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20例,有效6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4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7.9%,经比较,研究组的疗效要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支气管炎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学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曲张破裂出血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方法.方法:对肝硬化患者所用药物进行分析,临床药师发现治疗上的矛盾,以此作为切入点,协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进行用药监护.结果: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得到了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优化了治疗方案,避免药品不良反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莫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护理文件可以看出护士执行医嘱的情况,患者治疗的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等.分析护理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办法和措施.方法:收集我科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产生的1127份护理文书,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结果:经过分析研究,发现了在护理文书中经常存在的七个问题,提出加强在职教育、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实施岗位培训,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等对策.结论:定期对护理文件进行分析,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办法,促进护理文书质量的提升.
作者:张玉玲;李敏;马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比观察阴式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00%)明显低于实验组(95.00%),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5.00%)明显低于实验组(22.50%),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高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复发率较高,需要医生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作者:周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宫颈球囊扩张与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的疗效.方法:按2014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有引产指征的孕妇138例,随机分为球囊组和米索前列醇组.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球囊组促宫颈成熟效果更好,宫颈Bishop评分提高幅度大,新生儿Apgar评分高,且不良反应率低,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球囊扩张促宫颈成熟效果确切,应予以重视.
作者:尹明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肿瘤内科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1%、护理事故发生率为6%,护患纠纷发生率为5%,而对照组这三项指标发生率分别为19%、10%、18%,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的患者加强护理能够减少护理安全隐患,降低了护理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大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中孕胎儿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中孕产妇514名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二维联合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中孕胎儿进行多个切面的检查,观察胎儿疾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产后随访.结果:产后检出患有疾病的胎儿为21例,超声检查检出患病胎儿为21例,其中5例为颅脑畸形,4例为颜面部畸形,5例为心脏疾病,3例为消化道及腹壁异常,4例为开放性脊椎裂和颈部水囊瘤.超声检查诊断结果与临床引产或分娩的结果相一致.结论:超声技术在中孕胎儿疾病中的诊断率高,可以在产前明确胎儿异常的形态结构,提高畸形胎儿的检出率,对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技术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李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3年间我院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发生趋势,明确其影响因素.方法:将在我院出生的先天畸形病例69例作为观察组,在同期我院分娩正常的新生儿中按照相同条件随机抽出69例作为对照.调查相关因素与先天畸形的相关性.结果:院先天畸形总发生率为11.5‰,新生儿先天畸形与孕妇年龄(x2=4.12,P=0.042,OR=2.6)、孕妇孕产次数(x2=4.75,P=0.031,OR=1.6)、孕期合并症(x2=10.25,P<0.01,OR=3.4)、孕期服药史(x2=4.49,P=0.034,OR=2.2)、吸烟危害(x2=5.26,P=0.018,OR=1.7)有显著相关,P<0.05.
作者:向世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