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建立及评价

舒文娜;杨青;钟欢;胡小珍;刘祎;马明珠;佘畅;刘密;常小荣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MNNG,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CAG)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150~L的MNNG溶液自由饮用,同时配合40%乙醇灌胃及饥饱失常法复制大鼠CAG模型,以胃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评价标准,每2周取材并动态观察CAG的形成过程.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大鼠胃组织逐渐出现炎症改变、腺体细胞萎缩、腺体萎缩、纤维组织充填等改变,造模12周后,成功复制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结论:化学诱变剂MNNG联合乙醇灌胃及饥饱失常法可成功复制大鼠CAG模型,适用于临床基础研究.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徐云生治疗老年特异性皮炎验案1则

    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简称AD)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过敏反应性皮肤病,70%的患者家族中有过敏、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1].特异性皮炎具有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的特点,临床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皮肤性增厚、苔藓样变等.各年龄皆可发病,以儿童为多见,老年人较为少见[2].目前,西医治疗多用外涂激素、脱敏药物,内服药物,由于病程迁延顽固、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作者:孙超;徐云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并发周围神经及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末梢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皮肤破溃、感染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1],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相较于其他慢性并发症,其病变后期的致残致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预后极差,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010年全国糖尿病截肢率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种因素导致的截肢患者中因DF而截肢的患者占28.2%,在非外界因素导致的截肢患者中占33.8%[2].因此,DF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笔者查找并分析了近几年中医药防治DF的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范婷婷;李芳;李新华;左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先安未受邪之地”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叶天士首次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观点,对后世温病的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该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价值,即祛邪不伤正,不攻伐无过;治病须防病,防患于未然.

    作者:刘宏艳;周志焕;付姝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扶阳法于儿科运用之思考

    近年来,作为中医重要学术流派的扶阳学派日益受到关注,其代表人物及学术观点、组方用药等都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扶阳学派的临证经验也在实践中经历着检验,并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温阳学派也是中医儿科四大学派之一[1],自南宋陈文中倡导温养正气,固养元阳,创立儿科温补学说以来,明代薛铠、薛己,清代陈复正等继承和发展了其学术主张,近代名医徐小圃更是儿科温阳学派的杰出代表,当代海派徐氏儿科因将温阳扶正作为其核心思想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虽然素有小儿纯阳之体,阳有余阴不足,所患热病多之说,但扶阳温阳在儿科仍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临床价值,本文仅就现今儿科运用温阳扶阳法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作者:唐彦;蒋一珺;吴生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肖景东从痈论治胃溃疡经验

    介绍肖景东教授从痈论治胃溃疡的经验.肖教授在周学文提出胃溃疡属于“内痈”范畴的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为主的治法,对胃溃疡分3型辨证施治.毒热虚结型治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毒热伤正型治以清热解毒,理气和胃;正虚毒恋型治以清热解毒,补脾益气.并按3型各举典型病案1则.

    作者:张嘉萁;肖景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头孢克洛咀嚼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持久,毒副作用少,不易复发,临床疗效稳定.

    作者:刘华奇;李秀;黄莹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5.0%与75.0%,对照组分别为40.0%与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文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黄立中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验案1则

    黄立中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知名肿瘤学专家,其早期师从湖湘中医五老之一的李聪甫教授,潜心钻研中医文化四十余年,精于医理,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辨证要准确,强调扶正固本培元理论的运用,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深受患者赞誉.笔者(第一作者)有幸拜师门下,在旁侍诊1年余,受益颇丰,现将黄教授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作者:王茜;黄立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以及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恶性肿瘤居发病率和病死率第1位的均是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70.5万(占全部癌症的19.7%),每年死亡病例约56.9万(占全部癌症的26%)[1].

    作者:黄赛男;姚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灸学》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村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亦随之改变.除传统教学模式外,高等院校针灸学的课堂教学应当充分挖掘移动设备的教学功能,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贲定严;刘琼;李丹;邹逸凡;马明珠;常小荣;刘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3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R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涛;王遵来;张盼;左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石学敏治疗运动神经元病验案1则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综合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经筋刺法、刺络放血等,以滋补肝肾、醒脑调神、补益脑髓、疏经活血为主要治疗原则,治疗运动神经元病1例,不仅有效遏制了患者的进行性肌肉萎缩,还基本恢复了患者右上臂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了可行思路,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会会;石学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李明权治疗淋证经验

    介绍李明权教授治疗淋证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温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是淋证的共性病机,清利湿热是其基本治疗原则.其在临床上参考《千金要方》中对淋证的分类,通过辨证论治,审证求因,合理选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作者:吴新萍;刘林昊;王小兵;刘杰;邓森;张丹;李明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56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6例,方法包括针对肝肾阴虚型、肾虚肝郁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两虚型进行中药汤剂配合针灸、耳穴压豆及情志、饮食、起居等调护.结果:56例中痊愈42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吉华;赵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脂肝消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3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脂肝消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NAF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口服脂肝消颗粒剂治疗,对照组口服易善复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BMI、肝脏B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系数(CAPTM)值、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8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MI、B超、CAPTM值、肝功能及血脂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治疗组BMI、CAPTM值、肝功能与血脂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肝消能明显改善NAFL患者自觉症状、B超、CAPTM值、肝功能和血脂情况,疗效显著.

    作者:彭秀娟;刘文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出血后复视验案1则

    中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复视是脑干血管病的证候[1],主要因脑干损伤使支配双眼运动的动眼、外展、滑车神经功能异常及其支配眼外肌功能障碍所致.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综合征、脑桥下部内侧综合征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症均可见复视[2].其临床表现为视物成双,甚至出现恶心、头晕、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石学敏院士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眼外肌点刺治疗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周诗远;石学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刘冬梅运用和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介绍刘冬梅教授运用和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刘冬梅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脾胃气虚、浊瘀内蕴,临床自拟和中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覃茁宇;刘冬梅;闫奇峰;陈艳丽;王琳;窦新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T淋巴细胞与银屑病的相关性以及中药对其干预概况

    银屑病是一种由浸润皮肤的T淋巴细胞引发并持续存在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发展、转归与T细胞有密切关系[1].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展中分为3个阶段:(1)T细胞的活化;(2)T细胞皮肤归巢;(3)活化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其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是关键,活化包含2个途径、2个通路,T淋巴细胞的皮肤归巢是以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和其配体E-选择素介导,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过程则需要CD4+和CD8+两大亚群.针对这3个阶段中药及提取物、中药复方在不同程度干扰T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阻断T细胞活化通路、CLA和其配体E-选择素介导,以及减少CD4+和CD8+两大亚群、细胞因子等来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作者:于亚廷;郝平生;张亚楠;杜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s)是具有分化成多种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并且能有效地自我更新以保证脑内的细胞数.在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有海马齿状回的颗粒区及侧脑室的室下区[1-3]2个神经源性区域,其在增殖分化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细胞[4].在成人大脑中大部分神经干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状态累积到一定程度即发生衰老[5].因而促进NSCs的增殖与分化能延缓衰老,有利于解决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疾病.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研究成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的重点,如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本文从中、西医2方面综述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临床实验与研究,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新思路和新途径.

    作者:李容念;张才如;赵瑞成;赵平;朱伟;郭建军;赵文博;席家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灸法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有关鼻鼽的记载早见于西周的《礼记·月令》,即:“李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正式称之为鼻鼽则首见于《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1],指出鼻鼽是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作者:张慧敏;张勤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