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湿治法探析

付田昊;赵志恒;凌敏

关键词:内湿, 治法, 脏腑论治, 经络论治
摘要:湿邪致病范围广泛,证候多样,根据病因可分为外湿致病与内湿致病,临床内湿致病更为多见.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极为密切,若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则会导致水湿病证,根据湿邪停留的部位不同提出相应治疗湿邪的方法,从脏腑和经络辨证论治,大体遵循“肺宜宣,脾宜健,肾宜温”的治疗原则,针药相配,综合运用以治湿,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三黄栓剂治疗Ⅱ期内痔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黄栓剂对Ⅱ期内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Ⅱ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黄栓剂塞肛治疗,对照组采用麝香痔疮栓塞肛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肛门疼痛、坠胀、潮湿及便血、痔核脱出、痔核体积等症状的变化并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高于对照组的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症状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在肛门潮湿、便血及痔核脱出方面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黄栓剂治疗Ⅱ期内痔能明显减轻肛门疼痛、坠胀、潮湿及便血,减少痔核脱出,减小痔核体积,且没有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何强;杨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益肾健脾、行气活血法治疗肾性蛋白尿验案1则

    肾性蛋白尿是由于各种因素损及肾脏结构,导致肾小球或肾小管功能受损,蛋白随尿漏出,是肾脏疾病的临床特征之一.长期、大量蛋白尿会加重肾脏负担,损伤肾功能,故减少尿蛋白是保护肾脏、延缓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大量临床经验表明,中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预后良好.本案例应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采用益肾健脾、行气活血法治疗肾性蛋白尿验案1则,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晨闻;马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CAG)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150~L的MNNG溶液自由饮用,同时配合40%乙醇灌胃及饥饱失常法复制大鼠CAG模型,以胃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评价标准,每2周取材并动态观察CAG的形成过程.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大鼠胃组织逐渐出现炎症改变、腺体细胞萎缩、腺体萎缩、纤维组织充填等改变,造模12周后,成功复制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结论:化学诱变剂MNNG联合乙醇灌胃及饥饱失常法可成功复制大鼠CAG模型,适用于临床基础研究.

    作者:舒文娜;杨青;钟欢;胡小珍;刘祎;马明珠;佘畅;刘密;常小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头孢克洛咀嚼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痛散免煎剂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持久,毒副作用少,不易复发,临床疗效稳定.

    作者:刘华奇;李秀;黄莹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曹志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躯体化障碍验案1则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或肠上皮化生为病理特点的消化系统常见慢性疾病[1].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2],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感觉异常,包括疼痛、呃逆、反酸、恶心等.躯体化障碍与CAG相互影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但存在疗程长、费用高、不良反应等问题,与之相比,中医药因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的独特优势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曹志群教授从医三十余年,潜心钻研,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尤其在治疗CAG伴躯体化障碍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创立的芪莲舒痞方经临床验证有显著效果.现将曹教授治疗CAG伴躯体化障碍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艳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黄立中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验案1则

    黄立中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知名肿瘤学专家,其早期师从湖湘中医五老之一的李聪甫教授,潜心钻研中医文化四十余年,精于医理,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辨证要准确,强调扶正固本培元理论的运用,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深受患者赞誉.笔者(第一作者)有幸拜师门下,在旁侍诊1年余,受益颇丰,现将黄教授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作者:王茜;黄立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扶阳法于儿科运用之思考

    近年来,作为中医重要学术流派的扶阳学派日益受到关注,其代表人物及学术观点、组方用药等都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扶阳学派的临证经验也在实践中经历着检验,并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温阳学派也是中医儿科四大学派之一[1],自南宋陈文中倡导温养正气,固养元阳,创立儿科温补学说以来,明代薛铠、薛己,清代陈复正等继承和发展了其学术主张,近代名医徐小圃更是儿科温阳学派的杰出代表,当代海派徐氏儿科因将温阳扶正作为其核心思想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虽然素有小儿纯阳之体,阳有余阴不足,所患热病多之说,但扶阳温阳在儿科仍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临床价值,本文仅就现今儿科运用温阳扶阳法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作者:唐彦;蒋一珺;吴生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频数分新的眼科中成药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眼科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了解眼病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收录于国家医保、中国药典、国家基要目录的43种眼科中成药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中成药中单味中药累积频数、不同种类中药的累积频数、性味归经频数、治疗疾病不同部位的各类中药累积频率.结果:眼科中成药以补虚药、清热药为核心药物,治疗不同疾病时的药物种类、高频药物有明显区别.结论:该研究结果可对眼病的病因病机得到一定程度的探讨和了解,为中药在眼科的高效使用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陈柯竹;周亚莎;刘家琪;彭俊;彭清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瘀涤痰汤加味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针灸及肢体语言康复训练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1.2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动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涤痰汤加减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孙燕;牟方波;李璐;耿志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3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R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涛;王遵来;张盼;左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臭牡丹地上部分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目的:对臭牡丹地上部分所含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方法:采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臭牡丹的地上部分,通过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依次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臭牡丹地上部分的粗分化合物进行了分析;采用MTT法对臭牡丹地上部分的不同萃取物质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采用CCK8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和粗分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液质分析结果和文献比较,确定粗分物中是以毛蕊花糖苷为主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95%乙醇洗脱部分的IC50为0.019mg/mL,二氯甲烷部分、25%乙醇及50%乙醇的IC50分别为0.039、0.180和0.181mg/mL,水部分的IC50不存在;毛蕊花糖苷的CC50值约为0.22mg/mL,粗分物A的CC50值约为1.3mg/mL.结论:MTT结果显示,95%乙醇部分抗肿瘤活性好,其次为二氯甲烷,25%乙醇与50%乙醇第三,水部分基本没作用;CCK8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粗分物A对A549细胞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作者:余娜;朱克俭;谢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浮针结合等长收缩后拉伸手法治疗颈性眩晕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等长收缩后拉伸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等长收缩后拉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7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等长收缩后拉伸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作者:刘燚;蒋丽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应用多指标决策方法评价选择针灸治疗痤疮优势方案

    目的:基于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JADAD≥3分),通过多指标决策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以筛选针灸治疗痤疮的优势方案.方法:搜集针灸治疗痤疮的所有中外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咨询专家意见,以JADAD评分、疗程、治愈率、总有效率、样本量为5个评价指标,应用TOPSIS分析方法,获得各方案的相对贴近度,终得出优方案.结果:共选出13项高质量临床证据,相对贴近度分别为A1=0.9232,A2=0.7168,A3=0.0617,A4=0.5001,A5=0.5451,A6 =0.3477,A7 =0.3491,A8 =0.4764,A9 =0.3278,A10 =0.3174,A11 =0.4317,A12=0.1899,A13 =0.3436.结论:通过比较可知,目前证据支持火针为治疗痤疮的优方案.

    作者:闫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辩证治疗肺结节1例报告

    目前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公认的定义为单一的、边界清楚的、影像不透明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0mm、周围完全由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病变,没有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表现的肺部结节[1-2].肺部结节的诊治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讨论的热点,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易误诊和漏诊.

    作者:李璇;陈文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5.0%与75.0%,对照组分别为40.0%与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文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为特征,其特点是进行性肝内胆管破坏,引发胆汁淤积、门脉炎症、肝纤维化,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甚至肝衰竭.PBC患病人群主要为50~60岁左右的女性,少数发生于儿童,男女患病比率为1:10[1].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疲乏,或无明显症状,少数在发现患病时已有黄疸或肝硬化并发症.由于早期明确诊断和熊去氧胆酸的使用,PBC的治疗与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具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PBC的药物,但约40%的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佳且预后效果较差,需要替代治疗.PBC的发病机制一直以来被认为主要是免疫机制损伤造成的胆小管及肝细胞的破坏.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自身免疫机制紊乱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优势.本文将集中讨论近年来对PBC有希望的药物治疗方法,尤其是基于对免疫及胆汁酸合成循环的药物靶向治疗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梓瑶;郭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56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6例,方法包括针对肝肾阴虚型、肾虚肝郁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两虚型进行中药汤剂配合针灸、耳穴压豆及情志、饮食、起居等调护.结果:56例中痊愈42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吉华;赵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脂肝消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3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脂肝消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NAF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口服脂肝消颗粒剂治疗,对照组口服易善复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BMI、肝脏B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系数(CAPTM)值、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8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MI、B超、CAPTM值、肝功能及血脂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治疗组BMI、CAPTM值、肝功能与血脂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肝消能明显改善NAFL患者自觉症状、B超、CAPTM值、肝功能和血脂情况,疗效显著.

    作者:彭秀娟;刘文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江蓉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

    介绍江蓉星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江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侵袭为标.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在健脾益肾、柔肝补血的基础上加祛风、散寒、除湿、化瘀、温阳等驱邪之品,用骨关节炎Ⅰ号方随证加减;西医治疗应用玻璃酸钠及得宝松关节腔注射,以控制关节疼痛、肿胀.中西医结合能很好地发挥两者的优点,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作者:蔡万翔;李涛;王敏;郑世维;李黔春;江蓉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毛得宏从阴虚肺燥论治小儿鼻衄经验

    介绍毛得宏教授从阴虚肺燥论治小儿鼻衄的临床经验.毛得宏教授结合中西医学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提出阴虚肺燥为小儿鼻衄的共性病机,阴虚又以肺阴质为主,临床采用滋阴润肺法,以补肺阴为主,兼顾补脾肾之阴,自拟鼻衄停汤治疗,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加减论治.其立论独特,用药精准,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厍红红;彭川;毛得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