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8例

张健;李海涛;陈鹏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茵陈蒿汤
摘要: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肯定.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从情志失调论治焦虑性失眠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失眠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引起人们对睡眠问题的关注和研究.1 睡眠的生理基础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又称不得眠、不得卧.中医学理论认为,卫气正常运转,阴阳交泰是保证睡眠的基础.在《灵枢·口问》中详细阐述了睡眠的基础“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主卧.

    作者:侯琴;谭子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丛集性头痛概况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原发性血管神经性头痛之一,其特点为局限于单侧的以眶、颞、额等区为主的严重发作性疼痛,并伴有同侧的球结膜充血、流泪、鼻塞等自主神经症状.有典型的丛集期及缓解期.在丛集期内头痛密集发作,因而得名[1],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其终生患病率约为0.12%,部分有遗传趋势,男女比率约为2.5~3.5∶1[2-5].但因其疼痛程度严重,近年来受到神经内科医师的重视.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针刺镇痛机制进一步研究,针灸在治疗痛症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疗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丛集性头痛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现综述如下.

    作者:宋登丽;彭小莉;余葱葱;王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杏仁煎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7例

    目的:观察杏仁煎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用杏仁煎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7%,对照组为8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咽充血改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症状、体征改善较快.

    作者:徐莉;王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2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上肢疼痛、水肿以及关节活动度,但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01,P<0.05),在减轻水肿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显著.

    作者:毕钰桢;何绪屏;张大创;燕竹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9例总结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辨证施治给予汤剂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联合甲硝唑灌肠治疗.治疗28d(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2.3%、46.2%,对照组分别为71.8%、15.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柴胡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以丹参多酚酸盐、地塞米松、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以改善循环、减轻神经水肿、营养神经,并配合针灸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小柴胡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0.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损程度越轻,疗效越好,不同程度耳聋总有效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疗效.

    作者:曹志;李浩;刘元献;古苑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蠡沟穴

    蠡沟穴又名交仪穴,首载于《灵枢·经脉》篇:“足厥阴之别,名日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归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络穴,起着沟通肝胆两经的作用.蠡沟是临床常用穴,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现对蠡沟穴命名、定位及功用主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关于命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因此,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命名,而且腧穴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故孙思邈《千金翼方》载:“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作者:马凤君;王彤;卢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预防并发症以及必要的营养支持补液治疗等.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及神经妥乐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刘公望学术思想浅析

    总结刘公望教授的学术思想为以下4个方面.(1)方证照合:以方类证,分经审证;(2)合方应用:相加效果,扩大治疗范围,相乘效果,衍生新的治疗作用,相反相成,减少不良反应;(3)临证总结,自创“公望针方36则”;(4)疑难杂症针药并施,特别对于顽固性痛症、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针药并施,独具特色.

    作者:曹楠;周震;王剑歌;赵志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乌梅丸与厥证

    乌梅丸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纵观全方,体现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敛收并用,攻补兼施,辛散苦降,安蛔固涩,通调阴阳的治疗法则.乌梅丸不仅是治疗蛔厥及下利的主方,更擅治疗上寒下热,寒热错杂,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证.1 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病机分析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

    作者:刘潺潺;赵天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PBL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异同点,通过分析PBL教学法的实施方法、优势,以及PBL教学法在中医方剂学教学中具体应用情况,认为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方剂学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作者:王改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44例回族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通过对回族高血压病(EH)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回族EH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分布特征,以指导临床.方法: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444例回族EH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相关症状、体征等,填写调查表,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对症状及证型分布进行总结.结果:入选回族EH患者共444例,男174例,女270例.基本证候中肝阳上亢证198例、痰浊络阻证98例、气血亏虚证73例、肾精不足证58例、瘀血阻窍证17例,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阳上亢证为主.回族EH患者常见症状有眩晕、头痛、胸闷、胃脘痞闷、耳鸣、肢体肿胀、急躁易怒、气短、心悸、失眠.结论:肝阳上亢证为回族EH主要证型.

    作者:李志明;张骞;师常喜;杨学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扶正祛邪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促炎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影响.方法:68例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支持与西药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脱机率、撤机时间、住ICU时间;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促炎因子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够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P<0.05).结论:扶正祛邪法中药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治疗ARDS.

    作者:陈岩;白雪松;李长辉;林萍;李旭;原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躯体形式障碍1例报告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1].早期识别利于提高社会和非精神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同时需患者及早去精神科就诊,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早期康复.现就1例典型临床病案报告如下.

    作者:赵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凉血化斑汤治疗结节性血管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凉血化斑汤治疗结节性血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结节性血管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凉血化斑汤为主治疗,对照组20例以激素为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斑汤为主治疗结节性血管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继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误诊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疾病的文献分析

    肛管直肠脓肿为肛肠科常见病症,临床上许多疾病可表现为肛周红肿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肛周脓肿;或者表现为肛周脓肿症状,但是存在潜在的基础疾病,易被误诊为单纯的肛周脓肿.误诊误治后,常加重病情,或错过佳治疗时间,甚至反复手术致肛门功能失常.本文综合了误诊为肛周脓肿疾病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

    作者:呼园园;管仲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梅国强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治验5则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原文107条载:“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应用范畴和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小柴胡汤证的变证;(2)因伤寒误用下法而成;(3)基本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胃火扰心神,三焦气化不利,决渎失司,三阳经气不利;(4)基本功效为和解泄热,镇惊安神.梅教授博采众长,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病机高度概括为肝之疏泄失常.包括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包含气血运行失常);脾胃运化传导升降失常;情志精神调节失常;男子精液、女子经水排泄失常.

    作者:许国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理行为干预合黄连提取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行为干预合黄连提取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黄连提取液肠内给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栓便后纳入肛门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有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合黄连提取液肠内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缓解症状和改善身心状况方面效果明显,为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好疗法,且毒副作用小,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作者:陈明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使用萎康方作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使用口服维酶素片、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E胶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70%,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银杏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的对策.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学期刊中有关银杏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情况及科研技术新进展的报道,并予以分析.结果:银杏资源开发中存在原材料利用率低;提取工艺不过关,有效成分低;质量标准不统一;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的残留可能带来毒副作用等问题.结论:积极开展银杏资源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开发工作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作者:郑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