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琦
目的:探究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均来自本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62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均分实验组(n=31)和常规组(n=31),常规组行普通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对比.结果:在总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上,实验组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楠;孙莹;罗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诊的42例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回顾肺结核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具体表现.结果:23例为磨玻璃密度与实变,21例为树芽征,11例为空洞,11例为小叶间隔增厚,6例为随机分布结节,7例为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非常直观的展现肺结核的各种主要征象,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徐智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胸腹腔积液患者中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胸腹腔积液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胸膜腔穿刺术,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方法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在胸腹腔积液患者中有较好效果,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断指再植术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总结相关临床防治措施.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66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血管危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未发生血管危象,而观察组患者则发生血管危象.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之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观察组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血管危象标准,66例患者中有13例进入观察组,53例进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创伤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在断指数目、离断情况等方面的情况类似(P>0.05);Logistic分析表明断指再植术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性别、年龄、创伤类型、缺血时间、吸烟史以及离断平面.结论:经分析,对于断指再植术患者,应着重注意性别、年龄、创伤类型、缺血时间、吸烟史以及离断平面等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时候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石慧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病理特点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临床征候群.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可造成严重损伤;对脑的影响主要为脑血管意外,长期血压增高可造成脑溢血的发生.长期高血压还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其基本护理常规已被不少人所掌握,但不少人认为老年人血压增高是随着年龄增长的生理变化,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忽视了护理.现将本人多年来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体会.
作者:吕文彦;冯伟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进行观察并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之后,观察组PsQ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干预前,组间SDS评分与SAS评分差异不大(P>0.05),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两项指标的评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改善睡眠质量,且可缓解不良情绪.
作者:杨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1月接收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9例,两组均采用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抢救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急诊护理抢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结果的各项指标.结果:抢救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能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岳全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持续超长时间胸外按压抢救成功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诊成功救治的13例心搏骤停(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救互救,专业救护,延续的重症综合治疗,可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可实现超长时间抢救成功.结论:目击者当即对心搏骤停(CA)的患者施行徒手胸部按压,且转入专业人员继续高级复苏及延续的重症综合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极力推广启动紧急救援系统,白金10分钟内自救互救.
作者:怡建平;钱春明;芝金岳;陈彩迪;陈启良;张永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1],包括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MB)等类型.PM是一组主要累及四肢近端骨骼肌、颈肌及咽肌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我科于2019年8月收治1 例重症PM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婷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其中29例患者血糖未达理想控制效果,纳入常规组;另外31例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纳入实验组,评价两组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结果:常规组孕妇剖宫产率15例(51.72%),高于实验组7例(22.58%),(χ2=18.184,P<0.05);常规组剖宫产率20例(68.97%),高于实验组11例(35.48%),(χ2=22.476,P<0.05).常规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6例(20.69%),高于实验组2例(6.45%),(χ2=8.645,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GDM孕妇血糖水平提供积极降糖治疗及护理干预,积极降低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
作者:林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5月本院甲状腺癌患者80例,遵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治疗组,各40例,依次采取传统开放性手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术中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指标相比有差异性,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下根治术用于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性手术,有利于优化手术指标,增强手术疗效,值得采纳.
作者:古丽夏提·麦麦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舒缓疗护病房癌症临终患者的安宁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治疗的癌症临终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共计32例,分组依据采用计算机表法,平分为参照组(n=16)与研究组(n=16),对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实施安宁护理,以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患者的疼痛及负性情绪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且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应用安宁护理对舒缓疗护病房癌症临终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显著提升护理效果.
作者:刘新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改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护理礼仪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护理礼仪的教学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护理礼仪的掌握能力和熟练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护理专业素养.情景剧表演是深化学生理解护理礼仪、增加护理礼仪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应重视情景剧表演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
作者:李芸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及护理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时期)接诊的270例AMI行PCI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59例发生CIN设为CIN组,未发生CIN者设为非CIN组,分析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总结后运用于(2017年6月~2018年4月时期)接诊的108例AMI行PCI术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对照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LVEF(%)、基线SCr值(umol/L)、基线eGFR(ml/min/1.73 m2)、造影剂剂量、术后6 h口服总入量、术后24 h静脉总入量、术后6 h尿量、术前后生命体征、血糖波动、CIN发生率、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入院随机血糖、术后24 h糖化血红蛋白、基线SCr、基线eGFR、就诊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24 h静脉总入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小时强化口服总入量、术后6小时尿量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对照组中患者CIN组患有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高于非CIN组,且CIN组造影剂计量高于非CI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CIN发生率为10.19%,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患者CIN发生率为21.85%,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AMI病人行急诊PCI手术患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为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且手术中使用造影剂的剂量也是导致CIN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采取术前提示患者具有CIN高风险因素,术中控制造影剂用量,术后实施强化口服水化补救措施、密切关注关注患者术后尿量等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CIN发生率,效果理想.
作者:黄嘉熙;林丽霞;詹晓燕;陈壁铭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临床中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92例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病例,统计患者所用药物的类型、用药途径、不良反应所累及系统、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等.结果:头孢曲松钠发生的不良反应率高,其次是头孢替安;用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从高到低依次为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推注、口服;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呼吸、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各大系统;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发生率较高;饮酒、过敏、自身体质也会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中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但也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伤及多个系统,医护人员需牢固掌握药理知识,用药时做到合理、规范,减少或预防用药不良反应.
作者:艾力哈木·艾山;阿依古扎力·买买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胰腺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选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对比组、考察组,各48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全程优质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考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护理工作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可降低并发症、死亡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效果可靠.
作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在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气喘、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毛细支管炎患者采取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明显,而且安全、方便.
作者:舒艳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的护理特点进行全面探究,切实增加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的成功率.方法:随机在我院2017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160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回顾分析160位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救状况以及临床护理特点.结果:在这160位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148位患者急救成功,剩余12位患者急救失败死亡;急救成功率占92.5%,急救失败率占7.5%.结论:急性心血管疾病由于发病快、死亡率高,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在短的时间内完成护理、治疗以及诊断等工作,同时,严格遵守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的相关规范标准,快速落实急救措施,从而大限度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的成功率.
作者:林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急救中参麦注射液与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70例DKA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n=35),参照组予以小剂量胰岛素抢救,联合组予以参麦注射液与小剂量胰岛素抢救,对比两组患者抢救前后的、SCr(肌酐)、BUN(尿素氮)、CRP(血清C反应蛋白)、动脉血气pH值.结果:抢救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抢救后,联合组患者抢救后的SCr、CRP、BUN均明显低于出参照组,而动脉血气PH值则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小剂量胰岛素在DKA急救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急救推广.
作者:李锐恒;牛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论文详细剖析了飞行员产生过度紧张心理的复杂因素,分析了过度紧张心理导致的认知及行为反应现象,从组织领导层面和个人修养层面探讨了缓解和消除过度紧张心理的方法.
作者:郝雁中;马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