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喜
对高职药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主要建立适合医药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实验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改革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考核体系.
作者:曹智启;周淑梅;孟祥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姜黄连饮片的佳炮制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小檗碱含量为指标.结果:优选出佳工艺为:取黄连饮片加20%姜汁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烘箱中烘制,温度100℃,时间90 min,取出,放凉.结论:该法为姜黄连饮片炮制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洪利;康大力;黄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复方胆通片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0.8 ml·min-1.结果:大黄素线性范围为2.63~26.3 μg·ml<'-1>,r=0.9997,回收率为98.08%,RSD%为1.33%.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较好,能起到控制复方胆通片中大黄素含量的作用.
作者:刘伟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文章浅谈了医院药学带教工作的一些体会,医院的重视是实习工作的前提,带教老师的素质和积极性是带教的基础,教学设备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成败的关键.
作者:王姿媛;唐洪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确诊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共治疗14 d,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并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17CD)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基本痊愈例为27:13,显著进步例为17:13,(P<0.05);治疗组在治疗14 d后脑血流参数有显著提高.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舜钦;吴歌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保温护理在预防前列腺电切术中寒战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术中按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用加温器将输入液体加温至24~28℃,冲洗液加温至37~38℃.于不同时段测量并记录患者T、HR、BP及寒战情况.结果:患者术中不同时段及术毕各体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寒战发生率及寒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积极采取有效保温措施,可减少寒战的发生.
作者:吴翠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57例皮肤瘙痒患者在正确护理的基础上进行HP+HD治疗,患者生化指标和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
作者:吴秀清;范立明;吴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胰岛素信号转导在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发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减弱或受阻,使得胰岛素生理作用减弱,导致IR形成.本文概述了P13K/Akt通路成员及功能,与IR关系及临床药物应用等研究进展.
作者:常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辅助化疗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对42例患者采取心理、饮食、静脉给药、止呕、用药安全监测等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42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了化疗疗程,仅1例发生Ⅰ度外周血管静脉炎,无1例出现Ⅱ度以上肝肾功能和Ⅲ度骨髓抑制.结论:开展围手术期大肠癌辅助化疗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春香;马进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介绍袁长津教授论治咳嗽的经验,包括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治法的选择,选方组方的原则及用药经验等,并附典型病例.
作者:刘应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本文就壮药研究开发的现状与趋势展开研究,通过大量的事实、数据与资料阐述了发展壮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引起社会关注,共同关心壮药的发展.
作者:吴登攀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病人均予心理治疗、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胃动力药物、中药及针灸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胡灏;苏永权;卢广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SOCS2、SOCS3在正常妊娠模型与反复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的不同表达.方法:建立反复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xDBA/2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xBALB/c,取孕14 d的蜕膜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OCS1、SOCS2、SOCS3蛋白的表达.结果:SOCS1、SOCS2、SOCS3在自然流产小鼠模型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蜕膜组织均有表达,但与正常妊娠组比较,SOCS1在反复自然流产小鼠升高(P<0.05),SOCS3表达降低(P<0.05),SOCS2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OCS1、SOCS3可能在妊娠的维持中发挥主要作用.
作者:尤昭玲;刘慧萍;雷磊;赖毛华;何冬梅;邓菁英;王芳;周琼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灵仙跌打片中齐墩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ypemil ODS-C<,18>(200 mm×4.6 mm,5 μm)色谱柱,甲醇-0.5%的冰乙酸溶液(84:1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结果:齐墩果酸在0.3506-2.1036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7%,RSD%为1.02%(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适用于灵仙跌打片中的齐墩果酸含量测定.
作者:刘昌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小剂量螺内酯和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冠心病Ⅲ、Ⅳ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血管扩张剂、袢利尿剂及氢氯噻嗪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片2 mg,1次/d开始,1周后加至4 mg,1次/d;螺内酯片20 mg,1次/d;通心络胶囊4片,3次/d,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2.6%,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显效率36.8%,总有效率7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缩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小剂量螺内酯和通心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叶小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综合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局部封闭结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48例运用局部封闭结合理筋松解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与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6.7%.75.0%;对照组分别为81.3%、47.9%;治疗组总有效率与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封闭结合小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陈泽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评价消炎散配合绷带外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急性闭合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消炎散配合绷带外固定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扶他林软膏外擦治疗,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对疼痛、压痛、肿胀、瘀青、功能活动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例均有较好疗效,但消炎散组优于扶他林组,治疗7 d后扶他林组在局部疼痛改善优于消炎散组,消炎散组在局部压痛、肿胀、瘀青、运动受限项优于扶他林组,在治疗14 d后消炎散组在运动受限项优于扶他林组,两组在局部疼痛、局部压痛、肿胀、瘀青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炎散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扭伤具有在改善局部症状体征以及功能活动方面独特的疗效.
作者:丁建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对两组的血压和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t=15.94,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不但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还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龙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我校本学期结束药物分析学习的2005级药品质量检测专业的46名大专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2005级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大专生对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药物分析的各项教学满意度较高.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今后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作者:冯传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千柏胶囊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测定,色谱柱:DiamonsilC18μm,2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5:95);检测波长:207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线性范围为33.58-268.64 ug/mL;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89%,RSD%为0.69%.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作者:钟捷;冯华;罗红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