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勇;杨芳;范伏元
目的:观察前列消瘀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9例本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前列消瘀汤治疗,对照组用坦索罗辛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8%,对照组为6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NIH-CPSI积分、EPS-WBC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消瘀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杨邵波;周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从针灸单一治疗和针灸综合治疗两方面来介绍近年来针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发展概况,认为针灸治疗RP虽不能获得根本上的治愈,但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提高视力,扩大视野,延缓病变等方面,其疗效是非常确切的,且无不良毒副作用.
作者:常艳;翟伟;陈俊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自拟养胃饮合吗丁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6例,以养胃饮合吗丁啉治疗;对照组44例用雷尼替丁和吗丁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积分和疗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胃饮和吗丁啉合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
作者:龙瑛;严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F-PSA、T-PSA及F-PSA/T-PSA(F/T)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PCA、BPH及正常血清中F-PSA、T-PSA及F/T比值,并对各组数值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F-PSA指标在PCA组与BPH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T-PSA在PCA组与PBH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当F-PSA位于4.0~10.0 ng/ml时,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F/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F-PSA处于诊断灰色带(4.0~10.0 ng/ml)时,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疾病,同时检测F-PSA、T-PSA并分析F/T比值能及早的对前列腺癌作出诊断.
作者:李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确诊的儿童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以克拉霉素结合热淋汤治疗,对照组予以红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奉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文章对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创新医院、创新自我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建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正颈宁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LC法对丹参、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 结果: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丹参酮ⅡA在0.01076~0.215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0%,RSD%为1.12%(n=5).结论:该方法专属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正颈宁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申祥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对新乡县农村居民慢性胃炎的饮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地区预防控制慢性胃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逐一面访调查对象,以当地县级医院诊断的慢性胃炎为病例组,对照组来自同一人群.以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饮食因素中,增加慢性胃炎发病的饮食因素有:进食速度(OR=2.57,95%CI:1.47~4.48),有暴饮暴食习惯(OR=4.19,95%CI:1.52~11.51).降低慢性胃炎发病的因素为喜欢吃辣椒(OR=0.49,95%CI:0.32~0.87).结论: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
作者:金湘东;陈四清;代丽萍;王凯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将42例腰椎间盘症患者运用电针、牵引配合运动疗法综合治疗,经治疗2~3疗程后,结果痊愈34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提示电针、牵引配合运动疗法综合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痰瘀同治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并追查所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从1979年至2006年.纳入以痰瘀同治法为主要组方依据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质量评价采用修改后Jadad量表.提取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鉴定研究间异质性,根据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并对对照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9个RCT,纳入文献的质量均较低.疗效评价,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OR值为3.41(95%CI:2.40,4.85);神经功能缺损,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WMD(fixed)值为-5.09(95%CI:-6.46,-3.7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痰瘀同治法为组方依据,加用中药方剂,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尤其有利于恢复中风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蔡业峰;张佛明;张新春;许越;李伟峰;招远琪;尤劲松;郭建文;黄培新;黄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4例除不采用中医治疗外,余同治疗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为9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组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0.63%,对照组为23.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葡萄膜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罗耀红;朱惠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3种手术方法对新鲜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对136例新鲜股骨颈骨折,25例采用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IF);7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41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结果:各组中无病废患者Harris评分中,优良率IF组为76.5%,THR组为80.4%,THR组为91.2%.THR组明显优于另两组(P<0.01).且THR组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通过对3种手术方法的比较,THR能更好的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少,但术中创伤大、出血量大等也是其缺点.
作者:李运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医院在新时代的医疗竞争市场,要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中医传统医学优势,才能蓬勃发展.
作者:孙兴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通过对大黄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分析其有效成分发生的不同变化,对其药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
作者:朱郁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观音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08例以观音散治疗;对照组92例以硫酸锌口服液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服用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4%,对照组为84.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欲增进、体重增加和头发微量元素Zn、Fe改善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观音散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克丽;谢静;张丽霞;张小利;李红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运用加味玉泉散及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60例,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结果显效3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7%.且治疗后患者血糖及血脂值均显著降低,提示加味玉泉散对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熊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影响.方法:将62例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一般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体位护理,观察两组治疗3 d后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3 d后在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患者的体位护理能明显减少其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李艺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口服疱疹合剂1号和阿昔洛韦缓释片;对照组仅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皮疹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对照组为6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周耀湘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复方丹参缓释片,并考查其体外释放度.方法:用超临界萃取丹参的有效成分,以湿法制粒压片制备复方丹参缓释片;以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HPMC用量、PVP用量及乙醇浓度3因素对主药体外释放的影响,优化处方工艺,并与普通复方丹参片进行比较.结果:复方丹参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随HPMC的用量增加,缓释作用加强.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缓释片比普通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片剂外观及可压性良好.
作者:张玉祥;邱蔚芬;王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采用温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7例,结果临床治愈48例,好转37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7.7%.
作者:单赤军;全昕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