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目的:探讨应用PBL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在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8名参加工作3年以下的精神科低年资护士进行为期10个月的PBL护理教学查房培训.在培训前后分别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其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查房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并通过理论考核的方式对专科知识掌握的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精神科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1).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对PBL护理教学查房模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护理教学查房模式(P<0.01).理论考核成绩明显较培训前提高.结论:PBL护理教学查房培训能够提高精神科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专科知识水平是一种较理想的在职培训法.
作者:王荣;赵婧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工作是在消毒供应中心完成的,此科室的工作质量关系着手术器械的安全,影响着手术效果,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水平.彻底清洗是灭菌的前提,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后有多种异常情况,如有机物、二氧化铬残留在金属器械表面,金属器械存在蚀损斑、钙物质点状物等,由多种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在此种状况下为顺利进行手术,将术后感染率减少,并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需采用积极的措施应对手术器械清洗后存在的问题.
作者:徐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整体观护理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6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整体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现护理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姚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剖析品管圈在预防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该院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时接诊的100例手术病患为对照组,另择2016年1月至12月本院开始品管圈活动时接诊的100例手术病患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室医院感染率为2.0%,明显比对照组的11.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0%,明显比对照组的81.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减少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王顺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急危重症护理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PBL组48例和传统组48例,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组护生的考核分值、护生满意度及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结果:PBL组与传统组在考核分值、实习护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更佳,有效提高护理实习生理论、笔试以及病历书写能力,提高护生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伟红;陈春娟;赵丹;吴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母婴床旁的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8~ 10月接收的140对母婴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在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得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产妇,并且在沐浴、抚触、脐部和臀部的护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的护理模式能够提升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加深对新生儿护理的理解和印象,大限度内避免由于护理不当对婴儿造成的负面影响,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魏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78例),选取时间-2012年10月20日至2016年2月7日,将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78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咳嗽缓解时间(5.45±1.27)d、气促缓解时间(6.11±1.28)d、退热时间(3.24±0.11)d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杨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健康指导.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病人给予强化临床护理及加强出院健康指导,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病人治疗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病人治疗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干预护理后病人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规范合理的出院康复指导能让病人快速恢复,规范合理的出院康复指导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路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针刺治疗联合中药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对预后效果的影响,仅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患有面部神经麻痹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治疗,而观察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配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面部神经麻痹患者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应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采用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自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8例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将49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49例子宫腺肌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经超声检查后,有45例为子宫肌瘤,诊断符合率为91.84%;有43例为子宫腺肌病,诊断符合率为87.76%,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x2 =1.323 1).观察组患者周边血流参数、病灶血流参数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与对照组相对比,P <0.05.所有子宫肌瘤患者中,肌壁间肌瘤为15例(30.61%),粘膜下肌瘤为18例(36.73%),16例(32.65%)为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为29例(59.18%),浆膜下肌瘤为9例(18.37%),粘膜下肌瘤为6例(12.24%),宫颈及阔韧带肌瘤为5例(10.20%).结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均可采用超声进行诊断,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平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儿童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36例接种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进行研究,对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36例患者主要为接种麻疹疫苗13.3%、无细胞百白破疫苗27.1%、乙脑减毒疫苗10%,其中异常多以过敏性皮疹为主要表现,过敏性皮疹出现的概率显著高于热性惊厥、无菌性脓肿和晕厥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的预防接种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存在着重大的意义,接种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接种的规范流程,采取积极有效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措施,尽可能的避免其的发生.
作者:殷炳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从当前医疗耗材库房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按照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站在控制医院感染的角度,就如何加强医疗耗材库房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医疗耗材库房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为更好的促进医疗耗材库房管理科学化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季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肱骨近端骨折应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钢板固定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29±3.77)w,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6.67%,骨折愈合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有钢板断裂、螺钉松动、肱骨头坏死各为1例,共有3例发生,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仅一例患者存在肩关节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疗效确切,有效帮助患者构建肩关节部位稳定的生物力学结构,更符合人体生理学特征,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束晖;王树金;王遥伟;吴树华;周立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南方部队每年组织野外驻训或演习,一般生活条件环境艰苦,医疗设施条件不完善,且训练时间多选择在夏秋季节,恰好是皮肤病、传染病和部分流行病的高发期,也是医学昆虫、有害动物等活动频繁时,加上官兵训练体力消耗较大,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疾病.为保持官兵的身体健康,保证部队的战斗力,须做好防病五则.
作者:吴忠斌;吴新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析在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应用参苓白术散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15年03月至2017年03月该院接收的58例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并将研究对象分为28例对照组与30例实验组.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药物治疗,实验组予以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对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医学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急诊应激条件下不同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情况,为急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例(2015 ~2017年)急诊应激条件下的高危患者,静脉穿刺包括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骨脉穿刺.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以及临床救治方法,200例患者均成功得到救治.结果:急诊内死亡15例,急诊留院1~3d后出院的患者62例,住院观察与治疗123例.首次穿刺失败患者6例,置管后退关患者3例,管腔堵塞患者2例.颈内静脉穿刺时间均值(202.50±4.60)s,股静脉穿刺时间均值(161.50±4.50)s.结论:急诊应激条件下不同静脉穿刺置管紧急救治中,股静脉穿刺置管更具优势,可以优先选择.
作者:石丽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6年2月至5月出诊接回的79例患者和5月至9月出诊接回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共177例),以10月至12月出诊接回的122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发生护理缺陷、护理投诉事件和急救不完善事件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发生护理缺陷、护理投诉事件和急救不完善事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居家服药管理的肺结核病人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核病防治健康知识了解率以及满意度调查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提高了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确保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提高了满意度.
作者:万玉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万托林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另选择同时间段收治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40例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复发率为8.3%,抗体阳性率均为8.3%明显低于B组30.5%、27.8%,P<0.05;A组咳嗽消失时间显著低于B组,复发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观察组高热比例及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喘息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发热、喘息等症状较为严重,采用药物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王国胜;周菲菲;董海丽;宋南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在CO中毒患儿抢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CO中毒患儿48例,所有患儿在急诊抢救中,均采用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儿的抢救结局,同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结果:48例患儿中,45例患儿完全康复出院(93.73%),2例患儿转为CO中毒迟发性脑病(4.17%),1例患儿抢救无效死亡(2.08%).结论:CO中毒患儿通常病情危重,入院后需要紧急采取措施抢救,采用临床护理应急预案,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减少患儿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馥菁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