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低初产妇分娩会阴侧切率的临床研究

张正瑛

关键词:初产妇, 会阴侧切率, 阴道分娩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初产妇分娩会阴侧切率的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采用不同的接生助产方法,比较会阴侧切率、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13.04%,会阴感染率为4.35%;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为60.87%,会阴感染率为13.04%.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和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3.2±0.4,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4.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为8.9±0.7,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7.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保护接生技术助产可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伤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冲击波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较小肾结石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冲击波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份该科室收治的泌尿结石的患者105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体外冲击波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华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用于临床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科室收治的52例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按照标准方法服用药物,并及时观察临床关节肿胀压痛例数,类风湿因子及病情变化情况等,同时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液指标,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效果差异明显,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是现代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有效办法.

    作者:田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5例肝癌患者纳入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38例、转移性肝癌患者87例,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从血流分布来看,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显示为瘤体越大血流越大;小肝癌血流检出率为原发性肝癌高于转移性肝癌(P<0.05);阻力指数和峰值血流速度比,原发性肝癌高于转移性肝癌(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原发性肝癌低于转移性肝癌(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可以为肝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向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佳矫正视力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眼压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佳矫正视力在0.3~0.4区间患者明显提高,佳矫正视力<0.1的患者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并发生发生率为7.50%,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林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针刺与艾灸结合治疗臂丛神经痛1例

    简要阐述臂丛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中西医治疗.探析针剌结合艾灸治疗此疾病的独特优势,并列举通过此方法来治疗臂丛神经痛的临床实例.

    作者:王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循证理念的应用与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循证理念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268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依据循证理念,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对比其两组的血压前后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压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变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 (P <0.05).结论: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稳定期慢阻肺,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补仕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浅谈医院安全生产管理

    临汾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历经六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晋南区域规模大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之一,医疗服务范围不仅覆盖全市17个县(市)区,而且逐步向长治、运城、晋中等周边地市拓展.医院新院区2014年10月29日全面开诊运营后,形成“一院两区”的全面发展模式,新院区项目基本建设政府投资约10亿元,医疗设备投资4亿,占地371亩,总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现开放1 200张床位,日均门诊1 500余人次;老院区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现开放300张床位,日均门诊1 000余人次.“一院两区”模式运行下,新院区正处于磨合适应发展期,诸多系统需要安全运行,老院区狭小的就诊区域和陈旧的硬件设施也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两院区的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医院正常运转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在院患者、职工的安全就诊与正常工作,保障全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消防安全、治安保卫、医疗安全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成为医院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和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作者:许红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慢性腰间盘突出CT影像学认识与分析

    目的:提高对慢性腰椎间盘提出的CT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例做L3~L5椎间盘CT轴位水平扫描,对突出软组织物的CT影像做出分析.结果:根据软组织突出物的形态、大小、密度、边缘情况,做出分析、诊断.结论:CT检查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物的形态、大型、密度、边缘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做出分析和诊断.

    作者:寇志伟;陈燕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对本科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接诊的7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甲组和乙组各36例.予以甲组保乳术治疗,予以乙组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乳房美容效果,比较局部复发率等指标.结果:甲组的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为80.56%,明显比乙组的44.44%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术后3年的局部复发率(2.78%)和远处转移率(5.56%)明显比乙组(19.44%、16.67%)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保乳术治疗乳腺癌,可显著提高患者乳房美容的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董树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骨髓形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在淋巴瘤的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骨髓形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对淋巴瘤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38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人群3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情况.并对研究组进行骨髓活检,观察骨髓浸润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在CEA、CA125、CA153、SF上均显著低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在CA199、CA724、AFP、CYRA21-1 、CYRA21-1、NSE上比较差异则不显著(P>0.05);研究组中骨髓浸润患者在血清CEA、CA125、CA153、SF水平上显著高于骨髓未浸润者,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髓形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对诊断淋巴瘤和预后治疗转归有一定指导价值.

    作者:吴雅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诊治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对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胃镜诊治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4例接受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各组47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院时间均比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优良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74%、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同时,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方案可行性高,故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嘉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对比分析前节OCT和生物测量仪在测量角膜厚度的检测价值

    目的:对比分析前节OCT和生物测量仪在测量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近视眼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及光学生物测量仪进行检测,并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和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得中央角膜厚度为(529.62±28.38) μm,光学生物测量仪测得的中央角膜厚度为(525.98±20.07) μm,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和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测角膜厚度均具有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不能互相取代,临床工作中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

    作者:柴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分析心理干预实施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实施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7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与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实施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研讨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数字法分2组研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每组各40倒,区分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方式,对照组接受瑞芬太尼静脉滴注,研究组接受瑞芬太尼+地佐辛镇痛,观察镇痛效果,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儿CHW、VAS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术后镇痛方式可联合使用瑞芬太尼和地佐辛药物,其镇痛效果优,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董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含硫气体信号分子对心血管调节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和分析含硫气体信号分子对心血管调节的效应以及其调节机制.方法:从2017年1~7月期间该院生化实验室的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80只大鼠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80只大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40只大鼠,观察组的40只大鼠采用含硫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进行心血管的调节,对照组的40只大鼠采用一氧化氮NO进行心血管的调节,对比两组大鼠的心血管调节效果.结果:从心血管的调节效果来看,观察组大鼠的心血管调节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大鼠的心血管调节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大鼠的心血管调节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合硫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应用到心血管的调节中,具有显著的舒张血管、保护心脏的作用,其主要的调节机制是通过非离子通道途径充分的发挥硫化氢的生理学效应,从而达到调节心血管的作用,值得有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庞雪芬;段成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探讨信息化角度对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考

    目的:探讨信息化角度对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效果.方法:该院医院会计档案管理近几年开展信息化管理,2015年开始针对存在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处理,整改前后均随机抽取档案10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档案信息不完整率、利用率.结果:整改后档案信息不完整率显著低于整改前,而利用率则明显高于整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期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措施整改,可以更好地降低档案信息不完整率,并提高利用率,值得重视.

    作者:刘少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X线诊断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对胃癌患者应用X线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54例来该院接受诊治的胃癌患者为例,对其展开X线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相比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应用X线检查患者时,2例发生漏诊,1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4.4% (51/54).此外,在经X线确诊的51例胃癌患者中,肿块型胃癌有7例,蕈伞型胃癌有9例,溃疡型胃癌有35例.结论:通过应用X线检查方法,可有效促进胃癌诊断准确率的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于继群;张军;刘永利;李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女性阴道B超技术对于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相关诊断作用探析

    目的:探析女性阴道B超技术对于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相关诊断作用.方法:选取该院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100例),选取时间-2015年2月10月至2016年2月10日,将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腹部B超检查)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阴道B超检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检出率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76.00% (P <0.05).结论:通过对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实施女性阴道B超技术(阴道B超检查),能显著提高检出率,为女性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廖春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4.6%,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25.3%,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HBV-DNA水平、ALT与HBeAg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乙肝病毒耐药引起的慢性重型肝炎疾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方法可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死亡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程丽娟;朱炳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