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张丽静;边亚坤

关键词:疼痛度, 创伤性骨折, 愈合, 疼痛控制护理, 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接收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当中,随机择取68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68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均34例。实验组行疼痛控制护理,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骨折创口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骨折的愈合时间(13.25±2.48)w,明显短于对照组(18.17±3.79)w。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疼痛控制护理合理用于创伤性骨折中,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促使其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骨折创口的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高血压治疗对脑卒中发病类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高血压治疗对脑卒中发病类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来该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60例患者是坚持治疗组,使用抗高血压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是基本未治疗组,采取常规方法,对比两组的效果病情缓解度,并探讨对于发病类型的影响。结果:在实验组经过抗高血压治疗实验组相对于另外的对照组来说,治疗的效果较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准确率较高,经过治疗后,对于促使患者康复还有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而且对于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需要给予抗高血压治疗。结论:抗高血压治疗这种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而且对于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不同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抗高血压治疗。

    作者:卞建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处方调配中的风险控制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该院药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监管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仅0.05%与常规组0.31%相比,显而易见监管组的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合理强化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能够有效的降低药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作者:冉会敏;罗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的具体疗效。方法:在该院登记在册的老年高血压中随机选取2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8例,两组患者药物降压基础治疗相同,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六个月年的随访后得出,实验组患者在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及血压控制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措施针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曾翠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药物划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氯胺酮,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右美托咪啶,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苏醒时间对比(P >0.05),观察组躁动评分为(2.03±0.16)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均低于对照组,对比(P <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刘廷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小儿肺炎患者时使用机械振动排痰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小儿肺炎患者共101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9例对照组和52例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通过人工叩击排痰,观察组使用机械振动排痰,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机械振动排痰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促进痰液的排出,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代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服务,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例,对比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研究组病人给予综合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病人皮肤瘙痒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给予综合护理服务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高达97.15%,对比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达到74.29%,研究组病人在皮肤瘙痒的控制情况方面,要明显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够显著的提升本人皮肤瘙痒控制有效率,缓解病人痛苦,极大的缩短病人症状消退时间,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因此该护理方法在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膝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经临床确诊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对照组相同,但增加了临床护理干预,并对两种护理方式配合治疗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80%(P <0.05)。结论: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增加。

    作者:杨璨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法复位与理疗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效果对比评估及分析

    目的:评估并比较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和理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该院9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平均分为三组,A 组、B 组和 C 组患者分别接受手法复位治疗、磁振热治疗和偏振光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疼痛情况和疗效。结果:B 组、C 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 >0.05),A 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则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0.05);A 组的总有效率(62.5%)显著高于 B 组的62.5%和 C 组的59.3%(P <0.05)。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使用手法复位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有助于患者疼痛感的减轻,可促进其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元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成人口腔正畸中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析成人口腔正畸中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94例行成人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正畸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度、上中切牙凸距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成人口腔正畸中应用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黎国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胆结石病患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治疗胆结石的病患70例,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病患开展常规护理,对实验组病患开展全面护理。并对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及手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9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 <0.05);实验组病患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结石病患实施全面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及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学荣;龚学娟;郭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吸唾技术用于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吸唾技术用于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口腔修复科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4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71例,试验组患者修复治疗中采用吸唾技术,对照组患者修复治疗中采用常规操作,不行吸唾。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口腔条件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行修复治疗后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疼痛、炎症、修复体损坏、咀嚼功能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修复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在医生操作时行吸唾处理能有效减少患者不适,帮助节省治疗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良口腔条件,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巨噬细胞 M1的相关研究

    巨噬细胞有各种各样的生长因子受体,如辅助性 T(Th)细胞细胞因子受体、B 细胞受体和微生物受体等。在病原菌入侵人体组织时,巨噬细胞会受到这些生长因子受体的刺激从而活化、成熟并获得特定功能的表型。根据淋巴系统的相关功能,可以将巨噬细胞分为两种:经典型巨噬细胞和选择性活化巨噬细胞,分别叫作 M1和 M2。本文就 M1型巨噬细胞的刺激、活化及其活化后的相关功能和免疫配体模型作出了阶段性的阐述,并评价其相关细胞因子和病理性信号对巨噬细胞功能性表型的影响。

    作者:门连超;何树梅;袁东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治疗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未伴发心房颤动为对照组,伴发心房颤动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 NIHS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 NHISS 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静脉溶栓治疗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且还可以降低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运用推广。

    作者:韩靖;殷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 PDCA 循环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实施 PDCA 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PDCA 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 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效果十分明显,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对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韩宁珍;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3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在鼻咽癌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0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5例鼻咽癌患者,给予患者调强放疗,设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收治的65例鼻咽癌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鼻咽癌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通过对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史红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普外术后患者胃肠减压不适症状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对普外科术后肠胃减压不适症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普通外科接治的100例术后肠胃减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患者在术后胃肠减压期间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在胃肠减压期间普遍出现咽喉不适、口干舌燥、睡眠质量差、排痰困难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针对这些不适症状,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患者的不适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结论:对普外科术后肠胃减压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李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氯雷他定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8%(49/5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31%(43/5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中医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鼻炎情况,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冯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药防治社区糖尿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社区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4个社区2200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个年龄段进行分层抽样,进行回顾性调研或现患调研。分析其应用中医药治疗情况。结果:根据病案资料,涉及206味药物。累计频率在24%以上使用相对频率多的为黄芪、山药、丹参、生地黄、麦冬、葛根、茯苓等。在中药防治糖尿病中共选用中药制剂84种,累计频率50%以上应用频次多的方剂为六味地黄汤、左归丸、消渴方等。针灸拿及外治法类包括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穴位注射等。进行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治愈16例,治愈率为11.59%,缓解86例,缓解率为62.32%。其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药防治社区糖尿病具有明显疗效,其在患者的机体调理方面据偶遇重要作用。但中医药应用率较低,应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作者:夏祥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7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行内镜检查并确诊的76例老年消化性溃患者为实验组,同时将93例非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溃疡患者主要症状、发生部位、合并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消化性溃疡中尤以胃溃疡多发52.94%,明显高于对照组23.53%,发病危险、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多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常规胃镜检查,确诊后应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来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液净化从业人员培训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析血液净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实践及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培训的35名学员,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手册,建立学员培训记录手册,对学员进行理论及技能培训,定期对其进行考核,通过三个月的有计划、系统的学习,使学员能熟练掌握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专科理论及护理,严格按照专科操作流程规范各项技能操作,并对其培训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35名学员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均能通过专科理论、技能的考核,独立上岗,取得江苏省血液净化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结论:对血液净化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水平,均能够严格按照专科操作流程规范各项技能操作,值得借鉴。

    作者:杨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