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茜;张洪雷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和检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到该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为实验对象,30例患者经病理的证实以及临床诊断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30例骨髓瘤大多累及脊柱、肋骨以及盆骨等部位。在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少数患者出现骨质硬化。结果:对比数据发现,X 线诊断敏感性及 X 线诊断准确性和 CT、MRI 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T 与 MRI 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 >0.05)。通过 X 线、CT 以及 MRI 进行联合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在影像学的表现特性较强,X 线平片空间的分辨率较高,可以对患者的全身骨骼进行评估,CT、MRI 适合早期病变和骨质破坏等病症,可以结合 X 线共同进行分析。能够显著提高骨髓瘤影像学的检出率与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史万旭;周福兴;安慧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与体会。方法: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对该院的20名儿科临床护理实习生进行带教教学,向护理实习生讲解儿科护理中的问题、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并对护理实习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临床带教,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能力均较高,提高了实习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结论: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可激起护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其护理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
作者:陈秋蓉;杜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彩超表现与诊断病理分析对比情况。方法:采用菲利普 IU22与 GELogiQ7彩色超声诊断仪,仪器探头频率为6~3 MHZ ,少数患者采取6~3 MHZ 与6~10 MHZ 交替探查的形式。诊断病理为常规检查方式,发现阑尾图像后进行逐步的加压法与十字中心法多方向扫描,在压痛处进行重点扫描检查。结果:在60例患者当中,手术病理证实与彩超表现为单纯急性阑尾炎患者为25(2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17(1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为12(10)例,阑尾周围脓肿4(2)例。结论:彩超表现略差于诊断病理,但有助于诊断病理的前期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作者:屈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和结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症状表现,行血常规、腹水常规、影像学辅助检查,合理选择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20例(95.2%),患者症状消失或减轻,腹水现象消退;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1例(4.8%)。患者治疗前肝功能 Child -Pugh 评分为(11.5±2.4)分,治疗后为(6.1±1.2)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诊治困难,及时的临床诊断和合理的抗结核治疗方案(OFHES),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作者:莫亚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2015年7月间该院门诊收治的2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患者臀围、体重和腰围等数据进行测量,并且运用仪器检查患者的血脂和血尿酸等各项指标。将两组患者的检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体重为(71.2±4.8)kg,平均颈围为(51.2±3.8)cm,平均腰围为(89.9±11.1)cm,平均臀围为(108.2±9.8)cm。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平均值为(5.1±1.1)mmol /L,高密度脂蛋白平均值为(1.1±0.2)mmol /L,血尿酸的平均值为(318.2±69.2)mmol /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体重、腰围和臀围等身体指标和血尿酸、血脂等生化指标。加强对患者各项指标的控制,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健康。
作者:唐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联合采用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6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联合采用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替米沙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无效3例,有效11例,显效2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11例,有效14例,显效9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67.6%),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以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8%)明显低于对照组(20.6%),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联合采用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普贵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分型与冠心病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2015年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西医分型基础上分析冠心病高危因素与之相关性。结果:10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分型;血管轻度迂曲患者40例,中度迂曲患者45例,重度迂曲患者12例,极重度患者3例。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中发现,影响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糖尿病史和高血压史等。结论:在冠状动脉的分型中,常见的分型方式主要包括血管轻度迂曲、中度迂曲、重度迂曲和极重度迂曲。影响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糖尿病史和高血压史等。因此,尽早发现影响患者的危险因素,并且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邵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老年重症心理衰竭临床护理中的体会。方法:将300例重症心力衰竭老人依护理不同分为 A 组(行使急诊内科干预护理模式)和 B 组(行使普通护理模式),每组各有150例。结果:A 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 B 组(P <0.05)。结论:急诊内科干预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老人临床护理中进行应用,有着相对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公维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经临床确诊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对照组相同,但增加了临床护理干预,并对两种护理方式配合治疗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80%(P <0.05)。结论: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增加。
作者:杨璨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较佳,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冷文君;覃事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小儿猩红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全身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5±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6±2.8)分(P <0.05)。结论:对小儿猩红热患儿开展整体护理,有助于缩短患儿病情控制时间,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晋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根据手术流程将术中配合的重点注意事项进行梳理。结果:根据术中配合要点进行手术配合,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复杂的内眼手术,按照术中配合要点进行手术配合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刘晓艳;李志慧;任秀丽;刘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氨茶碱用于急性胎儿窘迫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至2015年收治的98例急性胎儿窘迫产妇给予氨茶碱静脉滴注,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98例产妇中有93例产妇胎心率恢复和胎动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94.89%。结论:采用氨茶碱治疗急性胎儿窘迫时,治疗效果良好,安全简便,适宜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梅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胃肠间质瘤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1例复发性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全切除肿瘤率为48.39%,有1例患者死亡。2组 PFS 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给予复发性胃肠间质瘤患者口服伊马替尼进行治疗之后,根据患者治疗效果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切除,可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柴素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实施 PDCA 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PDCA 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 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效果十分明显,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对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韩宁珍;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与救治流程中的护理策略。方法: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传统组和协定流程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及急诊救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协定流程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1.53±0.61 vs 2.56±0.7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协定流程组急诊救治有效率92.31%(24/26)高于传统组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制定多科协作诊治流程,应用早预警、早诊断、有效处理的护理策略,能提高救治AAD 的时效性。
作者:黄莉;张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院检验科的职业暴露与其他科室稍有不同,其安全防护主要是检验科内部要做好管理。而检验科面对的污染源较为复杂,在一些特殊条件下,要按照实际切实做好防护工作。本文将对检验科的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工作作出讨论。
作者:王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报告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42例。方法: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耳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结论: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更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锡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耳针配合体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耳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耳针配合体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耳针配合体针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玉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了该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新生儿科出现窒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43例,进行系统化的复苏与护理。结结果:共有病例为43例,因重度窒息而抢救无效新生儿死亡例数有1例,其他的新生儿经过抢救与观察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新生儿窒息的急救成功关键在于窒息时的新生儿进行插管、吸引分泌物以及进行加压通气,从而确保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因此,针对新生儿窒息的情况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对于提高窒息新生儿复苏的成功率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代泽英;王丽娟;徐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