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比探究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与常规护理的运用差异

贾佳

关键词:手术室, 细节护理,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与常规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8月-2018年8月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0例,给予细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其护理风险事件.结果:观察组的器械药物准备(90.78±7.23)、消毒无菌操作(92.45±6.02)、仪器设备管理(93.14±6.01)、护理人员配合度(92.16±6.01)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0.34±7.45、81.34±6.34、82.56±6.17、82.15±6.17),两组经对比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99%(47/50)高于对照组88.89%(40/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75,P=0.015<0.05).结论:手术室实施细节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的疗效.方法:选笔者所在科室于2016.7~2017.11期间收治的50例年轻恒牙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根尖诱导成形术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较高于A组72.0%(P<0.05);治疗后,B组患者患牙管根比、患牙牙根管壁厚度改善效果均优于A组(P<0.05).结论:出现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患者接受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姝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并且确诊的1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首次排胎便、每日排黄便次数等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6%.结论: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康复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淑静;王华春;杜鸿昌;刘志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认知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价值体会

    目的:分析认知护理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行卵巢囊肿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进行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疼痛感均明显缓解,观察组缓解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卵巢囊肿患者进行认知护理干预可以缓解而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段锦芬;高菊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在妇科疾病的诊治进展及优势

    目的:探讨在妇科疾病检查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的效果以及优势.方法:在我院接受妇科疾病检查以及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37例,术前对全部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以及操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以及麻醉方式,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检查以及治疗.结果:检出5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占37.23%,19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占13.87%,1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占13.14%,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纳入研究患者接受宫腔镜检查以及治疗均成功,发现异常病变后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和改善,预后均较为理想.结论:在妇科疾病检查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检查以及治疗能够使宫腔病变得到准确、直观地反映,采取对症治疗措施,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江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浅谈心理护理在分娩产程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心理护理用于分娩产程中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本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200例待产产妇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平均产程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产程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00%)高于对照组(81.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待产产妇而言,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显著地缩短产程、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作者:陈江宏;韩秀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卡左双多巴控释片联合多巴丝肼应用于帕金森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7年4月23日至2018年5月18日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采取动态随机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再上述基础上,予以卡左双多巴控释片.观察两组病情、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PDRS、MMSE评分分别为(16.70±2.06)分、(24.53±2.06)分,相比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无对比价值,P>0.05.结论:卡左双多巴控释片联合多巴丝肼应用于帕金森病中,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病情,不良反应风险低.

    作者:张世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电图在循环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现代化节奏的不断加快致使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中循环系统疾病发生概率明显提高,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利用心电图对此类疾病进行初期检查,以早发现患者病情并为治疗和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成为我们需要讨论的方向之一.本文以呼吸系统中的肺栓患者心电图及脑血管障碍心电图患者为例展开探讨,希望能为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

    作者:毛晨旭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170例入住麻醉恢复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疗法,研究组通过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加强麻醉恢复室控制管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颖;江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缩宫素联合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欣母沛与缩宫素预防模式用于产后出血的产妇其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2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产妇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组中的10例产妇仅使用常规化传统的药物预防方法来进行预防,而实验组中的10例产妇使用欣母沛与缩宫素的预防方法对产妇进行预防.两种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产妇的效果、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之后产妇的生活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有效概率(92.45%)显著高于常规组产妇的有效概率(71.70%),在两组产妇的临床信息方面,实验组产妇在实施欣母沛与缩宫素预防方法之后其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提高,且产妇对结果也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使用欣母沛与缩宫素模式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产妇,能够显著的提升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李维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ICU重症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82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为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则为观察组.统计并评价不同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FMA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4.9%)相比于对照组(26.8%)则明显降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ICU重症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重视.

    作者:周丽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伦理思考

    讨论优生健康检查中的伦理思考,同时结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育龄夫妻参与积极性不强,或风险评估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认证体系等问题,提出新的优生健康检查必须遵循自愿、知情同意、保密等医学伦理原则,为孕前检查服务机构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桂依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参考作用评价

    目的:研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治疗期间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参考作用.方法:择取2016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妇产科接诊的8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疾病组,再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妇女为参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对指标结果进行比较评估.结果:疾病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都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且治疗后疾病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85例患者中,51例为细菌感染,34例为真菌感染;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0.5ng/mL和≥0.25ng/mL者的占比率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P<0.05);且细菌感染患者中血清PCT水平≥0.25ng/mL者的占比率显著高于≥0.50ng/mL者(P<0.05).结论:血清PCT检验用于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能实时反馈患者感染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正确鉴别不同感染的性质、类型,对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显著参考价值.

    作者:刘安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分析疏肝和胃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疏肝和胃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的4月~2018年的4月来我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病患116例,抽签分为中西医组与西医组,西医组予以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增加疏肝和胃中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下降程度高于西医组;中西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表明中西医组临床疗效更佳,组间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采用疏肝和胃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有标本兼顾之效用,可促进患者胃部机能改善,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提高恢复效率.

    作者:徐明程;栗素红;于君;李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儿童接受定期保健检查对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目的:探析定期保健检查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80例纳为本文研究对象,时间范畴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有儿童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各组例数为40例,要求观察组儿童定期进行保健检查,而对照组儿童未定期进行保健检查,观察两组儿童贫血发生的几率.结果:观察组出现贫血的几率较低,为5.00%,而对照组贫血发生几率更高,为35.00%,观察组方案效果更为显著,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儿童定期行保健检查,有助于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几率.

    作者:王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具体恢复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穿孔患者98例,按照修补术的不同分为两组,42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开腹组56例给予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胃穿孔患者通过治疗后,术后治疗效果(肠鸣音恢复的平均时间、血清胃泌素水平以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为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显著(P<0.05).患者满意度为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显著(P<0.05).讨论:对于胃穿孔患者,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胃肠动力,还能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满意,为临床治疗胃穿孔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作者:胡连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儿童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患儿的超声成像、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以及手术治疗方案,总结甲状腺癌患儿的治疗体会.结果:25例患儿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病理证实,乳头状癌22例,滤泡状癌3例.2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边缘不规则患者22例,沙粒样钙化患者15例,淋巴结转移患者20例,肺部转移为4例.手术治疗方式为:患侧腺叶切除术11例,甲状腺全或近全切除术14例,5例未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6例行单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4例行中央区淋巴结及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口服甲状腺素片治疗.随访14~108个月,没有死亡病例.复发2例(8.00%),复发时间为术后12月及术后39个月,两例均为T4N1患儿,均小于15岁,复发均表现为对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后行手术治疗,随访未见复发与转移.结论:儿童青少年甲状腺癌患儿虽然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发生率高,但是经规范化治疗后患儿的预后良好,远期生存率高.

    作者:耿江桥;张柏涛;刘莹莹;权珊;黄爱萍;左路杰;赫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评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情况.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法择取本校护理专业的学生150名为对象,按照教学方式的差异将其划分成观察组(75名)与对照组(7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观察组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经历一个学期的教学之后,评比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的差异,并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护生对护理教学的主观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在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兴趣、对教学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于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良好,既能提升护生的学业成绩,又可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值得推广.

    作者:周继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介绍了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一些经验和思考,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培养知识整合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医学综合能力,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胡晓艳;姜梁;向丽;曾静;张金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放射影像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3例,予以3D-CTA诊断)和研究组(23例,予以3D-DSA诊断),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影像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适用于病灶直径较大的患者,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龙海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合理性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的选取为我院从2013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接诊的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60例,男行患者患者人数为32,女性患者人数为28,所有患者纳入标准为排除有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患者以及不愿配合研究者.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统计出5中,其中以过敏反应为多见,为28例,占46.7%,过敏反应19例,占31.7%,消化系统反应6例,占10.0%,血液系统反应6例,占10.0%,泌尿系统反映5例,占8.3%,其他不良反应2例,占3.3%.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用药选择,关注不良反应情况,提高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唐丽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

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 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