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热亚提·阿不力孜;米热阿依·艾山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致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份收治肿瘤患者200例,对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调查量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输液港致静脉血栓研究,统计静脉血栓的具体发病成因、年龄状况以及性别等不同的因素.结果:对患者的输液港致静脉血栓单因素以及患者应用输液港致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通过患者的输液港致静脉血栓单因素分析了解到并发静脉血栓的平均年龄为59.66±1.92;化疗时间为25.71±1.83;住院时间为183.77±11.49;未并发静脉血栓的均年龄为52.05±1.66;化疗时间为16.33±1.49;住院时间为115.99±13.01.而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信息以及状况对比可以发现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化疗时间、住院时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这些是形成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致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化疗时间、住院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在呼吸科临床工作中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我院中实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使用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综合护理的患者为实验组,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大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实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患者中使用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治疗过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嫦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临床治疗时按摩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5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行艾灸+腹部按摩治疗,对照组行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均治疗3个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三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痛经症状评分明显江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行艾灸+腹部按摩治疗效果显著,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更为确切、操作方法简单、治疗安全方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宏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针灸用于颞下颌关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2例颞下颌关节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封闭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疾病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其疾病复发率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灸用于颞下颌关节综合征治疗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还可降低疾病复发率,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包迎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对于提高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215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采用随机抽签的模式将全部患者划分为各108例的研究组与107例的参考组,参考组患者接受一般疼痛护理,研究组患者在一般疼痛护理基础上接受中医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治疗依从性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轻度疼痛率为74.1%显著高于参考组的57.0%;疼痛控制状况优于参考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的完全依从性为70.4%,总依从性为95.4%,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33.6%和78.5%;对护理的满意度98.1%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癌痛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提升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胡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取我院产科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接收并行阴道分娩的产妇78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划分组别,对照组施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廖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8%、26.7%,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3%、8.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巧;谭君梅;袁小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改良饮食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所有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9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69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的30例实施常规饮食模式干预,观察组的39例患者实施改良饮食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饮水评分、吞咽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饮水评分和吞咽功能评分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饮水评分为(2.09±0.48)分,吞咽功能评分为(6.21±1.58)分,对照组患者的饮水评分为(2.86±0.47)分,吞咽功能评分为(4.76±1.14)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改良饮食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饮水评分和吞咽功能评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宣传推广和应用.
作者:雷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中研究对象的选取方式主要为:选取自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我科进行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的72例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理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然后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其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而言,对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对于医疗事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作者:克迪热娅·艾尼瓦尔;阿迪拉·阿布力米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怎样提高呼吸科住院患者痰标本送检率及合格率的措施.方法:查阅我院呼吸科自2018年1月-2018年5月400多份病例,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400份病例的分析,痰液标本合格率83.2%,并从中发现痰标本送检中存在有留取标本不符合规定,患者不重视痰标本的送检,以及护士与患者沟通存在问题.结论:加强呼吸科住院患者痰标本的各个环节及监督,提高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的意识,提高痰标本的送检率及合格率.
作者:邱丽;王长英;南云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居家护理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8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居家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机体疼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居家护理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凌坤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于小儿麻醉采取氯胺酮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和氯胺酮联合七氟醚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2日至2018年6月22日期间我院手术治疗100例患儿(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儿进行丙泊酚联合氯胺酮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儿进行氯胺酮联合七氟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氯胺酮联合七氟醚麻醉的诱导时长为(1.08±0.36)min,停药至清醒时长为(3.09±1.20)min,VAS评分为(2.66±1.09)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诱导合作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体动率为2.00%,低于对照组,P<0.05;但苏醒期躁动率为14.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麻醉采取氯胺酮联合七氟醚干预的效果更佳,但需适当的镇痛.
作者:石妍;李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常常是疾病的首发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治疗方式均可引发疼痛.如何有效止痛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疼痛认识的提高,人们对镇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对骨科疾病的疼痛管理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马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机APP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门诊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及电话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机APP随访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糖代谢指标.结果:经过6个月随访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糖代谢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机APP随访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张永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对老年重度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予以中药配方颗粒、传统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老年重度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6例.予以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的为治疗组,予以传统中药汤剂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及尿素氮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予以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苏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思考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08-2018.06期间施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40例,借助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方式,对患者肿瘤供血动脉起源、走行予以鉴别,以此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通过对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思考,可知40例患者中,24例患者腹腔动脉弯曲角度>90°、10例患者腹腔动脉弯曲角度<90°、6例患者腹腔动脉弯曲角度<75°.另外,还存在3例患者肝部固有动脉栓塞,因多次栓塞引起,导致肋间动脉对机体肿瘤供血出现障碍;2例患者为双血管供血,即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其余患者则为肝固有动脉栓塞.结论: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精准反映肿瘤供血动脉解剖特点,便于介入治疗模式的施行.
作者:许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失败率中,品管圈活动能否起到积极的效果.方法:抽取我科2017年1月份到2017年3月份收治的170个肾病病人,对他们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失败率进行检测;举行品管圈活动后,再抽取我科2017年4月份到2017年6月份收治的170个肾病病人,也对他们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失败率进行检测,比较两次的检测结果.结果:举行品管圈活动前的病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失败率为7.9%,举行品管圈活动后的病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失败率为2.63%,举行品管圈活动后留取失败率明显降低,降低率为63.7%.结论:举行品管圈活动能够大大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失败率,如果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作者:陈贞敏;齐秀娟;隋津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老年慢性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月10月至2018年3月来院就诊的104例老年慢性病诱发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入院登记薄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施以精神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GDS评分变化、遵医行为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优良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73.0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与对照组的9.62%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四周和八周后G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同期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病诱发抑郁症日常护理中施以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能够切实改善患者遵医行为,缓解其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郭淑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6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4例:疼痛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视觉疼痛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疼痛控制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作者:王春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55例,实施冷刀锥切术,实验组患者55例,采用LEEP刀进行手术.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与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愈合时间三项临床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2%(1例)小于对照组的14.55%(8例),实验组的病情复发率为5.45%(3例)小于对照组的21.82%(12例),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采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同时改善了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复发情况,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袁娟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