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科
目的:研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去势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行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都接受了半年至3年半的随访,完成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排尿顺畅,前列腺体积较治疗之前有所减小.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的血清PSA水平为(84.32±11.84)ng/ml、(3.18±0.57)ng/ml、(1.07±0.79)ng/ml,几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全部患者中有5例是在随访第36周时发现有排尿障碍的情况,为患者再次使用了电切术治疗,因为转移而死亡.35例患者术后42 w存活.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去势术治疗的效果理想,患者的生存得到了延续,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赵云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转化医学是联系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双向桥梁.在肿瘤学临床实践中,转化医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现阶段肿瘤临床教学对转化医学重视不足.本文以肺癌的靶向治疗发展及相关基础知识的深入研究为例,探讨转化医学理念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关联及通过转化医学思维解决临床实际的思维方式培养的方法,以期提高肿瘤教学效果.
作者:李大鹏;冯军;陈凯;陶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在小儿哮喘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76例小儿哮喘疾病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38例,比较组病人给予普米克气雾剂治疗,探究组病人采用普米克气雾剂药物,与孟鲁司特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探究组病人采用普米克气雾剂药物后,其在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方面,血清IgE含量和血清CysLts含量方面,FEV 1水平和PEF水平方面,肺部体征消退用时和临床症状缓解用时方面,相较于比较组病人,在以上方面情况都明显要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娟;史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并分析蒙山县2013年~2015年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梅毒、艾滋病(HIV)以及丙型肝炎(HCV)的感染状况,为梅毒、艾滋病以及丙型肝炎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方法:于2013~2015年,选取在蒙山县性病门诊就诊的2250例就诊者进行研究,每年750例,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梅毒、HIV、HCV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结果:2013~2015年蒙山县性病门诊的梅毒感染率为1.16%,HIV感染率为0.84%,HCV感染率为0.71%,其中男性的HCV感染率较女性明显更高(P<0.05),男性和女性的梅毒、HIV感染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2013~2015年蒙山县性病门诊的梅毒、HIV、HCV感染率总体较高,临床上还应加强对性病门诊梅毒、HIV、HCV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该院呼吸内科住院病案书写进行改进,观察改进后病案书写质量.方法:按照2010年山东省卫生厅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及枣庄市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住院病案(终末)质量控制标准》对终末病案进行考评,并根据考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再次对病案进行考评,对比前后病案质量变化.结果:2014年3月~5月和2014年9月~11月该院呼吸科住院病案分别为298份和307份,甲级病案率分别为89.2%和97.8%.结论:我科根据病历检查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后,住院病案质量有明显提高.
作者:陈文峰;彭斌;朱文洋;李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为老年重症患者营养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93例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现状进行测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6例,实验组47例,对照组对心衰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白蛋白指标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进行全程营养干预后血清白蛋白指标比护理前上升(P<0.05),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后没有什么变化,实验组在护理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再次住院和病死率.
作者:王永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老年患者高血压护理的68例体会.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行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中,有40例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有20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满意40例,满意率为59%,较满意为20例,有效率为29%,不满意为8例,无效率12%.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行护理,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有效的达到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恢复效果明显,更加能促进患者后期身心健康发展,应推荐于临床应用.
作者:陈秀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症状抑郁症患者接受动力取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某院对接收的72例精神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有32例病例,观察组有40例病例,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式是抗抑郁症治疗,观察组是用动力取向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8.13%,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210,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的症状积分要比对照组低,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的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为观察组较为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抑郁症患者临床中使用动力取向治疗的效果更加好,临床有效率高,情绪趋于稳定,自我能力得到了恢复,能够对他人表示理解,各项指标良好,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寇金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有效对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早期病症进行辨别诊断,探究采用血清降钙素原对患者进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呼吸内科收治的90例病患,分为PCT组与CRP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5例.PCT组抽取病患静脉血对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检测,CRP组对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对各组阳性标准下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以及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在阳性标准下PCT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RP组(P<0.05);两种方式诊断准确度比较,PCT组检测准确度为88.9%,CRP组仅为73.3%,PCT组较CRP组检测准确度高(P<0.05).结论:临床运用PCT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有效判别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虹;何一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时机对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共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和观察组1组,观察组2组,分为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患者发病的12 h内实施常规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发病12 h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HBO治疗;给观察组2组患者在发病12 h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然后再发病12 h后进行HBO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头部CT情况,住院天数的差异,并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没有太大差异,但是经过治疗后,利用HBO治疗的两组和对照组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和观察组2组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梗死时,采用HBO配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要优于单纯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同时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发病内12 h采用HBO治疗的疗效,明显要优于12 h后治疗的效果.
作者:李春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手术术中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60位剖宫产手术术中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取分层管理模式对剖宫产术中护理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医生、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手术术中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尤淑恩;刘启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脓肿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该院接诊的80例肺脓肿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取开胸手术治疗,而研究组50例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 d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脓肿不仅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安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的病死率和再通率进行对比.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再通率明显较高,并且病死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够提高再通率,使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溶栓
作者:朱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辅助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辅助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气峰值流速(PEF)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显著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以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综合疗法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菊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性眩晕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该类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根据2012年2月至12月我院的30例眩晕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利多卡因和纳洛酮治疗,B组使用常规治疗,我们对患者的眩晕情况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有12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B组有8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临床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使用利多卡因和纳洛酮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结论:对神经性眩晕患者的临床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改善效果,良性阵性眩晕是比较多见的神经性眩晕类型,使用利多卡因和纳洛酮治疗的效果比较好,预后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患者68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方面相比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可促进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护患关系,故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徐桂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5级护理班66名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名.对研究组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对参照组学生予以常规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对两组学生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研究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两项成绩考核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学生进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典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采用西药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1%、74.5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参数(ESR、FB、HCT、NBL、NBH)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副作用.
作者:郭树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后和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解玉霞;杨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在改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4例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7例,分别行常规治疗与康复治疗,观测两组富格尔-迈耶(Fugl-Meyer Assessment)测评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测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ugl-Meyer测评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
作者:杨文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