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贞
目的:评析胃恶性肿瘤行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2例行全胃切除的胃恶性肿瘤患者为实验组,术中对迷走神经进行保留,另选取72例未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的胃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进食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耗时、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进食困难、胃瘫、餐后不适、呕吐以及习惯性腹泻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恶性肿瘤在行全胃切除中保留迷走神经并不会影响手术效果或增加手术创伤与并发症,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黄迎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产后妇女避孕节育知识及避孕应用情况,提高产后妇女避孕率,为降低意外妊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平安县平安镇14个行政村245名产后1年内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避孕节育知识及避孕应用情况.结果:①245名产后1年妇女采取避孕的209人,占85.3%,未采取避孕的36人(14.7%),使用工具避孕占87.1%,避孕方式夫妻共同选择的占35.1%.②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知识需求前三位是避孕节育、常见妇科病防治、优生优育;知识了解排名后2位的分别是生育能力恢复时间及人工流产危害的认识.结论: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产后妇女避孕知识的宣教,提高产后妇女对避孕相关知识知晓率及产后的避孕率,降低意外妊娠,保证妇女健康.
作者:魏占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就辨证治疗放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100例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所收治的200例放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出血时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吲哚美辛栓+止血芳酸片,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治疗放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用于胃下垂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胃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6.67%,P<0.05).结论: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下垂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罗开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并分析蒙山县2013年~2015年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梅毒、艾滋病(HIV)以及丙型肝炎(HCV)的感染状况,为梅毒、艾滋病以及丙型肝炎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方法:于2013~2015年,选取在蒙山县性病门诊就诊的2250例就诊者进行研究,每年750例,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梅毒、HIV、HCV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结果:2013~2015年蒙山县性病门诊的梅毒感染率为1.16%,HIV感染率为0.84%,HCV感染率为0.71%,其中男性的HCV感染率较女性明显更高(P<0.05),男性和女性的梅毒、HIV感染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2013~2015年蒙山县性病门诊的梅毒、HIV、HCV感染率总体较高,临床上还应加强对性病门诊梅毒、HIV、HCV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我院院前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大限度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该院2012-2014年度所有院前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呼救时间、死因等要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院前死亡病例219例,男女比为1.67:1,平均年龄(69.71±17.28)岁,院前死亡11月、2月较高,4、7、8、9月较低;日时间段高峰为8:00~10:00;死因前3位依次为猝死(32.4%),神经系统疾病(20.55%)恶性肿瘤(20.09%).结论:①15~79岁,随年龄增长院前死亡逐渐增加,应改变亚健康状态,积极正确治疗基础疾病,.②猝死是首要死因,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把宣传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急症表现的科普知识常规化,对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淑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理念在胸痹中医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胸痹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中医治疗,给予实验组在常规中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理念进行辅助治疗.结果:实验组显效例数为55例,占比91.66%.总有效例数为59例,占比98.33%.对照组显效例数为31例,占比51.66%.总有效例数为34例,占比56.66%.两组在总有效例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痹中医临床治疗中采用益气活血理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胸部疼痛,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蒋边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经胎儿口裂扫查诊断腭裂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该院接受二维超声诊断的孕产妇9000例,经口裂对胎儿硬腭和软腭进行扫查,同时经颌下三角进行相应扫查.结果:经口裂扫查腭裂检出率100%,经颌下三角扫查检出率31.3%,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腭裂分类中,仅1例Ⅰ度腭裂误诊为Ⅲ度腭裂,无漏诊情况.结论:通过胎儿口裂利用二维超声诊断胎儿腭裂,效果显著,诊断价值高.
作者:谢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中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则进行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以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的指标均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提升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剑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产妇无痛分娩腰-硬联合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进行腰-硬联合自控镇痛,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对照组产妇采用布比卡因.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情况、镇痛强度(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产妇(P<0.05).镇痛后各时间段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分娩行腰-硬联合自控镇痛中应用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晓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ICU鲍曼不动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该院ICU病房住院患者送检各类临床标本564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展开药敏试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在564份临床标本中,共计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02株,多重耐药菌株占93.14%,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具有较广的耐药性,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100%.结论:临床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为多重耐药菌所致,耐药性较强,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开展药敏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改善抗菌治疗效果,降低耐药率.
作者:周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由于我国老龄化规模的扩大,膝关节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采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的相关疾病逐渐增多.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易出现肿胀和疼痛,具体原因有:①患膝术后早期肿胀是由于炎性物质在局部浸润,胶体渗透压增高,引起组织发生水肿.②疼痛是由于局部末梢神经被水肿压迫或炎性反应物质刺激所引起.对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冷疗法,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病人信心,促进其快速康复.现将冷疗法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胡美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使用了丹红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数据有所变化,而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数据较治疗前变化非常明显,二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67.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时,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该药物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肖逸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减压护理过程中,评价应用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结果: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应用舒适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38/40),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5.0%,30/40),差异显著(P<0.01).且应用舒适护理的试验组的自我感觉舒适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减压治疗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的临床指标,提升护理质量,应广泛推广.
作者:邓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168例胸外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心理护理组,常规组为83例,护理组为85例,常规护理组在护理的过程中接受的是胸外科住院患者的常规护理服务,而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接受心理护理.结果:在经过心理护理和干预之后心理护理组的SDS和SAS量表评分要比常规护理组的评分低,QOL评分要比常规护理组更高.结论:心理护理可以十分有效缓解外壳住院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作者:孙晓光;王福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住院单双号将随机抽取的88例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pH值、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快速优化血气指标,缓解二氧化碳潴留,逆转肺性脑病进程,用药安全.
作者:赵国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住院单双号将96例产妇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1 min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给予专人全程陪伴分娩,不仅能够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和新生儿Apgar评分,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剖宫产率,提升产科护理质量,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董青华;左培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婴儿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该院2012.1.1~2014.12.31收治的48例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就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及冠脉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小婴儿川崎病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男女比例2.7:1,6月以内小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发病率较高(占75%).(2)28例典型川崎病诊断前发热时间(7±2.1)d,口唇龟裂100%,球结膜充血100%,皮疹占78.6%,颈部淋巴结肿大占89.3%,肢端肿胀占92.9%,杨梅舌100%,卡疤红肿占53.6%.20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确诊前发热时间(8±2.4)d,口唇龟裂占75%,球结膜充血占60%,皮疹占50%,颈部淋巴结肿大占30%,肢端肿胀占65%,杨梅舌80%,卡疤红肿占55%.(3)28例典型川崎病确诊前中性粒细胞数增高的占100%,血小板增高占64.3%,CRP增高100%,血沉增高100%,冠脉损害发生率18%,小便常规异常占35.7%,肝功损害占28.6%.20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确诊前中性粒细胞数增高占90%,血小板增高占40%,CRP增高占60%,血沉增高50%,冠脉损害发生率40%,小便常规异常占25%,肝功损害5例,占25%.(4)小婴儿川崎病对IVIG 2 g/kg治疗效果较好,单次有效率91.5%.(5)小婴儿川崎病冠脉损害发生率较高,在住院期间诊断冠脉受损15例,占31.25%.结论: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男性多余女性,不完全性者较多,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对静脉丙球2 g/kg·次治疗效果较好,发生冠脉损害几率较1岁以上儿童川崎病高.
作者:谢伦燕;石明芳;罗菊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检测及药敏结果,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不孕不育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有生育史的健康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所以研究对象均进行支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感染总人数与对照组差异较大,观察组Mh感染和Un+Mh感染人数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支原体阳性标本中,Un耐药率、Mh耐药率、Un+Mh耐药率大的分别为四环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病根据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药物,以强化治疗效果.
作者:马晓东;潘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综合检查对乳腺癌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5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二维彩超、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二维彩超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的良性诊断率为80.0%,恶性诊断率为93.3%,均高于二维彩超,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二维彩超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判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时,应综合使用多种超声检查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左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