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护理在临床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董天江

关键词:康复护理, 脑卒中, 综合功能,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采用 Fugl -Meyer 评定法(FMA)评价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 FMA、MBI 评分变化情况及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护理后研究组 FMA、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4.4%,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对过期流产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过期流产患者时使用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过期流产患者共98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9例对照组和49例观察组,所有患者接受清宫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服用己烯雌酚,观察组在手术前服用米非司酮,将两组患者的胚胎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宫口松弛度合适例数以及二次清宫患者例数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胚胎娩出时间为(2.0±0.6)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1±1.2)h,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4.9±15.2)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6.4±15.5)ml,观察组宫口松弛度适合例数比例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观察组二次清宫发生率为14.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6.7%,P 均<0.05)。结论:在过期流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米非司酮能够提高患者宫口的松弛度,促进胚胎的脱落,降低患者需要接受二次清宫的风险,减轻患者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银屑病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屑病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该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共计10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个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即行阿维 A 胶囊给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银屑病方进行治疗。以3个月作为1个疗程,于1个疗程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3例痊愈、34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4%,患者中有29例出现皮肤干燥、唇炎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58%。观察组50例患者中,6例痊愈、44例有效、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率为0。两组患者之间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银屑病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具有着更优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率极低,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3-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探讨不同时间段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例查阅方式对本院3个时间段的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在医院感染3次现患率的调查中,不同时间段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ICU 患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医院感染高危人群,下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为医院感染高发部位。结论:应加强高危人群、高发部位的目标性监测,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

    作者:李映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对急诊内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诊内科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两个组,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菅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安全及对策

    目的:探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对策,发挥检查和监督职能。结果:通过有效的对策,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安全工作进入规范化管理。结论:针对安全隐患,有效落实对策,培养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林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护理体会小结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对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238例在该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进行了护理。结果:对术后患者采取必要的观察及护理,可以防止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238例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良好。结论:采取剖宫产术后护理确保了母婴、健康。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集束化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外科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集束组,为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集束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基础之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集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不仅可以从本质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

    作者:宋淑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简述月经不调原因研究进展

    月经不调是我国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此类疾病对于女性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不仅仅会影响到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若不重视、不治疗导致其疾病恶化,甚至可能造成更为恶劣的损伤。本研究主要结合多年门诊工作经验探讨了引发月经不调的原因。

    作者:谢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的检测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 -二聚体的临床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科2014年08月至2016年01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5例(A 组),同期选取45名体检者作 B 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血浆 D -二聚体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对比其测定结果。结果:对所有入选对象测定结果进行评定后,发现 A 组入选患者血浆 D -二聚体值比 B 组高,且患者神经功能组织的障碍程度和血浆 D -二聚体值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P <0.05)。结论: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 -二聚体,除了可客观判断患者病情外,还能准确预测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邹品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毒蕈中毒致急性肾损伤的血液净化治疗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治疗在毒蕈中毒致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4至2015年间收治的,以急性肾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并行血液净化治理的10例毒蕈中毒病历资料。结果:8例完全恢复,无残存后遗症状;2例未完全恢复,但尿量正常,需定期监测肾功等。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在毒蕈中毒致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中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作者:曹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乳腺癌65例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6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延续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离院后自行进行功能锻炼,延续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予以家庭和电话进行随访干预,并比较6个月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以及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结果:延续干预组患者其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等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家庭和电话随访等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以及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

    作者:马翠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艾塞那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艾塞那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来该院门诊部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41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和 P2 hPG 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 FPG 和 HbA1C 水平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上,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体重和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欧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16例甲状腺患者,将这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刀治疗和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偏小(P <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偏少(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与对照组患者的24.14%相比,明显偏少(P <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进行治疗,疗效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杨东兴;魏晨曦;杨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析优质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外科患者100例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它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高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纳入糖尿病足64例,数字法分组。32例方法选择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其余32例方法选择优质护理,为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更高,住院日更短,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护理有效率显著增高,有很大运用价值。

    作者:范丽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7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循症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立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贫困地区妇科疾病普查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贫困地区妇科疾病普查现状,掌握妇科疾病具体类型及发病趋势。方法:选取甘肃贫困地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发放妇科疾病普查表格进行调查,分析妇科疾病具体类型及发病趋势。结果:本次研究中妇科疾病以子宫肌瘤、乳房肿块为主,其余依次为卵巢囊肿、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随着年份的增加,贫困地区妇科疾病患者数量则是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结论:贫困地区妇科疾病以子宫肌瘤、乳房肿块为主,患者数量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逐年攀升,应采取建立和健全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措施以遏制妇科疾病的高发势头。

    作者:秦洁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8例乳腺占位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结果:乳腺高频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乳腺囊肿、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炎性包块及乳腺恶性肿块的准确率分别为100%、100%、87.34%、72.22%及65.79%;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血管数、血管分布密度及血管分布面积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于乳腺占位性疾病患者来说,给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将疾病的良、恶性明确的诊断出来。

    作者: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家庭化产房对孕妇产程的影响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家庭化产房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200例,将其分为常规分娩组与家庭化分娩组各100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效果。结果:与常规分娩组比较,家庭化分娩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短、产妇心态稳定、产后出血量少、产妇满意度高。结论:家庭化分娩对产妇身心健康和产科质量都有提高,并减少了产后出血量和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了产程时间,该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陈晟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关系

    目的:探究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8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基本的外科手术护理;干预组40例,给予严格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这两组的院内感染率以及可能引起感染的护理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手术时间、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及有无参观人员等护理因素密切相关(P <0.05)。结论: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给予科学的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升护理质量。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曹广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