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探讨不同时间段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例查阅方式对本院3个时间段的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在医院感染3次现患率的调查中,不同时间段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ICU 患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医院感染高危人群,下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为医院感染高发部位。结论:应加强高危人群、高发部位的目标性监测,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
作者:李映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人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存在于人类多种组织中由机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多肽,广泛应用于各种创面的临床研究中。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展望了 rhEGF 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钟秋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护理中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节化优质护理应用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利素文;区晓芬;梁伟玲;陈景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应用于肺结核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肺结核患者共52例为观察组,另收集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接受降钙素原和 C -反应蛋白检测,同时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P 均<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当中,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能够作为敏感指标,可作为常规的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乐;曹琳;卢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普外临床重症胰腺炎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50例普外临床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术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需要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治疗,并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如此便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兰树伟;王树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艾塞那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来该院门诊部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41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和 P2 hPG 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 FPG 和 HbA1C 水平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上,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体重和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欧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本次对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的比较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行坏疽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结果:实验组出血量和引流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效果明显,对患者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魏训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在对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4例在我院诊断为非 ST 段抬高型 ACS 的患者,男90例,女3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进行 PCI 手术,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替罗非班,并持续时间达到72 h,经过30 d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血小板的情况,术后的出血情况以及 TIMI 血流的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在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以及 ACS 血运在重建的发生率方面要高于观察组(P >0.05);在术后 TIM Ⅲ级的比例方面,对照组为81%,明显低于观察组(90%,P <0.05),在血小板的减少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对照组也要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在对非 ST 段抬高型 ACS 患者的急诊 PCI 手术之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具有着十分理想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效果,能够对患者的心肌微循情况进行改善,减少患者心肌坏死情况的出现,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能够起到十分理想的保护效果,并且能够对患者24 h 及30 d 的病死率进行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刘贤铭;夏碧桦;冉群钗;杨菲;韩克跃;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析临床免疫检验中运用质量控制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控制,而观察组则运用质量控制,对两组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 HBeAg、HBsAg、HBcAb 以及 HBsAb符合率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 <0.05)。结论:临床上将质量控制运用在免疫检验中,不仅能够使检测准确率提高,还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彭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中药协同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疗法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香丹注射液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以及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协同西药来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血脂情况回复良好,治疗的有效率高,有效环境患者的病痛困扰,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唐明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很久以前,我国中医学就已经认识到了人类的血压值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波动性,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过去人们对于血压波动性的了解并不是很多,然而随着现代化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血压波动性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医药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对于血压波动性的研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主要针对中医药学对血压波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且针对日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卢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主要探讨优质护理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临床治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曾广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多索茶碱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1次/d,14 d 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在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6MWD、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方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多索茶碱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量、改善肺功能。
作者:徐世明;宋欠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析益肾颗粒剂与霉酚酸酯对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肽 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霉酚酸酯治疗,实验组给予霉酚酸酯联合益肾颗粒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神经肽 Y 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6.7%,P <0.05),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NPY 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霉酚酸酯联合益肾颗粒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神经肽 Y 水平。
作者:隋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儿放松止血带行真空静脉采血的效果,比较扎结与放松止血带对小儿真空静脉采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8例住院小孩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在有效静脉穿刺见到有血液流入真空采血管后,实验组放松止血带采血,对照组扎结止血带采血。结果:(1)采血成功率:实验组:100%;对照组:100%。(2)采血时间(s):实验组:76.6±3.6;对照组:90.5±4.6,t =12.87,P <0.05。结论:小儿放松止血带采血与结扎止血带采血的成功率无明显差别;采相同的血量时,放松止血带静脉采血与结扎止血带静脉采血的时间有统计学差异,放松止血带静脉采血的时间明显少于结扎止血带静脉采血的时间。
作者:廖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 C 反应蛋白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之间来该院进行诊断治疗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组);选择100例通气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 C 反应蛋白及肿瘤标志物 CA199与 CEA 指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C 反应蛋白、CA199与 CEA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的结果(P <0.05)。结论:联合血清 C 反应蛋白、CA199与 CEA 指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评价患者的病情程度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纽景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缩宫素联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疤痕子宫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的孕妇在术中给予注射缩宫素来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欣母沛。观察对比两组孕妇在剖宫产后2 h、12 h、24 h 的出血量以及孕妇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在术后2 h、12 h、24 h 的出血量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χ2=6.3030,P <0.05)。结论:在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采用缩宫素联用欣母沛来预防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孕妇产后出血的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择取对象来源于该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收的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病例数各为32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施予常规药物治疗,基于此,研究组加施体外反搏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减慢、心绞痛发作、室性早搏情况。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减慢次数、室性早搏减少以及心绞痛发作减少均优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加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和积极推广。
作者:赵社海;王春光;龙枚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 ELISA 法丙型肝炎阴性反应板再利用一次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来证实这一使用的可行性。方法:我们课题针对双抗原夹心法测定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包被板再利用一次的研究,规范了阴性再利用包被板的选择方法和使用范围。节约试剂,减少医用垃圾的处理。对临床丙肝阴性患者阴性的包被板,显色后不加酸性终止液,30 min 内将其包被板洗净扣干备用。结果:此类包被板当天使用与新试剂无区别不影响检测底线,用其测定 HCV 血清含量1 ng/ml 结果百分之百,但不能长时间保存,保存时间>24 h 影响检测底线。结论:可用于复检 cutoff 周围样本复检及临床常规样本的检测。
作者:钟华;朱瑞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癫痫临床表现。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2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癫痫并发和病变部位存在密切关系,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出现全身性发展,占到56.2%;发作时间半年内发病率是72.5%;本组患者中有1例在治疗半年后复发,其他均未癫痫发作。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并发癫痫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多数卒中后半年内发病,有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就是癫痫,且以全身性发展为主,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仲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