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目的:研究并分析复合麻醉在医学美容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开展医学美容手术的6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为复合麻醉组与常规麻醉组各34例,对于复合麻醉组患者,匀速滴注0.6 mg/kg 氯胺酮、2 mg/kg 丙泊酚与0.002 mg/kg 芬太尼,观察麻醉状态,并注射8 mg/h 丙泊酚,直至手术结束。对于常规麻醉组患者,应用安定进行诱导,滴注0.1%氯胺酮与1%普鲁卡因复合液,并应用羧基丁酸钠,直到手术结束。结果:在麻醉效果上,复合麻醉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例数分别为29、4、1、0,常规麻醉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例数20、12、2、0,复合麻醉组麻醉效果显然优于常规麻醉组(P <0.05)。在手术效果上,两组患者均满意,其中复合麻醉组中1例患者躁动,常规麻醉组中2例恶心、呕吐。结论:在医学美容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芬太尼与氯胺酮的复合麻醉方式,效果理想、操作简单、镇痛效果好,患者舒适度高,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行大范围推广。
作者:王玲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7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循症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立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月经不调是我国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此类疾病对于女性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不仅仅会影响到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若不重视、不治疗导致其疾病恶化,甚至可能造成更为恶劣的损伤。本研究主要结合多年门诊工作经验探讨了引发月经不调的原因。
作者:谢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处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20例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内科住院患者采取问卷方式,对其人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深入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大多数患者认为,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足、护士的专业水平不高、工作记录不认真、对护理的满意度不高。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较多,护士要根据各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和处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陶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前置胎盘患者行有效护理,观察产后大出血预防效果。方法:择取该院于2011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62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个人意愿,划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各31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行有效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大出血发生概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产后大出血发生概率为6.45%,参照组患者的产后大出血发生概率为25.81%,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前置胎盘患者行有效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概率,提高患者分娩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大面积扩散。
作者:刘先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使用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慢性盆腔炎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细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细节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院感染就是在医院内所染上的感染,包括住院疸、出院后所获得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中所获得的感染也属于此范围中,但是不包括入院前的潜伏期的感染。如果在医院内被感染后,会增加患者医疗的费用并让出院时间拖后,医院感染会威胁着人们的群众身体成为了危害我们公共卫生的问题。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治疗护理中,有可能会直接、间接成为各种疾病的携带、传播体。护理工作的根本就在于医院感染的预防,且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主力,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
作者:秦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到该院参与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对其采用双侧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口服波依定进行治疗,连续使用1年,以治疗前和治疗后为依据,对比分析患者的动脉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内中膜厚度的大值与平均值。结果:基于超声检测作用下,在口服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内中膜厚度(IMT)大值与平均值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过程中,利用超声检查方式,有助于患者早期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梦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4例神经外科患者实施护理标识作为研究组,将实施护理标识前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发生率7.4%明显低于参照组24.0%,患者满意度96.3%高于参照组80.0%,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严曹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该院2013年0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小儿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依照患儿的就诊次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方案,并于疗程结束后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作比较。结果:研究组(96.7%)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66.7%,P <0.05)。研究组(6.7%)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26.7%,P <0.05)。结论: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疗效突出,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和采纳。
作者:程鸣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 CT 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64例经普通平片检查明确骨折、可疑骨折或未发现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全部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 CT 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评价和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显示骨折情况的异同。结果:多层螺旋 CT 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观、准确显示各类型骨折或脱位情况,与普通平片检查方式相比,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结论: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处理技术可更好的观察到骨关节骨折患者具体骨折情况和移位变化,针对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 CT诊断准确率优于普通平片,二者联合使用有利于互相补充,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作者:王大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小儿慢行支气管炎用咳喘冲剂治疗的疗效与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中纳入该院呼吸内科在时间段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区间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共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45例患儿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儿用咳喘冲剂治疗。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33/45),差异显著(P <0.05)。结论:咳喘冲剂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其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守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在统计学指导下选取急性期脑出血患者60例,将其分为数量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基础性治疗措施相同的时候,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与并发症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P <0.05);且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很显然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武俊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手术切除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在通风石合并感染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痛风石合并感染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联合组采取手术切除+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常规组(70.8%,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 VAS 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与常规组(P <0.05)。结论:对痛风石合并感染患者采取手术切除与负压封闭引流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王育林;黄书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观察。方法:以本院2015年接收治疗的60例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组别划分,将接受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将接受西地兰治疗的30例患者分配到实验组,观察对比两组肺炎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肺炎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心肌酶以及呼吸频率等方面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对肺炎合并心衰患者采用西地兰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章英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饮食、降糖治疗,依纳普利10 mg/d,14 d 为一各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含10μg 前列地尔的100 ml 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得知,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血肌酐、尿蛋白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高宏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将该院48例老年期焦虑症患者(观察组)纳入研究,另取同期48例非老年期焦虑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 HAMD 量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明显低于对照组(93.75%,P <0.05)。结论: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显著,在治疗效果方面老年期不如非老年期。
作者:刘蓓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行常规护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一组为观察组,采用汉斯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斯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进行评分,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为期8 w 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在抑郁量表评分和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改善,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潘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外科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集束组,为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集束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基础之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集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不仅可以从本质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
作者:宋淑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精神科住院部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 -100)与精神疾病临床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领域、QOL -100)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护理前,两组的 PANSS 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 PANSS 得分分别为(13.64±6.42)分与(8.31±3.61)分,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 <0.05)。结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