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6例院前死亡病例分析

秦良

关键词:前死亡, 分析, 救治效果
摘要:目的:通过对淄博市博山区中医院106例院前急救死亡病例分析,探讨院前死亡疾病分类、病因及救治效果。方法:分析博山区中医院急诊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20急救出车接诊的106例院前死亡病例救治情况。结果:院前死亡病人内科疾病70例,外伤性疾病30例。意外伤害6例。救治复苏成功6例,复苏失败100例。结论:院前死亡病人病因以内科疾病居多,病人多数接诊超过10分钟,院前救治复苏成功率低。早发现,早呼救,早期开始规范化救治是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的关键。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癌筛查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浅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干预措施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了本地两个农村地区作为对比研究的试验对象,其中观察村选择恰当的干预措施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宣传教育和免费筛查,而对照村不进行任何的干预,12个月之后进行宫颈癌认知水平以及宫颈癌筛查意愿的调查了解,采用 SPSS16.0检验两者间是否存在着差异性。结果:本研究调查显示观察村和对照村之间在宫颈癌认知水平和宫颈癌筛查意愿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观察组相关表现更为理想。结论:针对农民地区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的宣传教育以及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确实能够有助于提升农村妇女对于宫颈癌的认识,促使其能够愿意接受宫颈癌筛查。

    作者:廖祥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5年承德市8~10岁学生尿碘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监测食用新标准碘盐后承德市11个县(区)8~10岁学生尿碘水平,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全市11个县(区)按东、西、南、北、中分别抽取 l 所小学,每所小学采集学生尿样40份,进行尿碘含量检测及数据分析。结果:检测尿样2248份,尿碘中位数为217.4μg/L,各县(区)中位数范围在154.8~239.3μg /L 之间。结论:全市8个县(区)儿童尿碘水平达到了适宜量水平,3个县(区)稍高于适宜量水平。食用新标准碘盐后,我市儿童尿碘水平已经降至接近适宜量。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5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组27例,给予普通基础护理;舒适护理组30例,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在治疗和护理满意度、焦虑缓解率和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缓解率及护理配合度与舒适护理组相比明显较低(P <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整体护理过程中,提高了患者对诊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顺应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莉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小板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转移复发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此过程中血小板和肿瘤细胞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肿瘤病人血小板促进肿瘤细胞转移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的依据。1血小板促进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当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进入血液后,可以迅速的激活血小板发生一系列的改变,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代谢产物,如组织因子(TF)、凝血酶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等可激活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使肿瘤细胞被纤维蛋白包裹在微血管中,形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混合癌栓,以利于肿瘤发生转移[1]。血小板微粒(PMP)是血小板活化过程中释放的一中超微性囊泡。血液中的细胞微粒可以来自多种细胞,但血小板来源的占多数,它占了循环血液中细胞微粒的70%~90%[2]。PMP 不仅能促进癌栓的形成,而且还能诱导血管的再生,参与癌症的转移。研究也发现 PMP升高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3]。活化的血小板在释放血小板微粒的同时还释放很多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这些生长因子都具有促有丝分裂原性,促进细胞的增生,并诱导血管的生成。TGFβ除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外,还能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对肿瘤的杀伤。活化的血小板会释放 MMPs、5-羟色胺(5-HT)、HT 等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便于循环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基底膜,发生侵袭和转移。

    作者:沈宜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应用程序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观察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能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较佳,并发症也会减少出现,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应得到了提高。

    作者:司晨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原性肺水肿诱发因素的临床调查及预防探讨

    目的:临床调查高原性肺水肿的诱发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5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的诱因进行分析。结果:25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中有22例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上呼吸道感染作为本组病例的首要诱因,如能早期预防或及早治疗祛除诱因,对急性肺水肿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央忠泽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早期应用补阳还五汤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补阳还五汤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另外52例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作为观察组;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残余血肿量、GCS 评分及 ADL 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80.77%,显著大于对照组的51.92%;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早期应用补阳还五汤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生活质量,增大残余血肿吸收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 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 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 组42例,予以静吸复合麻醉,对比3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结果:可知 A 组、B 组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回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 >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之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 C 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 C 组(P <0.05)。结论: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大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运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资料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对象,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SDS、SF -36、SAS 以及 ADL 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较护理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方面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对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芯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健康体检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50例接受体检的人员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设定360例人员分成两个小组,一组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设定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应用我院常规的体检方法,而观察组人员则分别在体检前后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个小组接受体检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护理人员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可以提高体检人员依从性,可见,健康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沟通技巧能优化体检程序。

    作者:潘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贫困地区妇科疾病普查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贫困地区妇科疾病普查现状,掌握妇科疾病具体类型及发病趋势。方法:选取甘肃贫困地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发放妇科疾病普查表格进行调查,分析妇科疾病具体类型及发病趋势。结果:本次研究中妇科疾病以子宫肌瘤、乳房肿块为主,其余依次为卵巢囊肿、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随着年份的增加,贫困地区妇科疾病患者数量则是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结论:贫困地区妇科疾病以子宫肌瘤、乳房肿块为主,患者数量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逐年攀升,应采取建立和健全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措施以遏制妇科疾病的高发势头。

    作者:秦洁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患者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5例,观察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应用微生物检验控制感染的发生,对照组患者仅经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李海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热痹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热痹症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50例风湿寒热痹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显效为22例(80.00%),有效为2例(8.00%),无效为1例(4.00%),总有效率为24例(96.00%);对照组患者显效为10例(40.00%),有效为5例(20.00%),无效为10例(40.00%),总有效率为15例(6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热痹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学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1例,并随机分为西医组(35例)和中西医组(36例),对常规西医内科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中西医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75% VS 34.3%),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91.7% VS 7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显著改善,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徐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30例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医院出现 HICH 术后并发症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给予治疗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术后住院时间2~71 d,平均(21±13)d,死亡率13.33%,重度残疾40.0%;入院时 NIHSS 评分(16.4±2.2)分,14 d 后(14.1±3.5)分,30 d 后(12.0±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40.0%。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张巧玫;王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严格根据随机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3例脂肪肝患者,同时选择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结果:两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无显著的差异性,但是脂肪肝患者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明显高于对健康体检者(P <0.05)。结论:在肝功、血清学指标检验过程中发现上述指标异常,则应考虑是否患有脂肪肝。

    作者:黄丽;余义火;王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安全及对策

    目的:探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对策,发挥检查和监督职能。结果:通过有效的对策,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安全工作进入规范化管理。结论:针对安全隐患,有效落实对策,培养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林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早期诊断脑动脉硬化症(CAS)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选该院52例早期 CAS 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选择同期我院收治52例无显著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 TCD 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脑中动脉与基底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甲组 TPV、PTI -1与 PTI -2在 LMCA、RMCA 与 BA 的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 TCD 技术可检测出早期 CAS 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与搏动指数,对早期诊断 CAS 病症,意义重大。

    作者:伊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中重症心力衰竭临床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中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中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χ2=4.771,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B 型脑钠肽水平分别为(955.3±101.3)%、(33.6±3.8)pg/ml,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B 型脑钠肽水平分别为(783.4±89.7)%、(37.2±4.2)pg/ml,两组患者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 B 型脑钠肽水平比较(T左室射血分数=8.035,TB型脑钠肽=3.963,P <0.05)。结论: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老年中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近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放松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放松止血带行真空静脉采血的效果,比较扎结与放松止血带对小儿真空静脉采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8例住院小孩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在有效静脉穿刺见到有血液流入真空采血管后,实验组放松止血带采血,对照组扎结止血带采血。结果:(1)采血成功率:实验组:100%;对照组:100%。(2)采血时间(s):实验组:76.6±3.6;对照组:90.5±4.6,t =12.87,P <0.05。结论:小儿放松止血带采血与结扎止血带采血的成功率无明显差别;采相同的血量时,放松止血带静脉采血与结扎止血带静脉采血的时间有统计学差异,放松止血带静脉采血的时间明显少于结扎止血带静脉采血的时间。

    作者:廖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