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蕾;朱坤福
目的:探讨加强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的措施与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医学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常规医学检验管理)和观察组49例(在常规医学检验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检验标本的准确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检验标本的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9%、93.9%,对照组分别为81.6%、79.6%,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检验标本的准确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安全舒适需求的双视角护理满意度并作分析比较.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并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患者中挑选100例纳入研究,并按照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双视角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安全护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前的舒适度评分及安全护理评分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及安全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双视角护理可以提高核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安全舒适需求,提高安全护理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 6年11月到201 7年11月间我院通过尿素[13C]呼气试验检测的共计9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观察组)其HP结果,并以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结果:急性肝炎组中患者HP阳性率3.7%和对照组3.0%相比并无很大差异(P>0.05),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HP阳性率41.9%、46.4%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中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其HP阳性率66.7%、26.3%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较易伴发HP感染,随着HBV-DNA阳性率的提高、HP感染率也会增加,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尽早清除HP.
作者:赵小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康复期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饮食供给和营养支持提供具体指导.方法:随机抽取康复期患者7 0例,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和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营养状况评定.结果:70例患者中有42.86%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25.71%的患者营养过剩,所以,住院精神康复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结论:住院患者潜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饮食供给应有针对性.
作者:杨晓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干休所老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休闲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本军队干休所医院中的86名老干部,根据老干部日常锻炼的状况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为日常进行休闲体育锻炼的老干部,对照组为非锻炼人员,通过SCL-90的应用,对老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定,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偏执因子外,参与评测的老干部与SCL-90相比,其他因子的得分明显偏高,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休所老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需要适度的增加体育锻炼,可以使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得以有效保障.
作者:倪利;杨绍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改良营养膳食是临床ICU (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室患者关注的重点,更是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的重要营养支持.随着现代临床技术的发展,营养膳食方案由肠外给养方式,变为鼻腔、胃管和空肠管给养,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更高,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本文从改良营养膳食方面出发,分析其对ICU监护室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
作者:彭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三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共46例,纳入的患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口服治疗,以期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能进行疗效评价.无间质性肺炎发生,其中1例因Ⅲ度皮疹停药.结论:阿帕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不良反应尚可耐受,多数患者经暂停给药、下调剂量及支持对症治疗得以控制及逆转.
作者:张蕊;王俊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高压氧(HBO)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脑出血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用常规方式治疗,治疗组,配合高压氧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关于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9% (45/49),对照组,为77.6% (38/49),经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联合高压氧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杨华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舒适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肺心病患者174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87)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87)在此基础上,采取舒适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4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6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7.70%,对照组总满意度90.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化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肺心病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袁红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本院2015.9-2017.12期间收治92例行MPCNL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拔除尿管、拔除造瘘管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771、t=10.361、t=10.424、t=7.8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行MPCNL肾结石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术后早期下床,防止术后出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作者:范沛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心肺复苏救治体会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1月90例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传统复苏组根据传统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新型复苏组则根据2005AHA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平均除颤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平均收缩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新型复苏组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传统复苏组,P<0.05;新型复苏组平均除颤时间短于传统复苏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均收缩压相近,P>0.05;干预后新型复苏组平均收缩压优于传统复苏组,P< 0.05.新型复苏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复苏组,P<0.05.结论:急诊科心肺复苏救治中根据2005AHA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临床效果确切,优于传统心肺复苏,可更快除颤和升高收缩压,减少并发症,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预后.
作者:杨虎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综合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40例)和对照组(单纯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方法,40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气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疗效显著.
作者:钟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通过对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水平.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50例,给予患儿相应护理,并且分析研究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 婴幼儿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过程中,并未出现并发症,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其结果表明,该次研究护理的方式效果较佳.结论 在给予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的护理过程中,应该保证患儿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也要保持空气清新,保证患儿呼吸新鲜空气;并给予患儿相应合理的药物,进而提高患儿的恢复速度.该护理方法方法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研究对象为48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24例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满意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高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应用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其中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1%,治疗组为94.83%,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应用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对于缩短疗程、提高显效率以及减少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作者:叶现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同期收治的39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将纳入研究组、对照组2个组别.两组均行Hpv检查,观察患者的Hpv病毒载量、Hpv阳性率、宫颈癌前病变Hpv亚型阳性率、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结果:研究组Hpv病毒载量675.24±58.49,高于对照组病毒载量97.62±36.48(P<0.05);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pv16阳性率高,为74.07%;研究组Hpv阳性率92.31%,高于对照组Hpv阳性率33.33%(P<0.05);Hpv病毒载量>100.00(回归系数0.76,OR值26.33)、Hpv阳性(回归系数为0.62,OR值4.83)与宫颈癌前病变呈正相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病毒载量、Hpv阳性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刘建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空洞型肺转移瘤(Cavitary Pulmonary Metastases,CPM)属较少见的非典型性肺转移瘤,约占肺转移瘤的8.3%,目前对CPM空洞形成的临床意义尚无统一认识,但其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1.CPM的临床发病特点转移途径有: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直接浸润蔓延及气道内种植转移,其血行转移为主要的转移途径.大部分病例以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咳血或痰中带血为主要症状,极少数患者可无症状.
作者:汪香菊;魏永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舒适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具体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重点将我院在2016年4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取了随机分组的基本手段,将患者划分出对照组20例,研究组20例,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的时间及缓解紧张情绪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存着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了舒适护理干预后,其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能够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具体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缩减住院时间及疼痛持续的时间,对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有着极大帮助,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冼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治疗佳时机.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 2月期间收治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2组,每组15例.一组为早期组,发病24h内,进行手术,一组为延期组,发病24h后,进行手术,评价2组患者近期疗效.结果:早期组,7例优,5例良,2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80% (12/15),延期组,3例优,6例良,4例可,2例差,优良率为60%(9/15),分析结果,早期组优良率比延期组高(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作者:王远洋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