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梅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在肺部治疗中真菌感染的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该院近年中就诊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的治疗观察,通过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对比临床的表现及治疗的效果。结果: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病、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及白血病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病症主要是长期的饮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造成的,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可以有效的进行治疗。结论:今后合理的使用各种药物,及时的发现呼吸内科中的疾病,进行治疗,保证患者的身体安全健康。
作者:陈延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4例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的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d、4d、5d的VAS评分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为(5.92±0.53)分、(4.02±0.31)分、(3.43±0.29)分、(5.42±1.02)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术后疼痛的循证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邓方英;柏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治,通过分析病症特点和总结治疗体会来提高社区医院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水平。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3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该院收治的30例中青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腹部探查确诊病情、确定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性胆囊炎病症体征差异,统计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对照显示,老年患者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特点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但胆囊坏疽穿孔风险高,实际病症可能较临床表现严重(P <0.05)。36例老年患者中,3例建议转院治疗,33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42±4.37)d,经临床护理,全部患者均达到治愈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3/33)。结论:早期准确诊断老年急性胆囊炎对于确定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救治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区医生需明确掌握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为患者的有效诊治奠定基础。
作者:黄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超和高频超声咋诊断乳腺疾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患者用彩超和高频超声综合诊断之后得出结论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其中乳腺结构发育不良的72例,真正处于乳腺疾病的28例。结论:彩超的判断准确率要高于高频超声,在实际检测中两者结合更有益于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孙红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析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级54名护理学专业学生为观察组,3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判断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医学理论考试的分数段、优良率、平均成绩比较,观察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吕文果;宗晓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对于陈旧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2012年该院共对21例陈旧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治疗效果评分以及对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工作评分、坐评分、疼痛评分、站立评分、性生活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 <0.05)。结论:陈旧性骨盆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中,患者的预后效果好,并发症情况理想,因此应用价值很高。
作者:刘清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患者2000例,都接受 HBsAg 检验、抗-HCV 检验、抗-HIV 检验以及抗-HP 检验,研究指标检验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检验分析可知,整体上看,病人 HBsAg、抗 HCV、抗 HIV以及抗 HP 指标对应的阳性率是9.85%、0.85%、0.15%、0.65%,针对 HBsAg 指标,女性阳性率比男性低。结论:患者临床输血前加强传染性指标检验十分必要,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英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3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一组为观察组后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的15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15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手术进行该病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后期的治疗效果做比较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确诊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均接受病灶切除手术的治疗,15例患者的手术伤口在结束后的治疗期均呈现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成功恢复并出院,同时出院后没有患者复发该症,治疗效果明显。对照组患者完全治愈成功共8例,有3例临床表现有所好转,无效4例,且术后经过走访有2例患者病情复发。
作者:王东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来该院治疗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 CHOP 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3年总生存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能有效的提高完全缓解率、3年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与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矫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有效性。方法:该院收治的3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分为 A 组17例(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矫正治疗),B 组21例(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矫正治疗),比较 A、B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A 组术后 TK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1.1±13.2)°、(1200±600)ml、(4.2±0.9)h,B 组分别为(48.2±17.9)°、(1730±850) ml、(7.1±1.2)h,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与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矫正治疗的效果相当,但后者在重建矢状面平衡、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马俊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针对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其自我管理能力起到的影响展开研究总结。方法:择取在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就诊于该院并留存档案的慢性疾病患者100名,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健康教育以及随访,对实验组则加以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随访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对于慢性病的知晓概率以及自我管理情况,并进行记录。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患者对于慢性病知晓情况以及自我管理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对其自我管理能力起到积极的影响,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龚开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郝丽芬;黄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效果,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分析,针对所有的患者都将用米非司酮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接受程度及用药效果,考察,是否可以广泛的运用于临床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药物治疗,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终止妊娠疾病患者中,治疗有效人数为19例,总有效率为95.45%,紧急避孕疾病患者中,12例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3.67%,异常子宫出血疾病有效治疗人数为17例,总有效率为89.54%,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13例,总有效率为91.24%,然而对于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后,有明显效果,病情有所改善的人数为6例,总有效率为83.34%。结论:米非司酮对治疗妇产科疾病具有很好地疗效,几乎没有不良反应,适用性极强,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广泛使用。
作者:温世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控制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9例耳鼻喉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9例病患有25例术后有感染迹象,占22%。之中有4例为泌尿系统感染,占17%;13例为呼吸道感染,占47%;消化系统感染为5例,占19%;其他因素感染为3例,占12%。在通过研究分析后发现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因素主要受病患治疗期间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药物方面应用情况以及病患受感染的区域等方面影响。结论:对耳鼻喉外科手术中应密切留意各个环节尽量避免病患的术后感染现象发生,从而有助于降低并发率,使病患的身体得到快速恢复。
作者:岳苏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药饮片是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环节,在临床中中药剂量的增减变化,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中药剂量含义及特点的简介,浅要分析了中药剂量与药效,并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以供中药工作者在临床治疗中借鉴。
作者: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湿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膜性肾病患者46例,分成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采用单纯益气活血化湿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用益气活血化湿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效果。结果:中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项生化指标检测情况相差不大且治疗总有效率相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膜性肾病患者采用单纯益气活血化湿治疗,疗效确切,可单独作为一种中药治疗方案。
作者:张静;戴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手术中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瘤手术患者80例,分成两组,就单行颈丛阻滞麻醉(对照组,n =40)与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n =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对照组病例相较麻醉前,HR、DBP、SBP 指标均有程度不等升高(P <0.05);观察组 RR、HR、DBP、SBP 指标虽有程度不等下降(P <0.05)。组间,观察组 RR、HR、DBP、SBP 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 <0.05)。观察组 SPO2虽有下降。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3.7±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4)分,P <0.05]。观察组无术中知晓患者,对照组术中知晓28例,占7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甲状腺瘤手术中,应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可对单用颈丛麻醉时的心血管反应抑制,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荆轶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见习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该校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同学,所有见习生按带教模式的不同分入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以传统的讲座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试验组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见习教学的应用效果显著,其优点众多,可被广泛推行与应用。
作者:崔晓瑞;何正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剖析智齿冠周炎应用冠周盲袋封闭法的疗效。方法:采用数字抽签法,将该科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智齿冠周炎患者8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给予冠周盲袋封闭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愈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83.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愈时间为(3.6±1.5)d,对照组为(6.9±2.2)d。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冠周盲袋封闭法,并将其广泛用于智齿冠周炎中,可缩短患者病情治愈的时间。
作者:杨凤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主要是去对其双倍剂量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相关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选取某医院所收治的诊断为Ⅲ型前列腺炎的患者120例,并且按照随机、对照和双盲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单倍剂量治疗组与双倍剂量治疗组,每一组个60例患者。对于单倍剂量治疗组,主要是给以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片一片+安慰剂一片,口服,1次/d;而对于双倍剂量治疗组,则主要是给以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片2片,口服,1次/d。两组的患者均服药12个星期,然后比较其治疗前后的 NIH -CPSI 总分、疼痛的评分、排尿症状的评分、对生命质量影响的评分的变化以及相关的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其单倍剂量治疗组失访的有4例,双倍剂量治疗组失防的有2例。且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的 NIH -CPSI 总分、疼痛的评分、排尿症状的评分、对生命质量影响的评分分别是12.11±3.6和9.90±4.15、3.57±1.67和3.21±2.21、2.88±1.70和2.21±2.11、5.59±2.06和4.50±1.97。而其单倍剂量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为2例(3.6%),头晕头痛的各一例;双倍剂量治疗组的有4例(6.9%),头痛3例,鼻炎的1例,其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倍剂量治疗相比,双倍剂量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史佳书;黄希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