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目的:比较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与常规护理对于经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强化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以服务于临床。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该院确诊为良性卵巢囊肿的患者7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人,两组均采用腹腔镜治疗,并分别予以临床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发生切口渗血、皮下气肿、恶心呕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对于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会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应大力推广。
作者:王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护理检查的对比探讨。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行无痛胃镜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接受无痛胃镜,对照组接受普通胃镜。对比(1)两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结束时的血压。(2)两组对护士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检查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检查中、检查结束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88.5±6.9)分、(73.6±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的护理存在显著差异,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能够稳定无痛胃镜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朱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及方法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密切观察及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及时治疗、密切观察与护理,根据GOS评分判定6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57例,轻残2例,中残1例,无死亡病例,护理满意度为96.67%。结论:通过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采取密切的临床观察及综合护理措施,可帮助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对于改善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兴芬;王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整体状况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优质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20名,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于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日常护理工作,对于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工作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工作。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心绞痛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优质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的作用。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对和研究发现,对照组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同时心绞痛的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优质化护理在进行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边立娟;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通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的89例患儿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患儿的基本资料及影响静脉留置针通畅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了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通畅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不良心理因素多、患儿的血管情况差以及穿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低等。针对此种情况,提出如下护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血管进行穿刺。结论: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通畅的原因较多,因此,行静脉穿刺的护理人员要建立相关的应对措施,降低静脉留置针阻塞发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作者:辛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莫西沙星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治疗老年肺炎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前来救治数字的奇偶性进行组别的分配,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盐酸氨溴索药物静脉滴注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远低于观察组的患者,不仅在住院时间上多余观察组的患者,在发热、咳嗽等情况消退的时间也要少于观察组的患者。结论:对老年肺炎的患者实施莫西沙星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病情。
作者:王玉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对于陈旧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2012年该院共对21例陈旧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治疗效果评分以及对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工作评分、坐评分、疼痛评分、站立评分、性生活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 <0.05)。结论:陈旧性骨盆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中,患者的预后效果好,并发症情况理想,因此应用价值很高。
作者:刘清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对顺产产程的积极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产科108例顺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分娩过程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接受导乐陪伴分娩模式,比较2组产妇生产情况。结果:观察组三个产程、总产程用时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 <0.05);观察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顺产产妇开展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轻产妇痛苦,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在产科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陈建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麻结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胸部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入住该院的胸部手术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采取全麻结合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方法治疗,在术前35 min、术中15 min、术后15 min 分别监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且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胸部手术各项功能指标稳定,极大的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解铁科;王俊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间入住该科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包含50例患者,施行常规优质护理;研究组包含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为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罗永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手术中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瘤手术患者80例,分成两组,就单行颈丛阻滞麻醉(对照组,n =40)与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n =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对照组病例相较麻醉前,HR、DBP、SBP 指标均有程度不等升高(P <0.05);观察组 RR、HR、DBP、SBP 指标虽有程度不等下降(P <0.05)。组间,观察组 RR、HR、DBP、SBP 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 <0.05)。观察组 SPO2虽有下降。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3.7±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4)分,P <0.05]。观察组无术中知晓患者,对照组术中知晓28例,占7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甲状腺瘤手术中,应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可对单用颈丛麻醉时的心血管反应抑制,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荆轶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睡眠干预后的临床效果。通过介绍呼吸内科患者的常见病症及其临床症状,介绍对相应方面的护理以及治疗方面的改善后根据对观察患者的相关临床检测指标的变化来判断增加对患者睡眠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
作者:赵宇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舌苔厚度与血脂水平相关性的研究,探讨中医舌诊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择脑梗死患者38例,以中医诊断标准及舌苔厚度的量化标准,根据舌苔厚度的不同分为三组:轻度组12例、中度组14例、重度组12例。观察每组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找出其规律,比较其差异性。结果: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血清 TC、TG、LDL 含量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 <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无明显差异性(P >0.05)。HDL 含量三组患者无明显差别(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舌苔厚度与血脂水平(TC、TG、LDL)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诊疗及病情进展、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参考依据,中医舌诊在脑梗死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克先;王竞男;曹利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总结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到该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液进行细胞检验,观察和对比不同条件下血液参数结果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检测温度、检测浓度比例均存在着差异时,血液中各项指标均会存在着一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具体的血液细胞检验工作中,检验科医师严格把握每一个操作步骤,减小误差,提升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
作者:葛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 DR 摄影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共计120例(骨折180处)。本组患者均先行 X 线检查,再行 DR 检查。观察 X 线与 DR 诊断本组肋骨骨折效果,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与漏诊率。结果:DR 对本组肋骨骨折患者的检出率为97.22%,高于常规 X 线片的88.89%(P <0.05);漏诊率2.78%,低于 X 线片11.11%(P <0.05)。结论:DR 摄影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为患者进一步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作者:林毅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外伤皮缺损使用腹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的100例外伤皮肤缺损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腹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四周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8%,两组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外伤皮缺损患者临床中可以选择腹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可以满足患者对外观的需求,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也比较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因此我们推介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张治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治,通过分析病症特点和总结治疗体会来提高社区医院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水平。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3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该院收治的30例中青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腹部探查确诊病情、确定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性胆囊炎病症体征差异,统计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对照显示,老年患者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特点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但胆囊坏疽穿孔风险高,实际病症可能较临床表现严重(P <0.05)。36例老年患者中,3例建议转院治疗,33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42±4.37)d,经临床护理,全部患者均达到治愈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3/33)。结论:早期准确诊断老年急性胆囊炎对于确定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救治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区医生需明确掌握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为患者的有效诊治奠定基础。
作者:黄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护理对胆结石患者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并总结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方法治疗的7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系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上述70例患者经腹腔手术均成功取石,患者当中并未出现中转开腹进行再治疗的患者,所有70例患者当中未出现死亡或者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5%(8/3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3/3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为了降低胆结石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应对患者术后予以系统的护理,从而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钱盈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运用营养支持对胰腺炎术后重症患者施予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入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37例胰腺炎重症患者,在其术后施予营养支持展开辅助性治疗,并予以系统化护理模式的相应服务,探究护理方法及效果情况。结果:手术后15 d 时,所有患者的化验指标都已达到常规范围,并都食用流质食物。治疗中没有死亡例,均被治愈。结论:在胰腺炎术后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施予科学护理,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陈细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该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的效果以及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贫血的概率要明显的高于观察组的患者,其临床护理的效果也要低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相关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的患者评分要远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更加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临床的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疾病情况,更好的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故而,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此类疾病的临床护理当中。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