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8例临床观察

孙文宝;赵小话

关键词:腹腔镜, 并发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
摘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1年10期间来我院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的76列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的38病患列称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38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的病患为对照组,对两组病患在手术操作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之后病患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之后并发症的信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项目上要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之后病患的排气时间要快,下床活动要快,在住院时间上要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患,在并发症项目数据的对比中,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现象的病患有1列,占所有病患的2.63%;对照组中发生并发症现象的病患有7列,占所有病患的,18.42%.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概率上要优于传统手术,可以广泛推广.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体检软件应用条形码的研究

    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图形自动识别技术,具有简单、可靠、准确等特点,将其应用到体检软件工作中,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将条形码技术全程应用于体格检查、检验检查、功能检查、总检报告整个体检流程中,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加强了管理,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医院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莉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PFN在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PFN 在高龄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6 月~2012 年6月期间我院关节外科使用PFN 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6例患者,随访8~24个月,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术后髋关节按Harris评分:优10例,良2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1%.结论:PFN 对高龄粗隆间骨折治疗具有一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朱道信;曾广轩;陈霞光;杨康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3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3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行手术治疗,40例行非手术治疗,共死亡14例.结论:及时抢救、快速明确诊断并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胆结石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60例,采用气管插部管全身麻醉,镜下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及炎性反应、粘连程度,电凝钩分离胆囊,胆囊床电凝止血,剑突下穿刺孔取出胆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组5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B超定位胆囊底、胆囊颈部的位置,切口长约4~6cm,常规进入腹腔后切除.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并发症发生率15%明显低于MC组34.6%(χ2=5.86,P<0.05).结论:LC和MC治疗胆结石均是理想术式,可根据情况选用.

    作者:颜贵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儿科危重患儿的医院间转移规范初探

    随着国内新生儿与儿科监护病房(NICU 和PICU)的建立,危重患儿转运系统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因转运的患儿病情危重,无论是医院内和医院间危重患儿的转运,都急需制定一套完善的标准来规范重症患儿院间转运程序,使院间转运达到儿科学发展的期望目标.

    作者:周林;王琼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高尿酸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影响.通过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69例,按照患者血尿酸及胰岛素是否正常分为血尿酸及胰岛素正常组和高尿酸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组,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结果为高尿酸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尿酸及胰岛素正常组(X2=14.513,P<0.05).结论为对合并高尿酸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治疗的目的不仅要将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还应对患者血尿酸升高及胰岛素抵抗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

    作者:李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探讨医疗风险的处理和实施医疗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本文将从医疗风险的定义、产生原因、危害、处理及实施医疗风险管理以降低医疗风险的对策进行讨论.

    作者:刘朝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CC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20ml/d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结果:丹红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均对CCCI患者具有改善作用,为治疗CCCI的有效药物,丹红注射液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68.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有效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思宇;李志东;吴绪伟;肖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心血管内科CCU护士心电图知识和电除颤技术的培训方法与体会

    在临床工作中,室颤患者的首要抢救措施是心电除颤.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以来,通过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及早地发现部分心室纤颤的预警心律,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抢救成功具有极重要意义.CCU 护士离患者近,常常作为第一目击者发现有室颤先兆的异常心电图和需要紧急除颤抢救的患者,如能及时准确判断病情,争取有效的复苏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1].有文献报道护士实施紧急电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

    作者:游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负压封闭引流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中的治疗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四肢创伤合并软组织损伤与骨外露70例患者,并于骨折固定之后以负压封闭引流方法进行治疗.经过1-2周的治疗之后,于患者的创面进行游离植皮操作,或者进行伤口的缝合.结果:58例患者创面长出了新的肉芽,并通过游离植皮与缝合进行了修复;5例骨外露患者通过组织瓣的移植而实现了创面的全活;7例患者由于感染,使肉芽的生长停滞,通过皮瓣修复后得到治愈.对患者进行为期3月的随访后发现,患者不存在骨髓炎症状.结论: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引流高效,能减少换药的次数,较好地加速创面的愈合,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陈建文;陈强;李梦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54例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诊治观察

    目的:临床研究产妇分娩时出现头位难产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选取所在科室收治的54例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病例中引起头位难产的原因依次为:胎儿异常、产力异常及产道异常;胎儿方位异常主要是以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为主,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1.86%、44.19%,而在分娩方式方面,剖宫产术31例,徒手旋转术7例,胎头吸引术5例.结论:在临床分娩中极易出现头位难产,若能够尽早重视诊断和预防,便可让难产变为顺产,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同时还利于保护母婴生命健康.

    作者:孙玲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划分为三个小组,其中第一小组接受西医综合治疗.第二小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混合0.5ml/kg痰热清与10%葡萄糖进行一次静脉注射,其中葡萄糖剂量为100ml,持续7~10d.第三小组在第二小组基础上结合患儿实际病情发展情况酌情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药方为滑石10g、桂枝6g、紫石英10g、生甘草3g、酒大黄3g、威灵仙10g、石菖蒲10g、苍术10g、黄芩6g、生石膏20g;恢复期中医治疗药方为生甘草3g、党参10g、半夏6g、竹叶6g、麦冬6g、秦艽6g、地骨皮6g、生石膏15g.结果:三个小组患儿治疗结果都比较理想,没有发生恶化转危情况,患儿体温能够控制在稳定范围内,病情满足正常标准.但是将三个小组体温及病情稳定时间进行对比可知,各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其中第三小组药效发挥时间短,病情稳定情况为理想.结论:在常规基础上加服中医药物汤剂对治疗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理想临床价值,应该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鲜计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综合治疗实施对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病人的康复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病人分为2组,已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给予综合措施康复和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康复效果;结果,综合措施康复组生理生活功能恢复的有效率达95%,显效率达76.7%,而对照组功能康复的有效率为85%,显效率为47%;结论:对脑出血病人采用综合措施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苗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改良的小腿外侧远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运用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小腿外侧远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方法和经验.术中吻合小腿外侧远端筋膜蒂皮瓣的腓动脉穿支血管修复前足创面.方法: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对16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前彩超定位,明确腓动脉穿支部位,术中将近端腓动脉穿支血管与足背动脉或其分支吻合,以外踝为旋转点,设计改良的小腿外侧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前足创面.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0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比较满意.结论:该手术方式切取皮瓣方便,仅通过吻合一支血管,解决皮瓣远端供血不足,是修复前足缺损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之一.

    作者:吴攀峰;刘鸣江;肖湘君;刘昌雄;李匡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卤米松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卤米松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外用卤米松乳膏;对照组40例,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两组均治疗3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 %、65.0 %(P<0.05),两组均能耐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卤米松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优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作者:向国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对医院工程科开展科研的几点认识

    本文结合医院医学工程发展缓慢的现状,提出了以开展科研促进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快速发展的思路.

    作者:刘桂敏;栾薇;宋文芳;潘虹;刘春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现行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的应用及其评价

    现行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非侵入性诊断试验包括C13/C14尿素呼气试验(UBT)、15N 尿氨排泄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血清及分泌物抗体四种不同方法检测的比较,其中C14尿素呼气试验(UB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是方法中高的,适于诊断门诊不同年龄段患者HP的感染和确定患者的疗效观察,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不需要昂贵设备和特殊技术,操作快速、简便、价格便宜为其特点.

    作者:徐燕群;吴红慧;董丽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的比较

    输血:输血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与治疗,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成分输血是对患者进行缺什么成分补充什么成分,采用成分输血,可避免输入不必要的血液成分所致的输血反应,减少疾病传播的发生.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论对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的探析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患有各种病症的治疗方法都十分的关注,然而,眼病的种类很多,其中白内障是为常见的一种眼病,白内障作为致盲率高且发病率高的一种眼疾,让白内障的高发人群对之闻之变色,怎样治疗的效果好是广大白内障患者关心的问题,因此,本文阐述关于对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的观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作者:艾绍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244例外科住院病历,对围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4例患者在围术期100%使用了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指征不清明确等问题.结论: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需要进一步规范,应进一步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管理,提高科学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作者:武文斌;胡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