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钰
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的9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对两组的术后恢复健康的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59.1±10.8)ml、术后恢复时间(49.8±5.6)min及手术时间(42.6±5.3)min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具有创伤面积小、出血量少和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昝义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口腔科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局部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身治疗,然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在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然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雄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的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ESD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两组分别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ERF)进行两组之间护理效果的比较。结果:121例早期食管癌行ESD术患者均手术成功。常规护理组HAMA与HAMD、HPLP及WHOQOL-BERF在常规护理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组HAMA与HAMD、HPLP及WHOQOL-BERF护理干预前后在心理状况、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压力应对、生活质量等方面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行ESD术早期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健康行为、生活质量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蔡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该院6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CT 影像资料及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均经CT检出,CT诊断临床术前分期T1~T2期的诊断正确率为71.43%,T3期的诊断正确率为74.36%, T4期的诊断正确率为80%,整体准确率为75.76%。结论:CT影像技术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对临床术前分期的判断与病理分期结果的相符率较高,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冬梅;李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本文通过介绍建设医院科室文化的核心理念、内涵、特征和基本内容,揭示了科室文化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医院科室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为进一步推进医院科室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邢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总结了1例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认为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和精心护理术后永久起搏器患者,可以有效的促进其顺利康复。
作者:王海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针灸联合中医辩证治疗老年痴呆疗效。方法:随机对照研究,从2015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截止2015年6月,入选对象90例,采用奇偶数数字表达法,奇数(n=44)纳入对照组,偶数(n=46)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针灸联合中医辩证内服用药,持续12个月。结果:观察组完成研究41例,对照组完成研究42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内对比MMSE、ADL评分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医辩证治疗老年痴呆疗效肯定。
作者:史中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妇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效果,总结经验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66例进行护理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30.30%)明显低于对照组(72.73%,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护理内容全面,患者及家属依从性高,患者睡眠状态好、心态好,有效减少了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卫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液科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血液科发生坠床跌倒的病例18份,通过查阅不良事件报表及病案,总结分析坠床跌倒的原因。结论:血液科坠床跌倒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对高危因素采取预防及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坠床跌倒发生。
作者:项丹玉;罗旭霞;李丹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2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腹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率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治疗期间,予以其护理干预模式,给予其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腹胀情况,同时还能够降低腹胀的发生,有利于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秋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于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进行原发性高血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以本院近期收治的40例原发性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20例。治疗组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来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辛伐他汀来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其他先关的关键项的检查结果,明显的比对比组的患者更低,两者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治疗的第12周末的检查结果当中患者的TG以及TC等的检查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高密度值蛋白胆固醇(HDL-C)的检查结果却出现上升的趋势。二者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进行原发性高血脂的治疗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总的来说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更好。
作者:胡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过保修期的老旧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铁蛋白(SF)的性能进行验证。方法:参照CLSI EP15-A2、EP9-A2文件及ISO15189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对SF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批内精密度高低两个浓度的(CV)分别为1.41%和1.32%,日间精密度高低两种浓度SF分别为3.70%和2.98%;当月卫生部室间质评SF与靶值偏倚均合格;验证了厂商提供的测量线性范围;验证了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结论:本罗氏CobasE601检测SF结果准确可靠,仍然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
作者:胡召锁;孙虹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早期应用法舒地尔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接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选择8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病人均早期(入院后即使用)应用法舒地尔,对照组40例病人比对照组晚一周应用法舒地尔,比较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通过比较检验,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应用法舒地尔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席海鹏;刘洪;何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在Barton骨折治疗中的作用观察。方法:2009~2015年12例Barton骨折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功能锻练及药物治疗,按Dienst等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确定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12例患者门诊随访,优9例,良2例,中1例。结论:对于低能量简单的Barton骨折予以保守治疗优于手术治疗;对于活动量小的老年患者保守治疗优于手术治疗;有的骨折患者虽然手法复位未能解剖对位,对恰当的外固定、合理利用横垫,及时的功能锻炼,准确的辨证用药及配合中药外用熏洗、热敷,功能可恢复至满意效果。
作者:徐朝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消化酶制剂治疗的效果。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该院对80例消化不良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吗丁啉治疗,观察组使用消化酶制剂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67.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化不良患者接受消化酶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不良反应较低,临床中安全性高,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于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中医逐步走向世界,建立科学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越来越彰显重要性与迫切性。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已成为中医研究领域的热点及难点。本文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进而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苏婷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方法:将该市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97543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足量血的3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足量血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集不足量血的比例为0.31%,同个人无偿献血相比,团体无偿献血中发生采集不足量血主要原因为献血反应、针堵及其他,所占比例依次为0.13%、0.17%;团体无偿献血中因献血反应发生采集不足量血的几率明显要低,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献血屋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现象的几率低于流动献血车,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献血反应、针堵是导致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主要原因,所以应优化献血环境,并增强采血人员的采血技术,降低不足量血的发生几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饮食的限制、肾合成功能日渐下降和透析过程中部分丢失左卡尼汀等原因,导致血浆和组织中的左卡尼汀低于正常水平,进而引发一系列透析相关疾病。左卡尼汀作为脂肪酸代谢的辅助因子,在细胞能量的产生和调控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对其临床应用进展进行分析与综述。
作者: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予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治疗6周后使用HAMD量表和HAMA量表测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副反应测评中,观察组行为毒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心血管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延长未得到缓解。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玉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手术的阑尾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自理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自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自理护理,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自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接受手术时实行自理护理可取的较好的手术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