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涛
目的:为提高该校高职护理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方法:以该校2014级高职护理5、6班为研究对象,5班为试验班,6班作为对照班。在试验期间,6班按照传统-灌输式教学;5班打破常规、实行学教方法改革,证实了其可行性。结果:通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结论:通过为期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改变我校目前教学现状的良好途径。
作者:卞加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专科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观察分析患者的康复以及呼吸道护理效果。结果:参与本次调查患者共有40例,护理过程中发生4例死亡病例,6例仍在康复过程中,其余30例均已全部出院,康复过程中患者出现2例肺部感染病例。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能够看出,护理效果对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治疗的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国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期间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根据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出现的不同的放射反应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全部顺利完成常规放射治疗。结论:对于患者出现的不同的放疗反应,积极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开展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心理疑虑与恐惧,保证放射治疗顺利完成,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符清;杨海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隐性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方法:选取该院需手术治疗并伴有隐性糖尿病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4.12到2016.05,在其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分析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在对66例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后,其中57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而9例(褥疮的患者6.06%、肺部感染的患者3.03%、切口开裂的患者3.03%、低血糖的患者1.52%)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隐性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吕桂琼;李敏;向建文;叶凌;苏学媛;罗再芳;李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发生于外耳的血管瘤临床少见,若侵及耳廓软骨,会造成外耳畸形。由于瘤体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手术治疗时术中止血困难、涉及创面修复等问题,外耳血管瘤的治疗仍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难题。本文报告1例外耳道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并就其诊治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刘秋丰;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住院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显著高与对照组的80.00%(28/35)(P<0.05);观察组患儿肺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7/35)(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巩固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喜络明治疗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1],并分析气毒副作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小儿肾脏患者进行具体探究,了解小儿肾脏疾病毒副作用,对接受护理前的94例和接受护理后的94例患儿进行对比,将两组患儿表现出来的护理差错、投诉率进行护理对照分析。结果:及时观察患儿采用喜络明的毒副作用,了解患儿在服药期间出现皮疹、胃肠道反应不适状况、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改变、血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下降的症状,并对这些不良反应做好相应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接受护理之后其疗效明显提高被投诉率明显减少。结论:使用喜络明治疗小儿肾脏过程中,正确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有利于患儿顺利接受并完成治疗,及时观察患儿在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症状,并做好相应的措施,进而提升该药物的护理临床疗效,并以后能够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俊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小儿疝气患者时使用小切口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小儿疝气患者共10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斜切口术,观察组则接受小切口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切口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患儿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勇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批量伤员应急预案在急诊群体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9起突发群体创伤事件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应急预案救的流程启动、流程特点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226例患者中,抢救无效死亡3例,救治成功223例,及时抢救率100%,及时抢救成功率98.7%。结论:批量伤员应急预案完善的流程、合理的处置可以提高群体创伤救员救治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早期应用法舒地尔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接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选择8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病人均早期(入院后即使用)应用法舒地尔,对照组40例病人比对照组晚一周应用法舒地尔,比较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通过比较检验,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应用法舒地尔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席海鹏;刘洪;何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对促进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22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使用未采用药学干预(未干预组),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采用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干预组),比较两组处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联合干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少,相比未干预组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中,采用药学干预和系统化处方评估能够提升药物的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保障。
作者:殷红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80例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两组数据比较,干预组在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重要生化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中、后分别做好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术程中能更好的配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孙月;黄慧懿;沈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在围术期全程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64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患者,且患者的基本病情、心理情况差异较小(P>0.0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要求手术室护士围术期全程干预。然后分别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围术期全程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抑郁情绪,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降低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进行,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行无创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5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予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8例,给予无创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6.4%、护理满意度92.9%同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67.9%、护理满意度71.4%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发现常规组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无创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韦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肺癌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值<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减轻了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促排卵效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排卵性障碍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和中医综合组,每组10例患者,分别采用口服西药氯米芬、口服中药与氯米芬、口服中药及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西医组中排卵有5例(50.00%),中西医结合组中排卵有7例(70.00%),中药综合组中排卵有9例(90.00%),比较三组的排卵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促排卵效应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惠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2012年,护理报转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使用并注意《氟喹诺酮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指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除常见的恶心、头痛、腹泻、失眠及头晕等反应外,还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该报告特别强调:老年人在初次使用时,可能出现肌腱炎、肌腱断裂、低血压/休克等现象,情况严重地也有可能出现血管炎、血清病、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本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与此相关不良反应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成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P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接受口服美多巴+金刚烷胺治疗,中西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辩证分型进行中医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Hoehn-Yahr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UPDRS II及III部分评分,根据积分情况依照“尼莫地平法”评定疗效,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PD患者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该院门诊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选取9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48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调查,分析患者的发病特点。结果:9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女性患者数量,在总发病患者中,20~4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高达72.5%,平均病程为(20.15±59.47)月;慢性荨麻疹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所占比例为51.41%,有皮肤划痕症的患者占40.36%;温度变化、饮酒习惯以及日常饮食和服药等是主要诱因,过敏性疾病在一级亲属中发生率为30.27%。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大都是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及皮肤划痕症为核心,其主要诱发因素在于环境温度变化与日常饮食情况,此外,遗传因素也是造成慢性荨麻疹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谢春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