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研究

梁丽艳

关键词: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源性急重症, 非心源性急重症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心脏衰竭、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心律失常急重症患者90例,经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得出的数据再根据病因,分为心源性组和非心源组。观察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监测后数据显示,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两组患者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心源性组患者心血排量(CO)、心脏指数(CI)、每博心血输出量(SV)、加速度指数(ACI)、胸液成分(TFC)、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较(STR)、体血管阻力(SVR),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监测结果再结合患者病因,心源性组采用利尿等方式进行治疗,非心源性组采用抗感染、等方式进行治疗。90例患者存活率为85.6%。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操作方式简便,临床医生可根据监测结果早期对患者给予关键性治疗,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体验式教学用于护理教学的实践探究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与自主性的教学方式。护理学科是一门包含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将体验式教学用于护理学的教学中,将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出发,来探讨将体验式教学用于护理教学的方法和意义,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与水平。

    作者:胡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随机选择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60例骨科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在进行骨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加快感染创面的愈合,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甘龙飞;胡鲲;陆耀宇;程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波技术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的检测分析和评价

    目的:探讨超声波技术在临床中,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的检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5例颈动脉狭窄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先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超(CDFI)这两种超声波技术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随后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的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再利用超声波技术对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先后进行狭窄率、血管内径和颅内外血流动力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架手术前后,对狭窄处内径分别为(84.83±10.09)mm和(14.37±6.61)mm,P<0.001;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分别为(84.63±11.43)cm/s和(14.48±8.4)cm/s,P<0.001。结论:CDFI和TCD两种超声波技术的观察结果,都客观地显示了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的治疗效果良好。超声波技术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的诊断和检测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作者:夏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情况的比较

    目的:观察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4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子宫并复旧情况。结果:自然分娩组的子宫底下降幅度、恶露持续时间、分娩后出血量均优于剖宫产组,差异显著;自然分娩组的宫腔积液发生率、复旧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显著。结论:剖宫产子宫复旧较慢,临床上应准确把握剖宫产指征,尽量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赵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药师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护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该院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和对照组(不接受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对比(1)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疾病类型。(2)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疾病类型比较无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可以减少药物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薛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观察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比较。方法:本次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5年01月该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另实施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6%较对照组33.33%显著低(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较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具有更显著临床优势,有较广泛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倪前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在脑出血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109.92±13.73)高于对照组(91.45±16.43)(P<0.05);观察组患者对住院环境(18.63±1.46)、服务态度(17.24±1.84)、人文关怀(18.83±0.73)、出院指导(17.23±1.35)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4.88±1.73,13.85±1.63,13.96±1.42,13.84±1.94)(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药熏洗在痔疮术后的应用及效果初步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痔疮术后患者使用中药熏洗的效果。方法:收集痔疮术后患者共30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坐浴,观察组则接受中药熏洗,将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便血、肛门坠胀等症状评分分别为(1.0±0.4)分、(1.0±0.4)分、(0.8±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3)分、(1.8±0.5)分、(1.5±0.3)分(t=12.183,t=15.371,t=13.102,P均=0.000)。结论:对痔疮术后患者使用中药熏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脑卒中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防范,观察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临床结果的不同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参与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付宇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应用发展性照顾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应用发展性照顾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间入住该院的早产新生儿14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研究组给予发展性照顾,常规组给予日常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的恢复情况、住院天数、睡眠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胃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给予发展性照顾之后,发现患儿住院天数以及康复时间缩短,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极低体重新生儿实施发展性照顾,能有效促进护理质量提升,促进患儿健康生长发育。

    作者:何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药药浴辅以云南白药对中医挂线治疗肛裂疗效及恢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中药药浴辅以云南白药对中医挂线治疗肛裂疗效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该院的96例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中医挂线治疗后再进行中药药浴辅以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中医挂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3周内研究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d内研究组疼痛缓解率33.33%和7d内伤口愈合率25.00%显著高于对照组14.58%、6.25%(P<0.05)。结论:患者中医挂线治疗肛裂后,再应用中药药浴及云南白药辅助治疗,能显著增加临床疗效且恢复质量较好。

    作者:刘永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益肾化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益肾化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益肾化瘀汤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复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停药3个月的月经失调、疼痛等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化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较好,对于促进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罗向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的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ESD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两组分别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ERF)进行两组之间护理效果的比较。结果:121例早期食管癌行ESD术患者均手术成功。常规护理组HAMA与HAMD、HPLP及WHOQOL-BERF在常规护理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组HAMA与HAMD、HPLP及WHOQOL-BERF护理干预前后在心理状况、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压力应对、生活质量等方面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行ESD术早期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健康行为、生活质量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蔡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

    目的:探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相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健康状况为其行相应的治疗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压结果。结果:30例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且治疗后的血气分压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其治疗有效率较高,还可降低该疾病的复发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丹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目的:探索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疑似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在同一时间内,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抽取受检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对比受检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A19-9指标、CEA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19-9指标、CEA指标应用于胃癌患者诊断中,可降低误诊率。

    作者:吴江;刘红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肌内效贴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偏瘫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偏瘫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具有偏瘫肢体肿胀的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肌内效贴组和联合治疗组。针灸组对肿胀肢体予以针刺治疗,肌内效贴组采用消肿贴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即为联合使用针刺治疗及肌内效贴对肿胀肢体予以治疗。对三组患者分别予以治疗前后偏瘫侧肢体围度测量予以判断。并计算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肌内效贴组和针灸组(P<0.05)。但肌内效贴组与针灸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针刺治疗对改善卒中偏瘫肢体肿胀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作者:易琼;孙文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比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评比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该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16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58,应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58,应用预见性护理),对2组产后出血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经统计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作者:农小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原因探究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方法:将该市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97543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足量血的3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足量血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集不足量血的比例为0.31%,同个人无偿献血相比,团体无偿献血中发生采集不足量血主要原因为献血反应、针堵及其他,所占比例依次为0.13%、0.17%;团体无偿献血中因献血反应发生采集不足量血的几率明显要低,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献血屋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现象的几率低于流动献血车,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献血反应、针堵是导致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主要原因,所以应优化献血环境,并增强采血人员的采血技术,降低不足量血的发生几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护理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数据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并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小娜;王晓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难治性鼻出血经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的止血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借助鼻内镜进行电凝止血治疗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相关治疗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命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者应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方式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应用鼻腔填塞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观察指标以及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鼻腔通气恢复时间、止血时间、鼻腔黏膜恢复时间、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借助鼻内镜进行电凝止血治疗对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加快患者鼻腔通气功能、黏膜组织等恢复正常。

    作者:马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