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微生物检验经验探讨

孙学文

关键词:检验, 临床微生物, 标本采集
摘要:临床医学中,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临床中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原因比较多,故而本组从微生物检验的快速诊断、标本采集、细菌耐药性检测、检验人员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着重阐述了标本采集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顾客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共4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术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住院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达到95.83%,远远高于对照组(75%,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萍;谭春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BNP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的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脑钠肽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的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呼吸困难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47例,肺源性呼吸困难51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P<0.01);左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右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患者(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浆BNP水平不断上升;且2级、3级与4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的测定有利于对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具有转化应用到临床上呼吸困难原因诊断鉴别中的价值。

    作者:陈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良恶性乳腺病变在体检中的诊断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良恶性乳腺病变检查中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该院选取的100例患者首先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按照5分法进行评分,以1~3分为良性肿瘤,4~5分为恶性肿瘤。然后对患者进行手术病理检查,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方法的结果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准确率为94%,灵敏度94.2%,特异度93.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黄建新;张丹;王岩;刘爱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输液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住院部进行实验观察,其中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未实施风险管理,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起开始实施风险管理,观察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水平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数据出现较大差异,实施后得到较高成效。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至静脉输液管理中得到显著效果,值得在各科护理工作推广使用。

    作者:何魏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目的:评价在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实行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并且探讨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该院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使用红霉素针治疗的作为参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针治疗作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相比较参照组,治疗组肺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等指标改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局部静脉疼痛反应、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均有明显变化,但是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不存在意义。结论:将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申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尿毒症患者并发股四头肌肌腱断裂3例报告

    目的:对三例尿毒症患者并发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病案回顾分析,提高对自发性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低概率损伤事件的警惕性,大限度降低对此类病例的漏诊率,分析并总结对尿毒症患者并发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3例明确诊断为尿毒症并发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患者病案,分析其发病诱因,专科体格检查体征,膝关节DR照片及MRI的影像学特异性改变以及生化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三例患者均有尿毒症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基础性疾病,伤前有明确外伤诱因,股四头肌肌腱断裂有明显的阳性体征,膝关节DR照片及MRI检查有特异性改变。结论:充分认识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对运动系统造成的影响,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是减少漏诊的重要措施,对基础性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是减少发病率的主要手段,手术是治疗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根本方法。

    作者:高克仁;王中旭;邵彦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新型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新型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所接收消化性溃疡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护理方法,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85.8%,对照组为61.9%,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新型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护理的总有效率,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治愈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许莉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采用三维超声技术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生理表现为心房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和血栓栓塞,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药物治疗效果差。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房颤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目前房颤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经导管消融手术。传统模式下,房颤消融需要借助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左房及肺静脉CT成像和造影图像的融合,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X射线和造影剂所带来的伤害。而三维心腔内超声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X射线和造影剂的运用,而且可以清晰显示心房内手术相关部位解剖结构,可以实时监测心房内微血栓形成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2015年1月14日我院运用新的SoundStar心内三维超声导管结合Carto3三维标测系统,完成1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罗宇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3H护理服务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室的运用

    目的:探讨3H护理服务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室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500例计划生育手术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H护理服务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各2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护理前,其中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 H护理服务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室的运用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春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所有患者经诊断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人,治疗组接受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6%,显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功能障碍评分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肩周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获得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帮助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值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国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研究

    目的:对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法:择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对5000份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所有血液标本中1495份不合格,占据百分比为29.90%,分析造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占据比率高的为发生溶血现象。结论:对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时,应规范血液检验操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

    作者:宋改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时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行股动脉行介入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痛苦,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洪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3%氯化钠联合肝素钠、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氯化钠联合肝素钠、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武威市凉州医院儿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200例确诊为喘憋性肺炎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补液、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3%氯化钠联合肝素钠、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每次吸入时间10~15 min,3次/d,疗程1周。观察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77%,P<0.05)。观察组在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3%氯化钠联合肝素钠、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有明显疗效,安全方便。

    作者:梁殿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探讨蓝芩口服液联合口腔基础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

    目的:探讨口腔溃疡使用蓝岑口服液和口腔基础治疗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3年8月至2015年月的98例口腔溃疡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9例,对两组的诊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红肿消失时间、溃疡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临床有效率是95.92%,患者满意度是93.88%,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1.63%,满意度是77.55%,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病例出现。结论:蓝岑口服液和口腔基础治疗联合使用可以让口腔溃疡患者的症状快速消除,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科学快速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迟英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门诊挂号单奇偶性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实验组口服缬沙坦胶囊+螺内酯片,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24h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肌酐、血清钾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缬沙坦单独治疗方式,缬沙坦+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蒋坚锋;陈华;朱激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谈长航疾控中心档案建立与管理

    长江航务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长航疾控中心)服务于长航系统血吸虫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环境保护等工作多年,建立疾控中心档案并进行科学化管理对完善长航系统医疗卫生基础资料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长航疾控档案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内容和特点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疾控中心档案建立与管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关对策。

    作者:胡晶;胡悦君;吴春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护理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数据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并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小娜;王晓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应用发展性照顾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应用发展性照顾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间入住该院的早产新生儿14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研究组给予发展性照顾,常规组给予日常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的恢复情况、住院天数、睡眠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胃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给予发展性照顾之后,发现患儿住院天数以及康复时间缩短,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极低体重新生儿实施发展性照顾,能有效促进护理质量提升,促进患儿健康生长发育。

    作者:何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系统护理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及斑块消退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和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质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斑块消退效果更佳,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可优化其血清脂质水平,加速斑块消退。

    作者:蒋金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