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晓优
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104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3.08%)(P <0.05)。结论: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丽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女性生殖激素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美国贝克曼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患者的生殖激素进行检测,主要包括促卵泡成熟素(FSH)、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睾酮(T)以及泌乳素(PRL)等检测指标。结果:10~19岁:E2达到高峰;20~29岁:PRL 分泌量达到高峰;30~39岁:P 分泌量达到高峰;60~69岁,FSH、T 以及 LH等分泌值达到高峰。结论:随着女性年龄的不断在增长,FSH、LH 分泌量在逐渐增多,E2分泌量不断减少,T 分泌量间断性增高,PRL 分泌中间低两头高,P 分泌两头低中间高,整体变化规律较明显。
作者:蔺静;王红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综合研究女性患有异位妊娠的病理因素,对病患的身体机能分析、生理特征分析、年龄和孕产次数分析,对于异位妊娠的治疗的机理和临床表现以及防控形式综合分析。方法:整理收集自2012年3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73例临床表现为宫外孕特征以现在的治疗经验回溯性研究,根据当时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进行定论探讨。结果:分析发现873位病例综合妊娠3.11次,患者中有过流产经历649例,平均流产次数1.98次,早期患有宫外孕的患者有84例,有512位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有36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患者采用的是药物性干预,利用单剂量疗法的患者有301例,采用多剂量疗法的有211例。结论:患者早期有过自主停止妊娠和非自主性停止妊娠的,有过生育经验的是诱发宫外孕的主要原因。而保守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患者机体组织不受到破坏,更加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是现在较多患者的首选。
作者:宋金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之一,也是脑卒中、心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几年来从统计学资料分析,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相关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等基础疾病引起的心房纤颤,但高血压仍成为房颤常见的危险因素。从目前房颤的治疗原则,仍以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疾病、控制血压、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或心衰等,解除导致房颤的诱因。对初发房颤数周或是房颤持续时间不详的患者,伴有心悸、胸闷等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者,可首选抗凝和控制室率、节律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恢复窦性心律,改善症状的目的。
作者:徐爱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使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2011至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5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增加舒适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来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是97.2%,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是70.2%。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临床中接受舒适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一般护理而言,患者的满意度也要高一些。
作者:王雪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TIA 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急性梗死或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其临床特征为:①突然起病②具有脑或视网膜的局灶缺血症状③持续时间短暂,大多数在1小时内缓解④恢复完全,不留任何后遗症⑤反复发作。TIA 是脑梗塞的先兆,严重者可出现猝死。所以 TIA 被公认为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也是二级预防的佳时间。在我国,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此病认识不足,加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短及恢复完全的临床特点,常被忽视,延误诊治,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因此,进行 TIA 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现将TIA 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作者:薛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对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心内科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通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4%,护理总满意率98%;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78%,护理总满意率82%,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内科患者中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理人员努力提高护理水平,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姚卫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又细致的工作,由于工作强度较大,要求护士进行轮班工作。工作时间的改变,会引起生物钟的紊乱。轮班工作会造成护士的职业压力,在压力及高强度工作状态下,会造成护士昼夜节律混乱、内分泌失调、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本文对生物钟紊乱对护士健康的影响以及缓解措施等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作者:王雪琴;应文琴;施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全麻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和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0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结果:200名全麻气管插管病人的各种生命特征稳定,手术开展顺利。结论:高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抢救患者生命和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李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述整体护理干预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均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80例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前后的肺功能、血气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过整体护理干预肺功能明显改善,而且 PaCO2和 PaO2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整体护理干预,使患者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管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良输氧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依据自行设计输氧单,对186例神经内科用氧患者的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并与去年用氧病人同期相比较。结果:护理质量从应用前的85.16%上升到应用后的96.70%;用氧宣教合格率从应用前的77.4%上升到应用后的96.2%;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8.3%上升到的96.2%。结论:使用改良后的输氧单,可以提高用氧患者护理质量、健康教育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使优质护理进一步深化。
作者:黄宝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在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患者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36例。对所有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等。结果:在护理后,所有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等观察指标的情况,显著优于护理前。故此,对比护理前后,重症结核病患者的观察指标情况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0.05)。结论:针对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子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与 B 组各24例。A组药物为艾司西酞普兰,B 组药物为文拉法辛。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与不良反应。结果:A 组总有效率高达95.83%,B 组也为91.67%,P >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第一周末,A 组 HAMA 评分远远小于 B 组,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治疗的深入,两组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在第4周末时,两组评分比较接近,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于老年焦虑症来说,文拉法辛与艾司西酞普兰的效果相当,但后者起效更快,更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方法:选取60名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回顾性分析其血清总胆红素黄疸、病史及腹部超声等临床资料。结果:依照产妇肝超声表现,将其分为3组,其中,肝质地密集组26例,脂肪肝组20例,肝质地未改变组14例。产后20例,产前40例。三组产妇腹部超声表现与黄疸没有相关性,无轻度黄疸,中度、中度黄疸差异性不明显。由于产妇腹部其它脏器受损,产妇胆囊改变具有较高发生率。胆囊改变为常见的是胆囊壁水肿,胆汁充盈或者无胆汁。结论:研究表明,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实施腹部超声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治,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赵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析螺旋 CT 肺血管成像分析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例确诊为肺栓塞患者,均进行 CT 肺血管成像检查,依照患者心脏影像的显示,分析患者是否存在右心增大及右心功能情况。此外,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经肺血管成像分析,本组18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血管异常情况。且3例患者肺栓塞的程度较为严重,患者肺动脉管腔完全闭塞;5例患者肺栓塞轻度,血管中央显示动脉异常,且周围有对比剂环绕;10例患者肺栓塞症状轻,肺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不规则、偏向管壁一侧,边缘不整齐、不光滑。对照组15例健康者右心室 RVs(大横截面积)与 RVd(大短轴直径)显著小于肺栓塞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人群的 RVd /LVd 及 RVs/LVs 均<1,而肺栓塞患者的以上比值均>1,说明存在右心功能不全。结论:CT 肺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戴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年来各种甲状腺疾病发生率逐渐升高,尤其是现在这个肿瘤随处可见的年代,甲状腺肿瘤亦让许多人闻之色变,现将我院2012-9~~2014-9的178例 B 超对甲状腺进行诊断分析如下。
作者:张新卿;张伟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80例小儿患者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140例)和个性化护理组(140例),探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结果:对两组小儿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个性化护理组满意度91.4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4.29%(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患者,满意度较高,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倪瑞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有效干预的措施和方法,以便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156例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对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成了细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78例。分别给予患儿细节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的静脉重注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1)临床静脉重注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组间比较,细节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静脉重注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7691,P =0.0163);(2)护患纠纷发生率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3.7392,P =0.0531)。结论:在临床针对儿科门诊患儿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相比较,采用细节护理措施和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门诊患儿实施护理理想选择之一。
作者:刘可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回顾性分析义乌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2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行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行患侧功能性颈清术9例,选择性清扫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12%)。实施甲状腺乳头状癌规范化手术的同时,注重治疗措施的个体化。
作者:吴志红;骆剑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医院检验科2013年1月~2013年8月的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统计不合格检验标本比率,对不合格原因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再随机选择检验科2014年1月~2014年8月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观察组,均加强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个阶段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有36例(7.20%)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溶血、凝块、采集时间不恰当等。观察组针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给予相应的优化与加强措施,观察组共4例(0.08%)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观察组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时,必须要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标准流程采集、检验,才能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发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