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头坏死MRI及X线片定量诊断的比较研究

尹新红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MRI, X 线片, 定量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股骨头坏死在 MRI 及 X 片中影像学定量诊断的比较分析,以便为股骨头坏死影像诊断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2月-2014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股骨头坏死 ARCO II 期的32例(52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 MRI 及双髋正、蛙位 X线片影像学检查,分别对 MRI 及 X 片影像学坏死面积比、坏死角度和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冠状位 MRI 坏死面积比为0.62±0.11,X 线正位片坏死面积比为0.54±0.3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矢状位 MRI 坏死面积比为0.56±0.14,X 线蛙位片坏死面积比为0.42±0.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 坏死角度和为389.82±89.13,X 线坏死角度和为302.84±80.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X线片在定量诊断方面不如 MRI,对股骨头坏死的定量诊断 MRI 检查必不可少。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研究

    目的:对于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肝胆手术胆漏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抽取6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病例,其包括30例手术后出现胆漏的患者(观察组);30倒患者在术后没有出现胆漏现象(对照组)。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对于发生胆漏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结果:研究表明,肝胆外科手术后引发胆漏的原因包括手术引流不彻底、T 管放置不合理等手术临床因素,同时患者的身体组织、手术环境以及护理的配合等,都是影响胆漏发生的因素。结论:为了减少肝胆外科手术后的胆漏发生率,需要加强手术管理,针对患者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手术,加强术中引流管理,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者:宋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联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治疗眼外伤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联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应用于眼外伤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40例眼外伤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眼压。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眼压为(22.41±1.82)毫米汞柱,均低于对照组的45.00%和(35.58±2.86)毫米汞柱,且差异较大,P <0.05。结论:联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几率,降低眼压,值得推广。

    作者:刘佳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显微镜下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翼状胬肉的不同显微镜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013至2014年我院接收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40例患者,他们接受的是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治疗,观察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观察组有4.2%的患者复发,对照组有20%的患者复发,观察组患者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平均是(4.1±1.9)d,对照组是(6.9±2.3)d,观察组愈合速度更快一些。结论:翼状胬肉患者接受胬肉切除和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的方式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临床复发率低,患者的愈合情况良好,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马春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治疗外伤性结直肠穿孔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外伤性结直肠穿孔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4例腹腔镜下治疗外伤性结直肠穿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除1例因乙状结肠破裂中转开腹手术之外,23例患者腹腔镜下治疗外伤性结直肠穿孔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120min,恢复良好,23例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后6-10d 出院。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外伤性结直肠穿孔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师拥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脑苷肌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2mg(0~3岁),4mg(~14岁);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钠,0.125(0~3岁),0.25(~14岁)均加入5%葡萄糖50-100ml 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7-10天。比较两组间患儿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精神症状、肢体瘫痪恢复时间。治疗组患儿抽搐、意识障碍、巴氏征、肢体瘫痪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发热、头痛、神经症状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苷肌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宋会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进一步对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心内科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通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4%,护理总满意率98%;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78%,护理总满意率82%,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内科患者中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理人员努力提高护理水平,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姚卫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质量评价指标分析

    目的:分析构建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质量评价指标,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促进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效果。方法:我院从2011年12月开始实施血液透析护理环节质量评价指标管理,分析对比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等指标,以此来证明质量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结果:实施血液透析质量评价指标之后,护理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即护理缺陷发生率有所降低,杜绝护理缺陷和护理文书的真实完整性都比之前有所优化。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应用质量评价指标有利于提高透析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使血液透析护理过程更加安全,得以进一步发展。

    作者:方胜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方法,可使护理工作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性化护理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同时也可进一步促进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的在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交流体会。方法:了解外科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指导下的相应护理措施,分析目前实施人性化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结论:人性化护理可增添患者的舒适感、减轻病痛、促进康复,并可增进护患间的交流。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对护理人员而言也是一种专业素质的磨练。

    作者:陈光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百草枯中毒误诊急性咽喉炎2例报告

    我院于2014年9月收治2例百草枯中毒[1]误诊急性咽喉炎病人,因病员主诉,隐瞒病史致误诊,后及时更正诊断,对症治疗,挽回病员生命。

    作者:欧世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X 线数字化水平侧位片在新生儿肺气漏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 X 线数字化仰卧水平投照侧位片在新生儿肺气漏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8例新生儿肺气漏的投照体位及影像表现,重点分析水平侧位片在诊断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化摄影系统的后处理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气胸28例,纵隔气肿14例,气胸合并纵隔气肿6例;正位片显示肺气漏27例,侧位片显示48例,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是否加照水平侧位对确定诊断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X 线数字化仰卧水平投照侧位片能肯定肺气漏的诊断,并能明确气漏的部位、范围、程度,数字化系统的后处理功能,使得肺气漏更容易被发现,在指导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5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高血压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患者疾病程度与新生儿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 <0.05)。综合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先兆子痫、子痫与难产率明显降低,顺产率明显增高(P <0.05)。结论:对于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策可有效控制血压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韩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肿瘤内科并发症处理及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肿瘤内科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实施内科化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化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11/50),对照组为48.00%(24/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4.00%(47/50),对照组为82.00%(41/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内科化疗的癌症患者多存在不良情绪,化疗药物也容易引起脱发、感染、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讨如何加强药房管理塑造药剂科窗口服务形象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医疗事业在此推动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各医院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医院都全方位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在提高医疗技术的水平上进一步实现升华。医院药房作为医院的"门面"在医院的服务水平建设以及树立良好形象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医院的发展影响甚大,本文就如何加强药房管理塑造药剂科窗口服务形象进行探究。

    作者:陆金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药直肠给药治疗78例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中药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56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药物电导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超声药物电导组的总有效率为67.9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46%,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超声药物电导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药物电导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直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治疗患者饮食护理干预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治疗患者饮食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非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68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饮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两组研究对象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的比较具有差异(P <0.05)。结论:针对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治疗患者,予以相关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赖淑英;滕海英;农永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进行性 ST 段抬高在裕固族地区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进行性 ST 段抬高在裕固族地区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将裕固族地区近10年发生的39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早期溶栓治疗分组,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早期溶栓治疗的12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归入试验组,没有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早期溶栓治疗的27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确定归入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祖,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的有效率、治愈率、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以进行性 ST 段抬高为主要依据,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对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提高裕固族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治愈率,进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作者:任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骨折患者石膏固定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是骨科住院患者中的一种常见骨损伤。石膏术对于骨折患者而言是一种经济、方便、痛苦小、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但是采取石膏固定法进行骨折治疗的同时,如果预防措施不当或不足,会伴发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张治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角色扮演法在外科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大专护生,随机将两个班级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实训后对操作进行考核,并调查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两组护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教学方法认可度均有明显差异性,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两组护生技能考核成绩也有显著性差异性(p <0.01),观察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角色扮演法能激发护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邓雪冰;王学峰;阳海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92例中医内服外洗治疗复发性湿疹的可行性观察

    目的:重点探索中医内服联合外洗应用于复发性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4例复发性湿疹患者,将复发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中药内服应用于92例对照组,中医内服联合外洗应用于92例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稍差,有效率仅仅达到76.09%。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高达98.91%。观察组的疗效显然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复发情况的总共有10例,复发率高达10.87%。观察组出现复发情况的总共有1例,复发率1.09%。观察组的复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服联合外洗应用于复发性湿疹的疗效较好,没有复发的迹象,值得推荐。

    作者:李小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用于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分别采用地屈孕酮和黄体酮对先兆流产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03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46例。按照抽签法对他们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23例,采用黄体酮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经过临床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65%)略高于对照组患者(73.91%),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率(4.35%)略低于对照组患者(8.70%),但组间比较的差异性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患者进行临床诊治的效果更佳,不良反应率更低,因此,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治疗。

    作者:沈冰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